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际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早慧少年进行超常规的培养。” ——李政道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说在全球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它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来接受大学教育,是针对一小部分特殊群体(智商超群的少年)实行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
1974年5月,物理学家李政道率先提出了开设少年班的想法。当时国家人才培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急需要优秀的人才推动国家发展建设。
李政道建议说:“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约十三四岁左右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李政道杨振宁倡导开设少年班
尽管当时他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是却并没有立即实现。一直到了1978年,李政道教授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先创设了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10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断层问题。
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当时这21名少年可以说轰动了全国,他们被媒体称之为“神童”。
首届少年班学员
在首批少年班大学生中,最受关注的还要属宁铂,他出生在赣州,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时候才13岁,因为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的举荐进入了少年班。
然而面对媒体的吹捧,十几岁的宁铂所有行为都被聚焦放大,让他承受了这个年纪无法承受的压力,再因为时代的关系,他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在多种因素的打击下,宁铂选择了出家。
昔日的第一神童,媒体当初将他推上神台,后来又将他狠狠推了下去,他成为了媒体的一枚棋子,活跃在各大媒体的文笔之中,成为“伤仲永”以及抨击中国教育的典型案例。
而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谢彦波,他是78年首批进入少年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那个时候他才11岁。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大学毕业他来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研,因为处理不好和导师的关系,转而去美国读博。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安德森,谢彦波和安德森的关系也很差,后来因为许多的原因,谢彦波回国,最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成为了一名副教授。
谢彦波,周曙东,邱岫,崔春实,黄慈萍
对很多人来说物理学院副教授已经是一份不错的殊荣,但是对于11岁就上大学的谢彦波来说,却有着不小的落差。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例子,很多媒体都在质疑少年班究竟是不是在揠苗助长,让这些“神童”成为了“伤仲永”。
如今少年班已经过去了42年,我们回头再看,他究竟培养的天才还是庸才呢?
右一谢彦波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进入少年班的学生很多先天就已经智力超群,你就拿宁铂来说,2岁半时会背30多首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这样的天才你放到中学去,循序渐进地教育,压根就已经不适合他了,因为他所学的知识已然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向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少年班无疑是这群天才可以更加发挥自我的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少年班充当了这群人的伯乐。
当然,在前期,少年班因为刚刚开办,再加上历史的原因,有一些问题,可是我们就拿78年这届来说,IEEE会士张亚勤、姚新、谢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王海林、卢征天、钱永忠、范汕洄,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庄小威,清华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除了谢彦波、宁铂之外,每一个都是佼佼者。
首届中科大少年班的绝大部分学员可以说都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学家。这个结果来说,中科大少年班的举办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确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各个领域。
2014年做过统计,中科大少年班37年来共毕业291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
90后的陈楚白就已在国际刊物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
其中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另有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在世界500强任职的约35%,对于到目前为止仅仅不到3000人的毕业生总人数来说,高端成材率相比于一般高校而言实在是高的惊人。
一个班级一届能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已属奇迹,可中科大少年班78年就培养了十几位在全球都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然而媒体往往喜欢拿个例去进行戏剧化处理,从而去引导观众舆论。为什么,因为媒体往往喜欢去追求爆点,宁铂、谢彦波这样的例子拿出来才有故事性嘛,还可以再抨击一下中国教育。
如今,中科大已经走过了41年,除了宁铂、谢彦波、干政这三位被媒体用来广泛举例的伤仲永典型,少年班还有其他伤仲永的例子吗?
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李巨,这个百度百科都没有记录的人,中国科大90级少年班学生,他在纳米压痕原子建模、揭示材料变型与损伤种类等研究领域做出的原创性成果。是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正教授,2006年就获得了美国青年科学家大奖。
他曾经说过:“少年班对我科研事业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总体来说应不逊于地球上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program”。
但是媒体会报道李巨啊?不会的,李巨走得是一条正常的天才之路,对于媒体而言,这样的人并没有任何噱头。
虽然不少人认为少年班是“揠苗助长”,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宁铂、谢彦波、干政在媒体报道少年班负面新闻时经常被提及,被普遍认为是大学少年班的失败典型,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这些人的失败不也有媒体捧杀的功劳吗?
2018年,1996年出生,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原因为发现当角度刚好是1.1°时。双层石墨烯材料具有了超导特性。成为《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人物,一时间轰动国内媒体,将沉寂多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推到了人们眼前。
那个时候,许多人才发现,当我们一直在关注宁铂、谢彦波、干政的时候,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天才少年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丰硕成果在回应着外界对他们的质疑。
很多时候,我们要承认,天才的确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中科少年班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天才不会被埋没,不至于出现像伽罗瓦、阿贝尔这样的例子。
但是,我们也要警醒一点,一些少年班的“神童”,有的是拔苗助长的结果;有的则只是知识教育视角下的超常儿童,但学习之外的能力、素质欠缺,有的少年大学生人格、身心成长都存在一定问题。
少年班在培育人才的时候,也要对学生的人格、身心成长进行引导。成为一个身心、人格都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