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令人不解,却又很少有人思考——横跨欧亚,掌握中东大门钥匙的土耳其,为何在二战之中可以置身事外?
当时德国横扫西欧又用兵东欧,拿下希腊之后,为何对土耳其却“宽容放过”?如果德国能拿下土耳其,很明显就可以打开中东的进军之路,横扫中东占据石油,可以让德国的战争机器几乎无限制的运转下去,到时候的世界局势将会如何就无法预料了。
其实,这个决定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外交博弈和各种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土耳其才成为了二战中德国“视而不见”的中立国,那么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又是什么促使了土耳其能够“一直中立”呢?
上图_ 1879年的奥斯曼帝国
被坑的奥斯曼和谨慎的土耳其
其实土耳其和德国的关系一直以来在历史上都还不错,早在一战时期它们就是难兄难弟,同属战败的同盟国阵营。一战中同盟的德国奥匈以及奥斯曼帝国,在战后遭到了协约国阵营的残忍对待。根据凡尔赛体系的划定,奥斯曼帝国被彻底肢解,丧失了几乎全部的欧洲部分领土,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也都分离出去。
如果说之前的奥斯曼帝国是“西亚病夫”,那么这个新兴的土耳其就彻底连二流帝国都算不上,直接变成了世界上的三流国家。但是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仍旧让它处于风口浪尖。毕竟它是欧洲大国入主中东的跳板,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所以当20世纪30年代轴心国,尤其是德国开始崛起之后,土耳其开始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上图_ 一战时期欧洲地图
这时候无论是德意还是英法,抑或是苏联,都在忙着拉拢土耳其。不过土耳其此时却非常的“谨慎”。
首先,土耳其在一战之中属于被坑的国家,先是选错了阵营投入了德国一方,结果战败遭到了肢解。
第二,土耳其在战争中爆发了革命,内部崩溃后君士坦丁堡几乎是不设防的就投降了协约国。然而协约国的战争赔款和经济侵略是一样不落,土耳其在战后不仅军事工业彻底化为乌有,周围还强敌环伺。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选择中立也是没有办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土耳其开始学会了在各方周旋来获取利益。土耳其发现,自己只要不站队,各方都求着自己,一旦开始站队那自己可就不值钱了。所以土耳其首先和苏联改善关系,1930年-1936年,土耳其不仅从苏联获得了大量贷款帮助自己度过了世界金融危机,而且还签订了友好条约,保证了苏联不会从北方侵略。可以说这样一来土耳其就倒逼英法和德意不得不加强和土耳其的关系。
果不其然在看到土耳其和苏联日益紧密之后,为了抑制苏联的扩张,英法果断开始拉拢土耳其。先是把土耳其拉入了国联(加个组织当个小弟),然后又给土耳其提供了一批小弟——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直接促成了巴尔干条约。不过这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原因也很简单,德意崛起之后对土耳其的威胁,那可是太大了。
上图_ 穆斯塔法·伊斯麦特·伊诺努(1884年9月24日-1973年12月25日),土耳其第二任总统
中立等于参战,土耳其的聪明外交
二战爆发之后,土耳其直接选择中立,当时的总统伊诺努认为土耳其现在加入战争基本等于找死。当然这个判断完全正确,当时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比周围的希腊和南斯拉夫强不了多少。当时土耳其选择先两头下注,土耳其总统伊诺努直接找到苏联,表示土苏友好的局面不会改变。这就倒逼英法,不得不进一步提出条件拉拢土耳其。
由于墨索里尼一直觊觎土耳其的领土,所以土耳其对轴心国的警惕从未放松,但是考虑到现实问题,土耳其也不想惹怒拥有数百万大军的希特勒,所以土耳其虽然签订了《土英法互助条约》却始终没真正履行这个条约。
上图_ 法国 马奇诺防线 示意图
上图_ 法国马奇诺防线地面工事
1940年初本来英法还策划过空袭苏联的巴库油田,作为对苏联占领波兰领土的报复。但是土耳其坚决反对英法飞机从土耳其起飞,所以这一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不久之后,德国开始闪击法国。仅仅几个月之后,1940年6月22日法国人居然投降了,他们承诺的“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几乎就没派上什么用场,这简直让土耳其大跌眼镜。而且局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就在法国沦陷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兵锋直指巴尔干,先是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彻底陷落,之后土耳其的邻国希腊也宣告玩完,这种局面之下对土耳其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土耳其这个时候只想自保,而且恐怕也不太可能,毕竟希特勒扩张的欲望已经伸向了北非和中东。
尤其是在埃及,当时的德军已经占据了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英国这个殖民帝国和东方印度与中东的联系。而在伊拉克,当时的盖拉尼政府也正在筹划与德国人一起瓦解英国在中东的全部势力。眼看是大厦将倾,烽烟四起,却不料突然事情有了转机。
上图_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
就在土耳其惊慌失措的时候,希特勒开始策划起了他人生中最大,也是最错误的一次豪赌——进攻苏联。希特勒计划打垮苏联,就不得不先集中力量在苏德当时的边境线上,这样一来他就无力对土耳其发动任何攻势。正好相反的是,希特勒打算让土耳其保持中立,这样一来土耳其就不会拖延自己的进攻计划,否则被土耳其拖住,既会打草惊蛇让苏联有所防备,还会导致进攻发起的太晚,拖到苏联的寒冬。
1941年6月18日土耳其与德国签订了《德土互不侵犯条约》。这时土耳其见风使舵的本领开始凸显出来,虽然它表面上保持中立,但是它在边境集中了最精锐的25个师,当然这些部队不是对付德国的,而是对付苏联的。在土苏边境的25个师瞄准了苏联最重要的石油基地,苏军不得不大量分兵防守土耳其军队,防止后院失火。同时土耳其在国内对希特勒歌功颂德,疯狂吹捧,这样一来德国对土耳其自然是一百个放心。
上图_ 二战中的土耳其政府
上图_ 二战中的土耳其士兵
不过在盟军开始转入反击之后,土耳其仍然表示不参战。土耳其的策略就是强调一件事——自己很菜。比如开罗会议上土耳其总统直接表示,如果土耳其参战,估计包括伊斯坦布尔很快就会陷落,达达尼尔海峡也会被德军控制,这对同盟国来说简直是灾难。土耳其这种反向勒索让同盟国目瞪口呆。(反正我菜,你让我加入我就自尽)
于是乎本来打算“揪着土耳其脖子让它参战”的斯大林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结果土耳其一直拖到了1945年2月23日才加入二战,不仅混了个战胜国的名头,还在整个战争之中大发战争财,半点损失没有,简直比美国还赚,堪称二战最大赢家之一,可以说土耳其虽然有些“不择手段”,但是二战中的外交手腕确实值得惊叹。
文:一笠烟雨
参考资料:
【1】(苏)安·菲·米列尔《土耳其现代简明史》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主编《全球通史》
【3】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土耳其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