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 | 如何带给爱的人更多「创伤后成长」

你多久没有拥抱了?

啊,单身狗的我先去哭一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问这样的问题虐自己 = =,我错了)。有时候,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真的让人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晚上回到家后,感觉真的像苏打绿唱的那样:

开了灯眼前的模样╱偌大的房╱寂寞的床

关了灯全都一个样╱心里的伤╱无法分享

这时候,是不是想要一个大大的拥抱呢?

你知道除了“买买买”,还有一招非常奏效的哄女朋友方式吗?就是直接抱上去啊!接下来,视情况该干嘛干嘛。

无论是生气还是伤心流泪,一个温暖的臂膀真的可以融化好多负面情绪!当然,好友和家人的拥抱可以让人产生安全感。不信你试试?因为你会感到被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社会支持是治疗创伤的一剂良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

每个生命都以创伤开始,也以创伤结束的,成长的每一步也都经历着创伤(挫折、阵痛)。提到创伤,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疾病、地震、海啸、洪涝、火灾及战争等等情况。然而,心理创伤不仅仅是由于发生突然及剧烈的大灾难而造成的,长期持久的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身体伤害和各种形式的攻击行为都可以造成心理创伤。

我们的童年并不会一帆风顺,也许家长、老师和同学无意间的一句话都会让我小小的玻璃心稀碎。当然,如果你是思聪老公,或许我可以相信,你没有过创伤的经历,哈哈。

我们小时候受了伤会怎么办呢?

好一点的情况是有家人的物质或者情感的支持,伤痛被慢慢抚平。如果没有家人在身边呢?有的孩子会哭闹,也有的孩子不会把情绪写在脸上,他们会把自己的愤怒伤感默默压抑在心里。就像很多武侠剧的男主角一样,背负血海深仇,遇到女主角之前都性格乖戾,还喜欢45度角仰望天空。

年晶等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曾遭受过心理创伤的儿童在适应环境和掌握认知技能方面存在困难,表现出学业与职业理想偏低,可能休学或留级。在青少年期,他们难以信任他人、孤独感水平高,表现出社交退缩行为或攻击行为,孤立于同伴之外,人际关系技能差。

成年后,他们很难化解童年时遗留的复杂情结,不仅存在自杀意念及行为、身体满意度低、抑郁等情绪症状,这些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也会导致他们不会处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将虐待传递给了下一代。

这些研究结果让人觉得痛心,原来心理创伤会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当然,不是每个人受到心理创伤后都会变成这样,面对心理创伤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也有人会通过努力,获得创伤后成长。

那么那些受过创伤,也依然过得佷好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Tedeschi 和Calhoun在1996年提出“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即个体应对创伤事件后在与创伤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个体自身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的、积极的变化。

他们还制作出的创伤后成长调查问卷(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用以测量个体在遭遇创伤之后的成长情况,共21个条目5个维度。0一5级评分,各项得分相加求总,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成长越大。但是,要和总人群的均分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科学的分析。


创伤后成长调查问卷的5个维度分别是:

1、他人联系(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个体在经历危机过后,看待他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包括更加依赖他人、更加愿意主动的联系他人表露自我、更加具有同理心和移情能力。

2、新的可能(New possibility)

因为个体经历了创伤性事件而发展出心新的兴趣、爱好,有了新的想法与尝试,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如职业的转变、眼光和观念的变化。

3、个人力量(Personal strength)

个体一方面认为人是脆弱的,世界危险且无法预知;另一方面则认为自己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仍然安然无恙,因此自身的力量感增强,相信自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将其处理好。

4、生命欣赏(Life appreciation)

最常见的体验是对生命、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的感激,以及对时间重要性的排序进行了改变,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而这些重要的事情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由于观念转变而产生的,如与他人的关系、心灵的交流、身体的健康。

5、精神改变(Spiritual changes)

针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精神的、宗教领域的、或者既已存在的方面观念有所转变,它的主要成分是对生命的存在、生命目的性的明确与价值意义感的增强,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这样看来,有些人经历创伤后能变得更坚强,有些人却形成了心理阴影,变得自闭。这之间到底是有什么影响因素?

(1)不可控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

创伤性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时间;

人格特质:比如乐观、幽默、内控型人格都可以让我们在创伤后得以成长。

(2)可控因素

个人应对方式:接受和积极的应对能让我们更快的克服创伤带来的伤痛。比如接受创伤并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将悲痛化作动(食)力(欲),换个角度看待事件(说白了就是往好的那一面想啦)。

而心理弹性也是因素之一。心理弹性在创伤后成长中也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心理弹性,那么我们在应对创伤事件时,伤痛会更快更好的恢复。

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众多研究中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而且,我们不能预测灾难的程度和来临的时间。当然,我们除了可以改善我们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做些什么?重点来了(敲黑板),创伤来临之后,社会支持——应激事件中个体可得到并且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有多重要?心理学研究者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向你阐释。

外界社会支持:即客观支持。

指创伤事件后,家庭或社会所给予的物质或精神关怀。研究者Lechner 认为,外界社会支持为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提供了可以交流沟通、获得新观念,以及体验共享创伤的机会,这种有利于个体认知转变的途径,恰好是创伤后成长产生与发展的土壤。

感知到的外界社会支持:即主观支持。

指的是我们能意识到的社会支持。研究者Park提出“感知到的外界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创伤后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样,在我国 5.12 汶川地震的研究中,有人发现感知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均显著正相关、对其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在人格特质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实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即支持利用度。

在外界的关怀下,基于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能为我们所用的部分称为支持利用度。Weiss等众多研究者都曾经通过研究证明了“实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下你或许能理解,身边的人一个拥抱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魔力了吧!那些初出茅庐的武侠剧男主都是在遇到女主之后,并得到女主温暖的抱抱以后才成为一代宗师的吧!因为,拥抱的背后体现了理解和支持。

除了抱抱,社会支持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物质或服务方面的直接援助(买买买!)、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导、规劝。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提供的一种社会归属感(接纳、信任、鼓励等这样的情感支持)。

那些经历过创伤的孩子,如果能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实现创伤后的积极反思,减少消极情绪和行为,会感觉世界又多了一些光亮吧。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善意的拥抱,或许,你可以抚慰一整个人生。

如果你此时没有抱抱也没有关系,跟小友私聊你的故事,小友也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呢。

很庆幸,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一直陪着我们的那些人,或者,曾经陪伴我们度过的那些人。今天,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 友心任务 —

给你一个拥抱

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老板/陌生人

今天去拥抱一个你“下得了手”的人吧~

-end-

本文由友心人原创出品,转载前请联系邮箱media@yoxinli.com

作者|微尘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在读,曾任高中心理老师,友心人后台君

参考文献:

[1] 宋佳萌, 范会勇.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08): 1357-1370.

[2] 栗诗羽. 心理虐待经历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 李仁莉. 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 Odilia M. Laceulle , Rolf J. Kleber , Eva Alisic . Children’s Experience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Distinguishing General from Domain-Specific Correlates[J]. PLOS ONE, 2015, 10(12): e0145736. doi:10.1371/journal.pone.0145736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