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关系:为何从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之恶?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去世之后,国内就陷入了争权的混乱,所以当开创了晋国霸业的晋文公去世之后,继位的晋襄公能不能将霸权地位保持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而这个时候,原本应该是盟友的秦穆公却打起了争霸的主意,崤山之战就是晋襄公粉碎秦国霸业的关键一战,也是晋国霸主地位平稳过渡的重要一战。

晋文公时期,秦晋两国的关系良好

晋文公重耳虽然在位时间不足十年,但是他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事业,可是当公元前628年,这位霸王离开人世之后,他的岳父,也就是他的正妻文赢的父亲秦穆公,不仅没有感到伤心,反而却有些兴奋,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称霸的最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春秋时期,因为君位而发生内乱的事情太过普遍了,就连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也因为五个儿子争权而被活活饿死,最后直到尸体发臭生了虫子才被人发现,更别提他去世之后,整个国家混乱不堪的情形了。

秦穆公认为重耳虽然开创了辉煌的事业,可是他在位的时间太短,所以必然会留有许多的问题,那么晋国就很可能会陷入内乱而没有时间来顾暇自己,所以他就决定趁这个大好机会,来实现自己的霸王梦想。

实际上,在晋文公时期,秦晋两国的关系是比较良好的,用来形容两家婚姻的秦晋之好就是从两国关系而演化出来的,此外秦穆公还帮助晋文公成功继承王位,并且在城濮之战之中帮助晋国击败了楚国。

秦晋关系因郑国微变

但是在公元前630年,双方联合进攻背叛晋国的郑国之后,关系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时候,郑国的国君是郑文公,为了挽救国家的危机,他派遣烛之武前去游说秦穆公。

秦穆公认为烛之武所说的郑国灭亡只会增加晋国的国力而对于秦国没有半点好处是事实,同时因为郑国愿意做秦国出兵中原的一个中转站,所以他就背弃了和晋文公的约定。并且还派遣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帮助郑国驻守,自己则领着秦国大军退了回去。

迫于当时的形势和秦国对晋国有恩这个情况,晋文公就没有继续深究这件事情。当郑文公和晋文公先后在公元前628年去世的时候,秦穆公收到了杞子等人的来信,杞子等人在信中表示自己负责郑国都城的城防,只要秦穆公率领大军前来,自己作为内应,那么拿下郑国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了。

秦穆公从即位之初就一直想要进入中原,杞子等人的建议正中他的下怀,同时,如果自己能够攻克郑国,那么就可以依据郑国,和中原的大国一较高下,获取霸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秦穆公命令三名大将率兵东进

在出征之前,秦国的大夫蹇叔却坚决表示反对,认为长途作战是非常不利的,可是称霸的诱惑却让秦穆公毅然在公元前627年,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大将率兵东进。

而从位于现在的陕西凤翔县的秦都雍城到位于现在的河南新郑县的郑都,秦国大军要经过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多道险关,路程更是多达一千五百多里,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风险性非常大的行动。

可是在路过位于现在的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的滑国的时候,秦国军队却遇到了郑国的爱国商人弦高,他一面送礼稳住秦军,同时暗地里给郑国送信,郑穆公收到消息之后,就派使者前去告诉杞子等人委婉地表达了驱逐之意。

杞子等人知道自己作为内应的事情已经败露,于是就逃出郑都,逃到了齐国,逢孙、扬孙逃到了宋国。

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得知偷袭郑国的消息败露,于是就将滑国抢劫了一番之后,满载战利品,准备退回国内。

晋襄公让先轸崤山设伏秦军

正在为晋文公举行丧事的晋襄公听到了秦军出兵的消息,就将手下的大臣召集起来。晋国中军元帅老将先轸率先发言,他表示秦晋之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我们老国王刚刚去世,秦穆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攻打我们的属国,这根本就是不仁不义的行为,是对晋国霸权的一种挑战,所以他大力主张将秦军这次出动的兵马全部灭掉,给秦国一个教训,让他明白,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相对比较老成的将领栾枝却担心,一旦晋国将秦国的军队消灭,那么本就出现裂痕的秦晋两国的关系就会更加地恶化,很可能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可是晋襄公也是有脾气的一个人,他懂得“人善被人欺”的道理,于是就将剿灭秦军的行动,全权交由先轸负责。

晋国是秦国东进或者西退的必经之路,东进的时候,没有告知晋国已经是一种蔑视。所以在经过了商议之后,晋襄公同意了先轸在崤山设下埋伏圈的计划,他同时还派人说服了崤山附近的姜戎族,两军分别埋伏在东西崤山,等待着疲惫的秦军到来。

当秦国大军来到崤山的时候,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围住,进退两难。秦国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孟明三名将领也被晋军俘虏。

总结

经此一战使秦国的军事实力遭到严重的损失,但是却破坏了秦、晋两国之间的友谊,致使秦国转而同楚国结盟,长期同晋国为敌。晋国就此失掉了秦这一主要盟国,而陷于侧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无法集中全部力量与他们主要的敌人楚国进行决战。

曾因联姻而结下“秦晋之好"的两个国家,因崤山之役变成了“秦晋之恶” ,数十年兵戎相见,战争几乎成了双方唯一的交往方式,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