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何爱结交江湖朋友?

《水浒传》里的宋江当年在郓城县当小吏时,表面上看起来呼风唤雨,黑白通吃,能量极大。可是他的心态并非完全放松,而是居安思危,在家中暗设藏身地窖,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还真派上用场。一句“为官最易,为吏最难”道出了宋江的心思。北宋时吏员的真实地位究竟如何呢?

小吏们的职业前景

宋代小吏要想出头,转为“流内官”简直比登天还难。宋代重文风,多才子,且科举制度渐渐完善,许多出身寒素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北宋官场也确实选拔出了大批精英人士,光是北宋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就够现代学者拉出来写研究论文的了。

科举向官场输送了乌泱泱一大堆人,再加上承蒙祖荫授官的,宋代官场出现大量冗员。连“学而优”都难以安排,何况无背景的“野路子”?所以宋代广大基层小吏“宋江们”想挤上“仕途”真是毫无优势可言。

据统计,有宋三百年也不过只有几例京城小吏转为“官”而已,较之前代的官场生态实在差距太大!唐代虽然吏转官有难度,但起码还可以用时间来苦熬。宋代把这条路已堵死。

宋江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早就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一眼看穿,知道天花板是无法突破的。然而他偏偏又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之人,这就造成了他内心的苦闷。“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对自己评价甚高。“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在基层锻炼磨砺“爪牙”的宋江幻想着出人头地,一直自我定位是“猛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矛盾在宋江身上集中体现。

地位低要刷存在感

宋代吏员地位极低。吏是为官服务的,被官视为草芥。北宋名臣张咏为一文钱就可以杀死小吏,还留下铁铮铮的硬话:“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后人只会为张咏一身正气叫好,却忽略了这个犯错的小吏也曾是条活生生的人命。这种情况造成吏员们都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怕哪天不对上司胃口招来祸事。

《水浒传》里的孔目裴宣,就因与上司不对眼,被上司找茬儿发配沙门岛送死。

虽然说宋江与时知县相处得不错,是领导信赖的心腹之人,但宋江时刻能清醒认识到自身地位低是体制造成的,并不是靠一人之宠就能改变,所以他要另寻存在感。

多条朋友多条路,这是宋江奉行的一条重要处世原则。他靠仗义疏财,救困帮扶,大搞慈善来打造自己的江湖形象,博得“及时雨”的美誉,不仅能弥补小吏身份的存在感不足,还能给自己开财路、留后路。万一哪天失宠于上司,江湖上还能有个容身之处。

后来在他犯下人命案后,果然那些江湖朋友派上用场:有的给钱,有的出力,有的为他提供食宿……形象树立、口碑传播是宋江一直在抓的两件硬事,他本人也的确从中收益不少。

收入低要另寻财路

宋江在郓城县当押司,据《宋史 职官志》记载:“置县吏押司八人。”这“押司”是一项差役,即特定人家提供的免费劳力。宋江家不在郓城县城,而是在宋家村,是村里的富户。宋老爸和弟弟都在家务农。宋江在县城工作其实是给公家服差役,并无工资,是打义工。这种情况,“义工”如果无其他生财门路,日常开销只能是靠家里供给。如此便容易理解为何有“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贿为生。”

吏作为官与民之间的纽带,代表官方与民打交道,但自己既没有地位,有没有收入,所以吏欺民很“正常”。

《水浒传》里塑造了一批牛气的小吏,以吃拿卡要为能事,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比如,监狱管理员戴宗专发犯人的财,立下索贿规矩,不给钱就要命。施管营更是利用囚徒这种免费劳动力为自己打工,经营快活林酒店,还贴金说是为了繁荣当地经济。

我们的宋押司当然也不会免俗。比如,他给生辰纲大劫案的通缉要犯通风报信后有一百两金子的酬劳(虽然没收)。押司的日常工作就是替长官办理案牍等事,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好处,刷好评,这是宋江熟谙之道,正所谓“吏道纯熟”。

民间故事里说的“揭被夺镯”被讼师改为“夺镯揭被”后,虽然只是调换顺序,可是单纯的抢劫罪就多了条强淫罪,这种文字功底靠的就是考验吏员们的业务水平是否“吏道纯熟”。

《水浒传》里清河县令想周全武松时,也是手下吏员在诉讼文字上下功夫,把仇杀写成“斗杀”,以此来周全武松。由此可以推想,这些都是留给吏员索贿的可发挥性空间,接下来就看吏员的本事了。

地位低、零收入、无前途,这是“为吏难”的现实处境。不甘心的小吏们必然要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来弥补这些不足。

文:刘樱姝

参考资料:《水浒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