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四十年国家稳强太平,却为何惹世人诟病?

君王后,战国时代的一个奇女子。她本是书香门第的闺秀小姐,却背着父母与人私奔,到最后虽然贵为王后却不被家人认可,但她无怨无悔。老王去世,为了保证国家稳定,她垂帘听政长达四十一载,多次使面临战火之患的齐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君王后是战国时代齐襄王的王后。君王后本姓后,是当时太史敫的女儿。由于她的特殊姓氏,当了王后之后,不能被称为“后后”,所以历史把她称之为君王后。

君王后

齐襄王元年(前283年),齐国被燕国大将乐毅攻陷后,齐闵王被杀,全国只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太子田法章(就是后来的齐襄王)逃亡到莒,因为无处投奔,又不能暴露身份,只好化名在太史敫家担任一名小小的园丁。

太史敫之女觉得田法章相貌堂堂、器宇不凡,在一来二去和田法章有了好感之后,便与他私通了。不久,田法章继位,是为齐襄王,立太史敫之女为王后,就是君王后。

后来,齐襄王在妻子君王后的帮助下,于齐襄王五年(前279年)运用反间计,使燕王对乐毅产生猜忌而造成将帅不和。接着齐将田单运用著名的“火牛阵”战术,大败燕军,使齐国恢复到原来的大国地位。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离世后,太子田建即位,君王后协助田建执政。君王后这一辅政就是四十一年,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齐国一直都很太平,经济、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众所周知,战国是个大动乱的时代,在外交上,君王后采取“与人为善”的政策,无论是对于强大的秦还是其他五国都贯彻这个外交原则。所以才有了齐国四十多年的相对太平无事。

秦、齐

但对于这四十年的太平,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四十年的和平其实是建基于其他五国的牺牲,因为有这五国为田齐阻挡强秦,田齐才可以享有暂时的和平。而且君王后对秦王政处处忍让躲避,毫无大国风范,又对五国不施以援手,忽略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结果,才让强秦有机会统一七国。

秦、齐几百年来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强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个在最西,一个在最东,相隔遥远,未直接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彼此对对方的底细不十分清楚。

在赵、魏、韩诸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争相割地而事秦,诸国已成秦的囊中之物的时候,一个强大的齐国必然成了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由于尚未摸清齐国的根底,便借“解环”为名一探虚实!

九连环

有一次,秦昭襄王派专使给齐国送来一只玉制连环,使者说:“我们大王听说上国多智能之士,所以特地送此玉连环,不知上国有能人解得否?”

九连环是一种民间游戏器具,一般用金属丝钳成,由九个或更多个用环杆相套连的圆环和一只长形的框柄所组成,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联贯于铜圈上,或经过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得法者需经过81次上下才能将相连的九个环套入一柱,再用81次才能将九个环全部解下。

这九连环本是常见之物,要解开也并非是什么难事,只是要费一些工夫罢了。可秦王嬴政为何要送来这个玩意儿呢?

君王后最简便解开九连环

君王后定睛一看,发现这实际上是能工巧匠在一块整玉上锼雕出来的一个无法解开的玉连环,看来秦王特派使节送来这不能解开的劳什子,显然带有刁难和挑衅之意。她不动声色地将玉制九连环交与左右群臣试解,这一班文臣武将一个个忙得满头是汗,可是最后谁也没有将九连环解开。

秦国使者看着齐国大臣面现尴尬的样子十分好笑,但是又得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君王后命人将九连环收了回来,她拿在手中有意无意地玩弄着,故意露出骄傲的神色,说:“不就是这小小的九连环吗,哀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这劳什子解开。”

说着,君王后高高举起九连环,将它狠狠地摔在了使者的脚下,玉制九连环被摔得粉碎,玉屑散落了一地。

秦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顿时呆若木鸡,好一阵才缓过神来。从此,秦国再未对齐国越“雷池”一步,直至君王后去世。

总结

独木已折,大厦必倾,君王后死后不久,齐王田建在舅舅后胜等人的蛊惑下“入秦朝觐”被扣,在松、柏之间饥寒交迫而死,齐国灭亡。

“受儿以鱼,却没有授儿以渔”。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执政者之一,君王后在世时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而她的国君儿子却耽于安乐,失去了实践、锻炼、成长的机会。

君王后去世后,诸国先后被灭,唇亡齿寒,齐国重担忽地落在懦弱无为的田建肩上,他自然没有能力担当,其结果可想而知。

纵观君王后波澜壮阔的一生,史书上虽然只留下寥寥数笔,但其丰功与败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存的传奇经历,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无尽的沉思、无尽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