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建实力响彻全球,为什么青藏线要用国外的火车头?

从1958年-1984年首期修建完工,到2001年-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一条连接着拉萨和西宁、全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在修建完成之时,便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线路最长、且海拔为高的高原铁路路线。青藏线不仅被誉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让我国的基建实力进一步响彻全球。

但是,许多对青藏铁路整个线路了解并不深入的人却疑惑,为什么我们的火车制造技术如此先进,却在部分线路使用了从国外引进的火车头?而且,为何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格尔木到拉萨修建的不是双线、而是单线,怎么设计的时候不考虑会车超车?

事实上,青藏铁路的修建我们可以从时间上看出被分为了两段,而且它们的设计时速也有所不同,西宁至格尔木段是时速不超过160千米/小时(实际运营时速在140千米/小时左右),格尔木至拉萨段是时速不超过100千米/小时。两段铁路的时速差就提现了,它们在地理环境和驱动原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事实上,由于从西宁到格尔木的这段路地势相对比较平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人口密度,所以,这一段历程便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电力驱动方式。但是,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实际地形却是坡度奇陡的上坡路,稀薄的空气不仅让施工难度加大,给建造工人们的身体和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就连火车头的驱动能力也面临挑战。

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再加周围荒无人烟,倘若要在这样的区域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也难以发挥更大价值。虽然我国的火车制造技术很好,但电力机车已经发展为时下的主流技术,而从国外引进的内燃机车头却是一种已经过时的技术。简单来说,我们不可能专门为这条线路开辟此类机车头的生产线,成本远远高出从内燃机车头制造技术先进的美国引进,这也是为什么西藏铁路上的火车会在后半段消失“天线”。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的单线也是从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由于大家平日里看到的铁路都是多线或双线,所以难免会单线这条高原线路是否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同向行驶的列车如何实现超车,以及相向而行的列车又怎么会车。客观来说,双线和多线铁路的确会将运载量提升很多倍,但青藏线的修建本就耗费了巨大成本,而且地理环境中实际存在的冻土和生态脆弱问题,再加上目前单线已然能够满足运输要求,所以,暂时也还没必要将青藏铁路的单线增加为双线。

单线会车和超车问题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办,青藏铁路这条线路上有大量的铁路站点,不管是要超车,还是回车,只要其中的一辆在站点停靠,便可以让另一辆火车实现会车或超车。当然,西部地区的建设的确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倘若有一天单线运行的青藏铁路变得不能满足运载需求,那么,以那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应该也就更容易实现线路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