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一般只吃食草动物,却很少吃食肉动物?

最直接的原因是数量太少了,并且食用食肉动物违反大自然规律,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结果。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稍微一想都能给出很多答案例如:

能吃到都肉的野兽都不好抓,早期人们没有能力吃,远古时期猫科的恐猫还吃人,所以没有留下这样的习惯;大部分都在深山老林中,饲养成本高;数量太少了,很容易灭绝,还是保护起来吧(这应该是大部分人认同的);味道不好吃,害怕有细菌、病毒等等,其实这些理由背后都体现着大自然生存法则和生命的本质。

数量

大家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有没有观察到一个现象:在非洲,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草原,一群群食草的动物在狂奔,而豹子、狮子等其他的顶级捕食者数量往往较少。如果把动植物的这种现象用图形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画成一个金字塔。

相对来说,食草动物数量更多,而食肉动物太少了,无法满足人类庞大的数量所需,并且由于食肉动物物种种群中个体数量较少,所以相对于食草动物更容易灭绝。而金字塔图形的背后也预示着大自然的能量流动。

生命需要能量

薛定谔曾在《生命是什么》中写道过:“生命以负熵为食”,这是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表达生命的本质,意义为生命需要依靠攫取外界的“负熵流”来维持生命的有序运转。生命的负熵为能量,高品质的负熵流则为可利用率高的能量。

能量的流动

地球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的能量,食草动物则吸收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

然而太阳的能量却不能在传递过程中完美转化,这涉及到吸收、转化和损耗。例如动物吃进去东西,一小部分存储在体内,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会在消化之后排泄出体内。

即使一个人在床上一动不动躺三天,也需要补充能量来维持自身高度有序,从而稳定进行自身代谢,保证生命活动。

由于能量在流动的时候转换效率低,并且存在利用和浪费,所以我们不能说吃了与自身能量相等的食物就可以长时间存活,我们需要摄取的能量应该比自身能量高,单位利用率更高或者通过一些手段提高利用率。

(用火制作食物对人类的脑容量增大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

如果一个人只吃羊肉的话,一年下来50只羊可能都不够。老虎狮子,胃口更大,则需要更多。或许有人会问,那老虎为什么不直接吃草?老虎的消化系统无法吸收植物中的能量,而老虎更复杂的身体结构及更大的消耗也需要摄入比食草动物更多的能量。

如果说20000kg草可以养活2000kg羊或鹿,而2000kg鹿可以养活200kg老虎的话,当200kg老虎变异了可以依靠植物摄入能量,需要的草远远大于20000kg。大熊猫就是明明是食肉动物却吃起植物的最好例子,一天除了吃就是睡,获取能量消耗了它大量的时光。

互相消费

那如果顶级消费者,互相消费会如何?从数量上来看容易灭绝,特别是在人类存在的情况下将会是一边倒的局面,并且人类并非完全是为了获取能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老虎还剩下几种)

自从文明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中,已有83%的哺乳动物、50%的植物和15%的鱼类灭绝。通过能量的转换来分析,老虎的“负熵”品质并不高,远远没有同等重量的食肉动物可获取的可用能量多,所以吃食肉动物实在得不偿失,并且全世界的食肉动物加起来也养不活多少人。

后果

如果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量食肉动物灭绝。而食草动物没有食肉动物压制,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树林、草原消失,土地沙漠化等等严重的结果。从生物学角度看,物种灭绝会促使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稳定性也就越差,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差。

(澳大利亚兔子对草地的破坏)

人类为何数量这么多

人类也属于顶级消费者,按理说金字塔顶端的个体数量不会太大。火的出现,对人类的演化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煮熟的肉类蛋白更易于消化吸收,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转化,煮熟的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其他植物,也使得肠胃可以吸收,从而在植物中获取高能量。

(水稻之父研究水稻让13亿人吃饱了饭)

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我们的主食从植物获得,肉类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养殖的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人类自己和人类饲养的牛羊家畜的数量,占到了全部哺乳动物的96%。

然而这个现象背后是地球上其它几千种野生哺乳类,全加在一起也不过区区的4%。可见即使人类没有以食肉动物为食也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无与伦比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