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过分霸道?从克林顿到特朗普对伊制裁30年,伊朗都经历了啥?

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新闻上说,美国对伊朗进行石油制裁。说白了就是不让伊朗出口石油。这对于把石油当作支柱产业的伊朗经济来说,肯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那么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我们常讲的美国对外制裁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措施。包括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初级制裁,只限定了美国的企业和个人,限制他们跟被制裁的对象进行交易,任何与美国有关的交易,如果涉及到制裁对象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制裁听起来还算合理,毕竟美国人的事儿或者跟美国有关的事儿,美国有权做约束。

但是第二种也就是次级制裁就非常霸道了。这种制裁除了限制美国人、美国企业之外。还限制美国之外的个人或者企业跟被制裁对象进行交易,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长臂管辖,美国要是制裁谁,不光是美国不能跟对方做生意,外国人也不行,也要听从、配合美国的做法。

具体到美国对伊朗进行石油制裁来说。大体上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初级制裁到次级制裁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85年至95年。在1985年的时候,美国为了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协定了《国际安全与合作法案》,至此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正式拉开序幕。也是从这个法案开始,美国对伊朗的初级制裁全面铺开,完全覆盖了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无论在美国境内还是在海外的一切行为,全面禁止了和伊朗有关任何和石油天然气有关的交易。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6年到2015年。美国开始了对伊朗的次级石油制裁。开始的标志是克林顿政府颁布了伊朗利比亚制裁法案,美国通过这样的形式要求了不仅美国的企业和个人也要求的第三方,也就是全世界任何的企业或者个人不得和伊朗发生石油天然气等交易,这就意味着美国对伊朗的次级制裁已经全面展开。

直到2016年,著名的《伊核协议》的签订,才缓解了美国对伊朗的刺激制裁转化为初级制裁,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美国的企业和个人仍然不允许和伊朗发生石油方面的交易,但是美国不再限制第三国与伊朗进行石油方面的合作和交易。尽管制裁没有完全解除。但是对于伊朗来说却意义重大。因为伊朗的主要石油出口对象是欧洲国家,来自欧洲国家的投资需求已经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伊朗的石油开发和出口。

好景不长,随着特朗普总统的上台,迅速调整了以往的对伊政策,2018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开始逐步全面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因为石油是伊朗国际经济的命脉和支柱,美国从与石油相关的包括开采、销售、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入手,迫使伊朗就范,达到他的战略目的。美国的套路从前如此,今后仍然如此。

对于伊朗来说。来自美国的制裁绝不仅仅是与美国的关系那么简单。由于次级制裁霸道的覆盖了全世界。只要美国的制裁不解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大型企业。敢于跟伊朗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合作。伊朗的石油出口一旦受到这样的影响。这不仅是制约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而是关系到伊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