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美国波士顿警局内,一位单身母亲带着被神父猥亵的孩子来报案。警察点了根烟:或许,神父只是好心帮忙。天主教神父吉欧根坐在警局休息室里,面无表情。助理检察官告诉他:没事了,很快就可以走了。
图片来源:豆瓣《Spotlight》
隔壁的休息室里,主教正在安抚着痛哭的母亲:我向你保证,会将吉欧根调离本堂区,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没过多久,吉欧根和主教坐上汽车,扬长而去。没有一份报纸报道这件事,一家名叫《公民报》的小报被警察拦在警局外。事情就这样悄悄结束了。
直到2001年6月,《波士顿环球报》在法律专栏刊了一则“神父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报道,版面不大,很简短,几乎无人问津。幸好,7月,新任主编马蒂·巴伦看到了专栏,他很诧异,这可是个大丑闻。于是,马蒂召集了“聚焦”记者小组四人,开始深挖教会神父的性侵事件。
图片来源:豆瓣《Spotlight》
他们发现,吉欧根的性侵对象是专门挑选的,大多是由单亲妈妈养育的孩子,生活困难。吉欧根利用神父身份变成单亲妈妈们的精神顾问,带孩子去吃冰激凌,陪他们做睡前祷告,成为孩子们的小伙伴。麦索利第一次被吉欧根侵犯时年仅12岁。
当时,麦索利的父亲自杀,母亲精神分裂,一家人搬到由政府为无居家庭提供的公益住房里,他经常到附近的圣安德鲁斯教堂做礼拜,在那里认识了吉欧根。根据麦索利的回忆,那天,吉欧根带着他去买冰激凌。在开车回家路上,吉欧根开始安慰他:左手拍了拍他的大腿上部,滑了进去,抓住他的生殖器。过了一段时间,神父开始自慰。数十年里,麦索利一直生活在抑郁之中,用酒精和毒品麻痹自己。
有些受害者吸毒来淡忘伤痛
谁也想不到,这个言行温柔、目光和蔼的小老头子是个恋童癖,吉欧根利用孩子的无知和父母的羞耻感保守秘密。教会并非不知情,他们洞悉一切,不过为了教会的声誉,替吉欧根遮掩。他们威胁、安抚受害者,花封口费和解,向法院施压封存相关档案,除教会律师外其他人一律不允许查看。
上世纪90年代,有134件针对吉欧根的性侵起诉,受害者大多是正上小学的男孩,其中一位受害者才4岁。波士顿教会为了解决吉欧根身上的50起指控,就总计花费超过1000万美元。教会将性侵行为当作违反神职人员的戒律,神父可以通过忏悔来改过。主教为了掩饰吉欧根的恶行,将他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
包庇亵童神父的红衣主教送给《波士顿环球报》主编马蒂·巴伦一份薄礼:教会对人们很重要,我们需要合作。
是礼物,也是警告
而吉欧根每去一个新的教区,就意味着给新的家庭带去恶魔。30多年间,吉欧根穿着圣洁的教袍,顶着神圣的光环,受人尊敬,不受任何拘束。
图片来源:豆瓣《Doubt》
当面对其他神父的质问时,他的回复听上去轻描淡写:没错,这些都是真的。像是在和别人讨论哪种口味的冰激凌更好吃。
随着记者们的调查发现,吉欧根的亵童丑事只是教会神父性侵丑闻里的冰山一角。天主教内部形容亵童神父“只是大园子里的几个烂苹果”,而事实并非如此。“聚焦”团队找到一个由11名受害者组成的互助团队“SNAP”,成员都曾在年幼时被神父性侵。根据SNAP搜集的证据,仅在波士顿就有13个亵童的神父。
SNAP曾向多家报社举报、递送材料,却杳无音信。所以,他们不相信“聚焦”会报道这件事:“聚焦”不过又是将它当作一个神父的重口味话题来吸引眼球。在长年累月的神父性侵历史中,教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是东窗事发的神父,教区都会把他们调走,然后在一本花名册上写上“病假”“调任”。以患上同性恋的名义,让他们接受“心理治疗”,等事情平息,又派给新职。
图片来源:豆瓣《Spotlight》
2001年12月底,历经5个月调查,“聚焦”记者多方求证,最终实锤了70个亵童神父。2002年1月6日,《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关于亵童神父的第一篇报道“教会多年放任神父性侵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聚焦”小组的电话被全国各地的受害者打爆。到2002年底,“聚焦”小组共计登发了600多篇后续报道。波士顿大教区的249名神父因涉嫌性侵、猥亵被起诉,受害儿童多达1000多名。吉欧根锒铛入狱,被判处10年监禁,1年后,被同住的一名犯人掐死在狱中。
波士顿教区红衣主教被迫辞职,波士顿天主教区向受害者赔偿13亿美元。教宗保罗二世在美国红衣大主教会上宣布:性侵儿童是犯罪行为,凡是亵童神父一概驱逐。
名单上没有一个无辜者
2015年,波士顿神父亵童事件被拍成电影,以《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小组“聚焦”命名。这部平淡枯燥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
其实,神父亵童的事并非隐藏得很好,只是迫于教会的权势,没人敢和他们对着干。曾为教会调解的律师埃里克·麦克里希,在十年前就向报社寄送过性侵神父的名单;受害者的代理律师盖瑞比·迪恩被教会3次告上法庭,险些因此丢掉律师执照。普通警察、警察局长、神父的心理医生......每个人都知道,没一个人敢说。
天主教是波士顿地区的第一大教,连《波士顿环球报》的读者中半数以上都是天主教徒,在当地影响力非常之大。天主教的文化洗礼下,在教会中长大的孩子眼中,神父是上帝的化身、神的使者。当神的使者说要跟你玩游戏时,无知的孩子毫无还手之力。
“禁欲”的神父放纵邪念,学法的律师利用法律。伪装之下尽是不可想象的悲剧。2015年4月,43岁的鲍毓明通过网友认识一位单身妈妈,也就是李星星的母亲。花了半年时间,鲍毓明关怀备至的举止取得李星星母女的信任:他出身名校,又是有名的律师,女儿在他身边肯定比自己带更好。
因此,当鲍毓明提出要带着李星星去北京上学时,李母没有犹豫。或许,那个时候,李母还会觉得她的女儿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从2016年开始,14岁的李星星掉进鲍毓明的陷阱里,开始了长达3年的噩梦。3年间,鲍毓明多次性侵李星星。
为了控制李星星,鲍毓明让她看儿童色情影片,还编造出一套洗脑言论:这种事很正常,电影里大家都这样做。沉默是金,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说出去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
图片来源:南风窗
随着时间推移,李星星的世界已经崩塌成碎片:我对一切都不相信,我所珍爱的各种爱好和特长,都不在我身上,而在他身上。
图片来源:南风窗
鲍毓明是杰瑞集团副总裁,律师行内知名的海归法务专家,拥有中国律师资格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换句话说,这就是社会人口中的“上流人士”。大多性侵都是有预谋的,一步步地让对方落入陷阱之中。这与波士顿神父吉欧根的性侵手段何其相似。
他先是找到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让孩子去抄圣歌集,让孩子感受到天主特别的关照。慢慢地,神父开始跟孩子讲黄段子、色情杂志,孩子把这当做两个人之间的秘密,默认了这样的行为。
于是,神父就能够得寸进尺,孩子无法拒绝,因为神父训练出了一个“听话”的孩子。麦索利说:神父就像是天主的化身,你没法拒绝天主的请求。当一个神父对你做出这种事的时候,他剥夺了一个人的信仰。
麦索利所在的SNAP团队称自己为“幸存者”,因为相比那些幼年被侵害后精神失常、酗酒吸毒、甚至跳桥自杀者,他们能活下来也算过得不是太糟糕。但麦索利们渐渐失望,SNAP团队原有11名成员,后来其中一名女性成员因感到绝望而退出。
电影《聚焦》中,麦索利对记者说:他不是同性恋,吉欧根在利用他的神父职权对儿童施暴。
看过一个词叫:权势性侵。不管是德高望重的神父,还是上流人士鲍毓明,他们在未成年孩子、孩子父母眼里,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与受害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完全天壤地别,在一步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对孩子进行洗脑控制后,让他们不知反抗。
这是一场权力狩猎性利益的游戏。坦白说,在李星星频繁尝试自杀,在得知她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重度创伤后应激(PTSD)、重度焦虑症时,就已经能断定:这不正常,她不是自愿的。现在,调查仍在继续,鲍毓明是否会受到应得的惩罚未可知。
但有个细节,李星星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展示了鲍毓明的QQ聊天记录,他曾多次访问过“送养”“送养女宝宝”的空间。李星星说:不只有我,还有其他小孩,现在是我受伤害,将来还会有别的小孩受伤害。
图片来源:南风窗
这并非不可能。“聚焦”记者在调查中吉欧根神父的性侵行为时,起初也只是将这期性侵事件当作单一事件,但随着调查,涉嫌性侵神父从1到13,最终才锁定了70人。在《聚焦》片尾,列出了一份滚动的城市名单,长达数页,名单上的城市都爆发过大规模儿童性侵丑闻。
真相,不会迟到,但它不能总是不到。鲍毓明案仍在调查之中,我们在等的不只是一个结果,希望当真相水落石出后,还有人会继续看见“14岁”的未成年,不会再出现下一个“李星星”。可能吗?“聚焦”之后,庇护性侵神父的波士顿红衣大主教被迫辞职,两年后,又被教会召回梵蒂冈任新职。
2018年,智利的34个大主教,又因儿童性侵丑闻全体引咎辞职。就像一个轮回,黑暗中射进一束光,又跌入黑暗。
*文章图片均来源自网络
*本文参考资料:
[1] 南风窗.(2020).《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
[2] 王雪靖、滕菲.(2016).《波士顿环球报:教会多年放任神父性侵行为》
[3] 南风窗.(2018).《神圣的法袍下,儿童性侵何以泛滥成灾?》马路有话说:“完美计划”不会无懈可击,“上流人士”也不能永远只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