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对社会的理解更本真?

疫情之下,孩子对社会的理解更本真

解筱文

孩子今年8岁,按照正常情况,寒假和周末时间,必然会有机会和我们外出游览,四处走动起来。但是,受疫情所困,这些日子的大多数时间里,他只能“窝“在家里。

前阵子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他在家连续呆了十多天,没有下过楼。有天,他感慨地对我们说:“家就像一个大口罩,把我们紧紧包裹起来……”

看现在的疫情情况,一时半会也不能终结,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带孩子外出游览参观,增进对社会了解。在家学习和等待中,孩子找到了以前家里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我们帮助重新张贴起来。他每天饶有兴趣看上一会儿。

看孩子对地理充满兴趣,也非常渴望旅游。前几天,我就以《向往的美景》为题,让他写篇作文,希望他写出自己梦中的美景。

我举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美景启发他,希望他调动视、听、看、触等感受,身临其境描绘他理想中的美景。他点点头,开始写起来。

不一会儿,孩子写好作文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写成这样了。

看着这篇稚嫩而简单的小文章,虽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没有一句描述美景的语句,更没有任何文学气息。但仔细推敲,这篇小文章却表达出四个朴素的观点。

文章中,“人们住在简洁的房子里”,意思房子够住就好,不要奢华;

“在田地里工作”,意思人们在田地中工作,种植粮食作物;

“每个家庭只生产出够自己用的食物”,意思需要多少食物就生产多少,不能浪费;

“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融入自然”,意思人们要和自然成为朋友,尊重和爱护自然,融入到自然中。

这四个观点概况起来就是:房子够住、农业是根、按需生产、融入自然。

反过来看,也就是如果朝着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努力,那么就会呈现出他向往中的美景,也就是梦想中的桃花源。

看着这篇小文章,站在他的视点上,我陷入深思。

第一,房子够住。住房问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牵动着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但是今天房子在很大程度,早已超越了人们住的范畴,而成了非常特殊的商品,房价居高不下,成为经济社会的“地上河”。

有非官方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住房容量可以容纳34亿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多套房子,一些房子长期空置,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为房而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子并不是越大越好”就是我们对房地产问题从社会高度上的深刻反思。

第二,农业是根。田园牧歌、耕读传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农业大国,至今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第一产业。

传统农业太接地气,绿色环保,比起工业、金融等业,并不那么高大上,在国家顺境之中,容易被人所轻视。但每逢大灾大难之时,农业问题必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粮食必然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资源。

所以,伟人曾讲,“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死守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不动摇,以极端忧患意识保持耕地底线,不让中国的粮食出现任何闪失,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第三,按需生产。食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每个人都应当珍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全球范围食物的浪费惊人,已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数据显示,中国食物浪费量每年有1700万至1800万吨之多。

如果单纯以经济的视野看,浪费会不断刺激新需求,助推经济发展。但是人们对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资源大量浪费,将带来对地球环境的重大损害,最终则危害人类自己。

倘若群体性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厉行节约,并通过计划和市场并用的手段,精准把控需求,大规模按需生产,让每一个产品都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是最理想不过的生产方式。

第四,融入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达尔文曾写道:“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自然而言,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人”再大,也大不过自然之道。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只是从属于自然。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因此,人类必须呵护自然,敬畏自然,尊崇自然,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应当在自然界保持人类应有的边界,与万物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融入自然。

童言可畏,沿着孩子纯真的视角观察,往往能让人回到原点上去思考本源问题;童言无忌,孩子天真无邪,念想单纯,无所顾忌,也往往给人一些事情最果敢的预见。

比如,2020年1月23日早上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我想起此前和儿子讲起新型病毒传播影响,孩子急切地说,应该停了从武汉出发和到武汉的所有交通工具。我当时教训孩子说,这个影响太大,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城市规模大,不能轻易这样做,这是因噎废食啊。现在看来,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对的。

孩子是懵懂的,也稚嫩的。但是,孩子的眼中,有一个淳朴的世界;孩子的心中,充满正见的光芒。

儿子五岁时,有一天他在看世界地图。我过来问他,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他说,有两百个吧。我点了点头,然后指着地图对他讲,欧洲很多国家地处平原,气候湿润,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埃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5000多年……孩子认真地听着。突然,我话锋一转问他,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他不假思虑的告诉我,中国!我故作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啊!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冯友兰认为:“孩子只有有限的知识和欲望。他们距离原有的“德”还不远,他们的淳朴和天真,是每个人都应当尽可能保持的特性”。

我想,疫情之下,孩子对社会的理解或许更本真。在忙碌奔波之余,在信息烟海之外,我们有时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世界将会更纯粹和生动。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