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危机”,尽管在各国强硬的态度下,德国有所收敛,但其表现出来的强势,还是吓坏了英、法两国,为了“彻底地”避免战争,他们迫使捷克政府,答应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的诉求,“无路可走”的捷克政府只得答应对方的全部要求。
事情进行得过于顺利,让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自己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尽管事情来得突然,但苏台德的回归,还是让德国上下举国欢庆,这是自吞并奥地利后,又一重大胜利。但是,这件事却完全打乱了德国元首的计划。
原来,苏台德只是德军入侵捷克的一个“幌子”,如果捷克答应了德国的要求,那么将失去一个“寻衅滋事”的借口。于是,以警察有过火行为为由退出了谈判,并不断在苏台德寻机暴动,制造事端,口风也转向“不能忍受捷克政府的迫害”。
眼看形势愈发严峻,英国首相张伯伦决定亲自出面进行斡旋。说是斡旋,倒不如说是妥协绥靖,他满口答应,同意德国获得苏台德地区。得到的保证是,德国不再对其他地区有想法,不再使形势进一步恶化。然而,这只是德国的“缓兵之计”。
首先,当颇有成就感的张伯伦赶往法国,商讨以牺牲捷克换取和平的同时,计划入侵捷克的36个师,已调至德捷边境,并命令苏台德地区的准军事组织——苏台德自由团不断地制造事端,保持与捷克人的冲突和纠纷。
其次,鼓动波兰和匈牙利对捷克提出领土问题。早先波兰和匈牙利就领土问题经常与捷克发生争执,但在国联的裁决下,他们的领土要求并未得到支持,早已怀恨在心,决定集结兵力,准备趁机夺回。如今的捷克被敌对国家包围,随时亡国。
让张伯伦倍感失望的是,仅仅7天前得到的保证,被德国元首“无赖式”的全部否定。在他看来,舆论指责他对德国妥协,内阁也反对他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无非是争取和平。现在却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落魄而回的张伯伦决定武力压制。
德国的无理要求彻底激怒了英、法、苏等国,各国纷纷集结兵力,大战一触即发。在强大的压力下,德国再次表示愿意接受谈判,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商定苏台德归属问题。无耻的是,作为当事国的捷克,以及密切关注的苏联,被排除在会议以外。
然而,对外武力扩张,德国军官团并不认同。
苏台德地区的形势愈发紧张,让德国军官团的高级将领们,也十分担忧爆发战争。在他们看来,当时德军远没有强大到与英、法两国抗衡的地步,一旦发生战争,德国将会再次毁灭,更可怕的是,这次毁灭一定比一战战败更加彻底。
这时的德国军队仍然由军官团说了算,尽管在德国元首的支持下,军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吞并奥地利也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但入侵捷克会招致与英、法等国的全面战争,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于是,在贝克将军的带领下,准备推翻元首。
在直言上书、辞职无果的情况下,贝克明白,要拯救德国唯有非常手段,那就是军事政变了。在他的召集下,许多不认可德国元首做法的人聚拢在一起,他们有市长、银行家,但主要还是以军官团成员为主,一个恢复民主体制的密谋集团形成了。
他们的计划是在进攻捷克前48小时开始行动,首先逮捕德国元首,并将其送交法庭公开审判,控诉其试图将德国带入战争的罪行,剥夺其执政资格。同时,在国内实施军事管制,待局势稳定后,由知名人物组成临时政府,恢复民主体制。
为了得到国内民众的认可,密谋集团认为英、法两国越是强硬,不惜一战,才能唤醒狂热的民众,使人们认清战争的危害。于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将德军进攻的消息透露给英、法两国。结果,非但没有引起他们重视,反而还加快了绥靖进程。
让贝克失望的是,就在行动前,慕尼黑会议召开了。这预示着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再次选择了退让,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于是紧急叫停了所有政变命令。而慕尼黑的胜利,更让民众狂热地“爱戴”他们的元首,他成了造就德国辉煌的“英雄”。
尽管在当时,德国军官团有能力推翻政府,但他们对局势的把握,还真没有元首看得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随着战争的继续,军官团成员死的死、伤的伤,再加上新人走向军队领导岗位,军官团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小。
总之,推翻纳粹政权,终止二战爆发的最佳机会,被葬送掉了。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