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怎样毁了你的牙齿?

饮料中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叫做:碳酸饮料。不管它们含不含糖,都是牙齿的大敌。这是因为我们的牙齿看似坚硬,也确实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但却有一个天敌——酸。牙齿的表面是牙釉质,其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叫做“羟基磷灰石”的矿物质,在酸性环境下,其中的钙和磷会以离子形式释出,这就是牙齿“脱矿”。而碳酸饮料中因为加压溶入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也就存在大量碳酸。(此外糖会引起蛀牙,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那么碳酸饮料究竟有多“酸”呢?一般认为当口腔中环境pH值低于5.5时,牙齿就会发生脱矿。有研究对市场上所出售的6种碳酸饮料(包括有糖和无糖的各种品牌可乐)进行测量,发现其中pH值最低的为2.53,最高的为3.4。

有实验发现,把离体的牙齿切成片,泡入碳酸饮料中,用电镜放大观察其细微结构,发现30秒之后“溶解”就开始了,60秒之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钙质流失,表现为牙齿表面原本紧密的结构出现明显的锯齿状缺口。这个时候再用牙刷轻轻刷5秒钟,将会对已经变得疏松的牙组织造成更加明显的破坏。

其实很多食物包括米饭、面包等碳水化合物也会使口腔pH值低于5.5,所以我们的牙齿几乎每天都在被“溶解”。不过事实不完全如此:口腔里还存在天然的对抗酸的缓冲机制:唾液。唾液中含有钙、磷和氟,能补充牙齿中矿物质的流失,这就是牙齿的“再矿化”。理论上,牙齿的矿化和再矿化每天都会进行,基本能够维持平衡,只有长期、频繁使牙齿暴露在极酸性环境下(比如患有胃酸返流病、暴露在酸雾下的化工车间工人、葡萄酒品酒师等),牙齿中的矿物质才会严重流失,也就是被“酸蚀”。

不过,使得牙齿酸蚀开始全球流行的罪魁祸首却是碳酸饮料。最早引起医生注意的是在发达国家,有调查发现竟然有近1/4的青少年及儿童的门牙有明显的酸蚀现象,且年龄越大,情况越严重。原来这些人群中碳酸饮料的摄入较高,每年平均的饮料消费为247升,相当于每天大约670毫升,也就是2罐可乐。而在中国,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和快餐业的入侵,近年一些省市的调查研究也发现,5岁和12岁的儿童中,牙齿酸蚀现象分别高于10%和20%。

被严重酸蚀的牙齿,我们会观察到很多变化,最明显的是由于釉质减少,牙齿外观上会变小,天然存在的一些尖和突起会变矮,变钝,这些都会导致牙齿“变弱”,咀嚼的效率变低。从个人感受上来说,由于缺少了牙釉质的保护,牙齿会对温度特别敏感,遇热和冷都会感到酸痛。而牙釉质严重流失几乎不可挽回,很多被诊断为重度牙齿酸蚀的青少年患者,只能日后以烤瓷牙修复。所以重要的是预防而非治疗。

另外,别以为“天然的就是健康的”。除了碳酸饮料,一些果汁酸性也非常强,对牙齿的腐蚀也相当严重。有实验发现,柑橘类的100%果汁比碳酸饮料对牙齿的酸蚀更严重,原因可能与果汁中含有更多柠檬酸有关(其对牙齿的酸蚀作用非常明显)。生活中、李子、葡萄等酸性水果也会给牙齿重重一击,如果已经有敏感的迹象,就请远离它们吧。

6个喝饮料时护牙的小TIPS

对于自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和儿童,最根本的方法是限制他们喝碳酸饮料。而对于成人,应该学会养成好的习惯来预防。在喝碳酸饮料的同时又想保护牙齿,关键就是充分利用唾液的缓冲,以及减少饮料接触牙齿的时间。具体如下:

1.尽量用吸管喝汽水,减少与牙齿的接触,不要大口喝,不要用饮料来“漱口”。

2.尽量在进餐的时候喝汽水,因为进食时会刺激唾液产生。

3.尤其不要在睡前或深夜喝汽水,因为夜晚唾液分泌会减少。

4.喝完汽水再用清水漱口,喝一些白水,可以稀释口腔中残余的酸。

5.使用含氟牙膏,其释放的氟离子能帮助坚固牙齿。

6.喝完碳酸饮料,不要立即刷牙。

(以上几条也适用于喝果汁、酸奶等酸性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