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德国的空军和陆军都以战斗力强大而闻名于世。相比之下,德国海军的实力就稍显不足了。不过,在二战前期,德国海军也曾一度纵横大西洋,对盟军舰队造成了重创,他们克敌制胜的主要功臣当属德军潜艇和他们所采取的“狼群战术”。
从二战开始初期,德国海军的潜艇就频繁出没于大西洋,对同盟国的军舰和商船造成重创。以商船为例,截止1939年末,德军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击沉了同盟国商船114艘,总吨位超过42万吨。
为了应付德军潜艇的偷袭,英国方面抽调了大量军舰前往大西洋开展反潜护航任务。随着同盟国反潜能力不断提高,德军潜艇造成的破坏逐渐变低。虽然当时德军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但在大西洋上却并没有取得多大优势。
1940年末,北大西洋的冬季降临,恶劣的天气迫使德军潜艇活动大幅降低。不过到了1941年初,德军又重新恢复了海上攻击,而且这一次德国海军潜艇又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战术打法,即大名鼎鼎的——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是由德国海军名将邓尼茨所发明出来的一种战术,其作战方式大致是这样:当一支舰队的位置被发现后,德军潜艇总部就通知与该舰队距离最近的一艘潜艇前往并在不被发现的安全距离内保持跟踪。然后该潜艇用无线电引导其他潜艇都驶向目标,当集结到足够数量后,德军潜艇就会利用黑夜在水面发动攻击。如果攻击不能一次性奏效,潜艇就会在天亮之前退出到护航舰船达不到的位置,然而在第二天黑夜重复展开攻击。在对付大型舰队的时候,这种攻击往往要持续好几天。
“狼群战术”很快就让同盟国舰队大吃苦头,其最高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了对方38艘商船。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同盟国在反潜技术上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为什么德国海军在采用了“狼群战术”后又能给盟军造成重创呢?“狼群战术”究竟高明在哪里?
其实,“狼群战术”最聪明的一点就是有效利用了盟军的视野盲区。当时同盟国海军的水下测音仪器有效距离达到了1500码,所以德军潜艇基本无法做到靠近盟军舰队后发起攻击。然而,“狼群战术”却一改常规打法,潜艇不在水下发动攻击,而是在水面发动攻击。如此一来,同盟国海军的水下测音仪器就完全丧失了作用。水面作战的缺点是容易被对方发现,因此“狼群战术”只在夜间进攻,白天撤至安全距离后潜入水下尾随。如此反复,直至将攻击目标彻底消灭。
“狼群战术”给同盟国海军造成了重创,那么盟军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其实说来也不复杂。首先,对付“狼群战术”的最佳办法就是扩大水下侦测范围,尽早发现跟踪舰队的那艘潜艇,赶在其他潜艇到来之前将其摧毁或是赶跑;其次,加强海面照明,让德军潜艇在夜间发动水面近距离攻击前就能被发现。再后来,随着雷达技术的应用,德军潜艇发出的无线电可以被迅速侦测到,“狼群战术”很快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曾在大洋上肆意攻击同盟国舰船的德军潜艇最终反而遭到了盟军的剿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