尽管最近数年来,受房产限购等外部因素牵绊,宏观环境对国内家电市场已不算友善(去年国内家电零售额同比下跌4%至8982亿元),但如下扎心数据,依旧实属罕见。
GFK和中怡康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家电(不含3C)零售额今年一季度为1326亿元,同比下降36%。且重压之下,很难有谁能保持优雅,不同细分品线,无论“黑白”,几乎无一幸免。
就以白电市场为例,一季度整体零售额下滑将近五成。
奥维云网(AVC)的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国内冰箱零售量468万台、同比下降22.6%,零售额130亿元,同比下降28%;洗衣机零售量603万台,同比下滑27.4%,零售额107亿元,同比下滑34.8%;空调更是重灾区,零售量同比下滑46.6%至524万台,零售额同比下滑58.1%至149亿元;厨房小家电零售额则同比下降23.7%至114.9亿元。
而俯瞰具体企业,刚刚过去的Q1委实难熬。
根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格力电器,海信家电,长虹美菱,康佳集团等家电龙头企业纷纷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Q1)业绩预告。其中,格力电器,海信家电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七成,长虹美菱和康佳集团则由盈转亏。
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接表示,格力2月份因疫情损失200亿元(如前所述,空调市场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这并不难理解,“国内小区封闭管理不能上门安装,商场全部关门不能卖东西,怎么可能不下滑?”此外,美的,海信,海尔等巨头也纷纷传出高管降薪或裁员的消息。
巨头当如是,二三线品牌的命运可想而知。
当然,逆境之中,企业总要做点什么以求自救,除了降薪裁员,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线上渠道与升级产品。如你所见,最近一段时间,诸多家电企业通过线上发布会推陈出新,并通过与渠道商的“抱团取暖”,希望释放市场活力。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至少在现阶段,尽管国内复工复产情况显著好转,但若想恢复消费端的“元气”仍还较为困难。也因如此,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在促进消费方面,重点是积极稳定汽车和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
其实摊开时间轴,自今年2月份以来,国内许多地方政府联合电商平台发放了上百亿的消费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家电。譬如云南就发放了3000万元消费券补贴市民家电采购支出。广东省也开展了家电下乡专项行动,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依托销售网点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并对农村居民购买4K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八类家电下乡产品给予补贴。
因此在乐观者的期许中,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或许从Q2开始,国内家电市场就将慢慢转暖,尤其是伴随着夏日来临,很多人冀望于“618”这一强心剂,能成为刺激家电复苏的关键一役。
但悲观者却对此存疑,在一些人看来,尽管“内忧”有所好转,却仍有“外患”,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许会相当漫长,中国家电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
事实上,中信证券就表示,欧美很多线下大型连锁家电渠道已经关店,预计对需求的影响将在 4 月开始逐渐传导到中国的ODM 厂商,这也意味着,疫情对全球化布局较高的企业的影响,将持续到二季度。
这并不难理解,要知道,家电是中国一大重要的出口行业,我查到的资料显示,出口额及贸易顺差分别占全国整体的5%及23%。而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出口数量分别占中国家电各分类总产量的49%、66%、33%,微波炉、电烤箱、燃气灶等电器的外销比例更是超过70%。
所以对于海信和海尔等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家电企业,今年Q2也许仍会是hard模式。
总之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今年也许是过去20年里最困难的一年。面对这种局面,人们理所当然想做点什么,毕竟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最无力的情况就是没有对策,只有等待。
2020年对家电行业很不友好,但它又对谁友好了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