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年初,东非爆发了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蝗虫不断迁徙,大量庄稼被啃食掉,致使东非多国面临缺粮的窘境。不仅如此,这些蝗虫还飞越红海,登陆亚洲,大规模破坏农作物,导致亚洲多地的粮食减产。
据估计,在年初的蝗灾中,蝗虫的数量可达4000亿只。虽然单只蝗虫很弱小,但如此大规模的蝗虫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惊人的破坏力。一个蝗虫群的规模通常可达100平方公里,其中聚集的蝗虫数量超过40亿只,它们每天可以吃掉350万人的一天口粮。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初那波蝗虫在地下产下了大量的虫卵,它们在最近已经孵化出来,正在形成第二波蝗灾。据估计,第二波蝗虫的数量可达8万亿只,规模是第一波的20倍。如果放任不管,蝗虫的数量将会呈指数式的增长,到时可能会增加到200万亿只。
那么,东非蝗灾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什么第二波蝗灾这么快又会出现呢?
正所谓“久旱必有蝗”,蝗灾的出现往往与持续严重干旱有关。不过,干旱并非蝗灾唯一的诱因。要形成蝗灾,蝗虫的数量需要达到一定规模,而这需要雨水让植被大量生长,蝗虫才有足够的食物来繁殖。也就是说,先涝后旱的气候就有可能引发蝗灾。
根据《自然》(Nature)杂志刊载的研究,今年的东非蝗灾始于去年。2019年的印度洋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印度洋东部的气温低于平均值,气候变得干燥;而印度洋西部的气温高于平均值,气候变得湿润。
由于这种现象,导致东非在去年秋天出现了罕见的潮湿天气,降雨量超过同期400%,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洪涝。丰沛的雨水使得东非植被生长茂盛,这为蝗虫的大规模繁殖奠定了基础。
在大多数情况下,蝗虫一般都会独居。然而,一旦某个区域内的蝗虫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蝗虫体内会分泌出血清素,导致它们生性大变,它们开始聚集起来,成为群居蝗虫。
群居蝗虫体内的细胞色素会让它们的身体颜色会变成褐色,而且还会合成出苯乙腈,这会对鸟类起到警戒作用。
如果环境变得干燥,植被变少,食物匮乏,蝗虫很快就会转移阵地,从而形成到处迁徙的蝗灾。蝗虫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它们可以飞过海洋,所以蝗灾很容易蔓延开来。
在2020年第一波东非蝗灾期间,大量的虫卵被产到地下。经过足够时间的孵化,新的蝗虫破土而出,它们会形成第二波蝗灾。这次的规模更大,估计是上一次的20倍。
在第一波蝗灾肆虐期间,粮食大量减产,东非已经有数百万人挨饿。而当第二波蝗灾蔓延开来时,受灾的人数将会增加到2000万人。
眼下正是蝗虫的繁殖季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们的数量还会进一步爆炸式增长。到了今年6月份,蝗虫的数量最多可能会达到数百万亿只,估计有7000万人将会面临食物匮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