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说起国产马,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蒙古马。蒙古马系作为中国原有地方马种四大马系之一。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北方山东、河南、安徽、陕西一线以北,甘肃以东的的大片地区,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马匹品种之一。其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心产区在锡林郭勒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东北三省也是蒙古马的产区。华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蒙古马根据地域不同分为很多类群其中比较有名的如乌珠穆沁马、百岔铁蹄马、乌审走马和巴尔虎马等。而例如三河马、科尔沁马、锡尼河马等则是建国后的培育品种,不归于蒙古马进行讨论。本文则主要说说百岔铁蹄马的故事。
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北方民族就已驯化马匹。据考古发现,在乌兰察布市西北、赤峰市林西县、喀喇沁旗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等地先后出土上新世三趾马的骨骼和牙齿化石,说明内蒙古地区很早以前就有马的祖先三趾马存在。《汉书.匈奴传》记载:唐虞(尧舜)以前“居乎北边,随水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匈奴马曾显赫一时,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出击匈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日。汉武帝在和匈奴的战争中曾多次带回大量马匹,并任用匈奴王子金日暺为汉朝马监,民间养马事业空前发达。西晋以后,塞外各部落相继南下,带来马匹数以万计。盛唐时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马进贡,据《唐会要》中记载:“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适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同时期的突厥马、延陀马、同罗马、仆固马多为骆毛(兔褐毛)和骢毛(青毛)这些毛色与现今的蒙古马相似,可以推测为蒙古马的祖先。
▲蒙古人和蒙古马
蒙古人作为北方民族的集大成者,被誉为“马背行国”,据《蒙鞑备录》马政条下中记录蒙古马:“鞑国地丰水草,宜羊马。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故教其初是以不蹄啮也,千百成群,寂无嘶鸣,下马不用控击,亦不走逸,性甚良善。日间未尝刍秣,惟至夜方始牧放之,随其草之青枯野牧之,至晓,搭鞍乘骑,并未始与豆栗之类。”蒙古马适应性较强抗严寒、耐粗饲,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及粗放的饲养条件。恋膘性强,抓膘迅速、掉膘缓慢,营养状况随季节而变化,呈现“春危、夏复、秋肥、冬瘦”的现象。能够识别毒草而不中毒,抗病力强,除寄生虫和外伤,很少发生内科病。大群放牧的蒙古马具有很好的合群性,一般不宜失散,母马母性强,公马护群性强。长期放牧的蒙古马性情悍烈、好斗、不易驯服,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这些特点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蒙古人的骑兵战术和战略思想的形成。蒙古马的辉煌伴随着蒙古骑兵横扫亚欧而闻名,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其中的百岔铁蹄马更是与成吉思汗的怯薛禁军有着很深的联系。
▲笔者数年前有幸于克旗见到一匹铁蹄马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支脉狼阴山区。旗内主牧区位于西拉木伦河上游,水草丰美,在这片盛产英雄和美女的草原上,自然也同样盛产良驹好马。蒙古马中的百岔铁蹄马就生长在此。百岔铁蹄马的得名因其中心产区百岔沟由深浅不等、纵横交错的山沟组成。当地岩石坚硬、道路崎岖,百岔马经过多年锻炼,蹄质坚硬,不装蹄铁可走山地石头路,故有“铁蹄马”之称。早在数百年前就有蒙古人在此从事畜牧业,饲养马、牛、羊,当地牧民口口相传铁蹄马是怯薛军军马的后代,随着元朝的覆灭,流落民间。铁蹄马又名踔蹄马,结构紧凑、匀称,耳竖直而尖。尻短而斜,后腿颀长,系短而立,距毛不发达,蹄小而立,蹄质坚硬,敦厚而圆,色如墨玉,无论在什么道路上行走都无需挂掌,特别适合在石头较多的山道上行走。爬坡下梁不纵不跳,行走平稳,是其他马所不及的。铁蹄马耐力极佳,当地民谚称:“千里疾风万里霞,赶不上百岔的铁蹄马”。是不可多得的良马。
▲铁蹄马系短而立,尻短而斜
铁蹄马与怯薛的故事源于成吉思汗的皇后博司忽儿弘吉剌·孛儿帖家族,自从孛儿帖嫁给成铁木真,孛儿帖家族便追随铁木真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家族的大部分成员成了成吉思汗的贴身保卫或帐前的议事大臣。弘吉剌部因有了孛儿贴与成吉思汗的婚姻,使弘吉剌部成为蒙古最为显赫的家族,称黄金家族,有“万户封王”之举。据《《元史》列传第五》中记载孛儿帖的父亲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曰特薛禅。薛禅是蒙古禁卫军的长官官名,契丹语称为“客失克田”(与克什克腾近音),蒙古语为“怯薛”,“怯薛”与“客失克田”同一个意义,就是大汗身边的禁卫军。而特薛禅的长子斡陈,被封于可木儿温都儿(今河北围场县北虾蟆儿岭)、答儿脑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迭蔑可儿(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锡林郭勒流域)一带,涵盖克什克腾旗全境。整个元代,以达里诺尔湖为中心,西拉沐伦河为半径的广大地区,都被黄金家族弘吉拉部所统治。后来在公元1550年,(明嘉庆29年)成吉思汗15世孙达延汗的第五子鄂齐尔博罗随蒙古大汗东迁,占据了西拉沐沦河的源头及达里诺尔湖畔,他根据该地曾为弘吉剌部故地的历史原因,加之古代怯薛的契丹语意称这里为克失旦,后叫克什克腾部。
由于孛儿帖的缘由,弘吉剌部子弟多入宫充当怯薛禁军,根据蒙古人的军事制度,户丁与军马是同时征调的,因此,铁蹄马也由于生活于此的弘吉剌部的怯薛进入了蒙古宫廷,伴随着主人征战四方,留下当地牧民口口相传铁蹄马是怯薛军战马的传说。近30年来由于产区农业和交通条件迅速改善,对马的需求量减少,加上当地禁牧措施的推行,百岔铁蹄马数量锐减,至2005年末存栏不足百匹,已濒临灭绝。作为蒙古马的优秀类群,铁蹄马承载着太多关于蒙古铁骑的记忆。13世纪横扫亚欧的大军铁蹄声似乎依然回荡在这片草原上,怯薛军已经走进历史,那么他们的马呢?又能在这片土地上奔驰多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吴畋,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