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海洋的形成离不开三种元素:水从哪里来?坑从哪里来?盐从哪里来?

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水从哪里来?

地球上的水具体是从哪里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地球自带水,另一种说法是宇宙天体送来的水。

我们知道,水是由氧和氢组成,这两种元素地球上都有,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温度非常高,液态水无法停留在地球表面,导致其中一部分水以氢离子与羟基等形式和星云物质发生水化作用, 然后被锁进了矿物质的晶格之中。

还有一部分汽化飘入到大气层中,但由于地球引力的存在,没有飘向外太空。这部分水汽随着地球温度的冷却逐渐液化,形成降雨落在地球上,据科学家估计,这场雨大概下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除了地球自带的水之外,地球还有一部分水来自于外星球。

水的形成并不复杂,地球并不是唯一一个含有水的星球,甚至水的含量也不是最高的星球,在太阳系中许多天体的水含量比地球还要高。

在地球形成初期,曾经有许多小行星撞击过地球,这些小行星就像是地球的送水工一样,每次撞击地球都会为地球带来大量的水汽。

证据就是天体中水的D/H的比例有所不同,只要测一下陨石中的D/H的比例和地球上的水的D/H比例就可以分析这些水来自于哪些地方。

目前,根据主流理论,地球上的水是由地球自带水以及外星球送来的水一起组成的。

坑从哪里来?

如果你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你就会知道地球内部有一个非常炙热的地核,由于地核过于炙热,导致地球内部的地幔层都被烤融化了,呈熔融状态,但是地幔层的上面是冰冷的岩石层。

当较热的地幔层碰到较冷的岩石层时,会发生热对流,导致地球上方的板块发生移动。

当板块位于分离板块时,两个板块由于热对流的作用逐渐分离,先是形成裂谷,后缝隙逐渐扩大,直到形成海洋。目前东非大裂谷、贝加尔湖以及里海都是这样形成的。

当板块在逐渐运动时,海水会不断朝着低处聚集,最终形成湖泊,甚至是海洋。

这里要注意的是,地球上的大陆经过很多次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盐是从哪里来的?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与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除了常见的氯化钠之外,氯化铜、醋酸钠、硫酸亚铁等都是盐。海洋中的盐就是由这些物质组成。

盐的形成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这些元素是怎么形成的。

在宇宙中,有99%以上的物质都是氢和氦,而这两个物质刚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第二位置,其实这并不是偶然,因为这两种物质是最容易形成的。

根据科学家推断,宇宙在138亿年前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初期宇宙温度非常高,在如此高温下,没有任何物质可以形成。

之后不久,随着宇宙膨胀,温度开始下降,宇宙中出现了光子,由于光子的反物质也是光子,所以光子之间会相互撞击,当它们相撞之后会湮灭成各种正反粒子,比如:电子和正电子,质子和反质子。每10亿对正反粒子撞击之后会留下一个正物质,这也是宇宙为什么是由正物质组成的原因。

后来,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电子、中子、夸克、质子等物质开始形成,之后质子与中子发生了组合配对,于是,更复杂的结构出现了。

单个的质子和单个中子组成了氢原子的原子核部分,而两个的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了氦原子核,但由于质子带有正电,会相互排斥,因此聚合质子需要花费很多能量,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把很多质子聚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原子核,同时即便是合成了稍微大一点的原子核,也会因为不稳定而裂变成氦原子核,因此宇宙中氢和氦占据主流。

到了大爆炸之后的2亿多年,随着宇宙中的引力坍塌,宇宙中逐渐形成了恒星结构,恒星由于引力的作用发生核聚变,不断形成序位数较大的元素,比如:碳和氧,直到铁原子核。这是因为催发铁原子核发生核聚变的能量较多,但铁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后产生的能量较少,会导致能量入不敷出,以至于很多超大型恒星核聚变停留在铁原子核之前。

想要形成铁原子核之后的元素,必须依赖更为罕见的宇宙现象:中子星合并或者超新星爆炸。

科学家预测,太阳系应该是第三代恒星,前两代恒星可能发生过超新星爆炸,才为地球留下了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让地球的物质并不仅仅只是氢和氦。

因此,地球是天生就具有一些高顺位的元素,并包含许多金属元素。海洋中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盐,是因为地球土壤以及岩石中的盐,经过降雨以及河流的冲击,都汇聚到海洋中,再加上海洋持续不断的蒸发,最终导致海洋积攒了大量的盐。大多数盐的味道尝起来是咸味,还有一些较苦和较酸,尝过海水的都知道,海水并不是只有咸味。

当组成海洋的水有了,坑也有了,盐分也形成了,海洋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