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传奇之二:项梁为何立熊心为王?

观澜说史在之前的文章《项氏传奇之一》中讲到,项梁和侄子项羽将计就计,在斩杀会稽太守,掌握了8000精兵后,正式开始了起兵反秦的征途。虽然起兵了,但项家军起初是没有名号的。此时的项梁自称会稽太守,而项羽则是他手下的一员将军。

虽然没啥名号,但靠着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军的名气,以及向西进兵过程中不错的战绩,陆续吸引了召平、陈婴、蒲将军、黥布、刘邦等人统率的零零散散的起义军队伍加入,当队伍到达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已经有六、七万人马。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吧。

起义后的项家军面临着一个十分复杂的形势:陈涉已经兵败被杀,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分散在各处,各自拥兵为王。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队伍该打出怎样的名号,该立谁为王……这一系列问题考验着项家军的决策者们。正当此时,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范增,那个后来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老人。

关于范增的身世,《史记》未多做介绍,只提到他是居巢(地名)人,平日喜欢研究奇谋巧计,投奔项家军时已经七十岁高龄了。(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范增见到项梁后说:“楚怀王当年并无施行暴政等罪过,却在被迫入秦后一去不返,所以楚地的百姓一直觉得楚国灭亡得很可惜,对曾经的楚国有思念之情。陈涉起义时不立楚王的后代为君是大大的失误,注定长不了。现在您率兵在楚地起事,众多楚地的起义军首领正是看中了您是楚国将领的后代,认为您会再立楚王后代为君,才纷纷前来归附的啊。”听了范增的建议后,项梁立刻派人寻访到了已沦为放羊娃的楚王后代——熊心,并将其立为君主。为起到号召百姓的作用,他们也称熊心为楚怀王。项梁手下的所有部队,自此也改称楚军。

立熊心为王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就像一面旗帜,不仅使楚地原本零零散散地队伍统一到了一起,也确立了项梁在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后来楚地起义军连败秦军奠定了基础。本来,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项梁是完全有可能先称霸诸侯,再当上皇帝的。然而,项梁不久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定陶因轻敌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他的死去,引发了楚地起义军内部的权力之争。关于项羽是如何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取得胜利,并成为楚军新统帅的,观澜说史将在《项氏传奇之三》中继续为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