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猫泛滥成灾,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它们能进化成老虎吗?
澳大利亚本土是没有猫的,猫是后来跟随人类的船只到达澳大利亚地区,由于澳大利亚地区环境适宜,食物众多,且没有天敌,因此猫在当地生存了下来,并逐渐成为当地的入侵生物,危害着当地的鸟类。
假如我们抛开这一切,不考虑猫咪的危害,仅仅从演化的角度来分析,猫在澳大利亚地区能进化成老虎吗?
猫能进化成老虎吗?
首先我们要说,如果没有人类,猫在澳大利亚地区可能会演化成体型较大的生物,这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地区的环境实在是太适合猫咪生长了。
我们知道,猫咪在这里几乎没有天敌,如果再没有人工干预的话,猫咪的数量会呈几何级上升。猫咪属于异养生物,需要通过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而且由于猫咪丢失了甜味基因,只保留了鲜味基因,因此猫咪是纯肉食动物。
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来源都是植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起来,而食草动物可以通过植物来获取能量,猫咪可以通过食草动物或者其他食肉动物来获取能量。
但是,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浪费,无法供应越来越多的猫咪,等到猫咪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此时猫咪之间就会面临食物竞争。
毫无疑问的是,在种族内部的食物竞争中,一些体型较大的生物能够掠夺体型较小生物的猎物,因此体型较大的生物具有生存优势,久而久之,猫咪的体型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理论是由1964年生物学家约翰·布里斯托尔·福斯特提出的岛屿法则,他指出:大型哺乳动物在岛屿上生存后,体型会变得越来越小,而小型动物的体型会变得越来越大。
尽管猫的体型会变大,但它们却不会演化成老虎。
猫为什么不能进化成老虎?
之前我们学习进化论时,学习最多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基因能够提高生物的存活率,那么这种基因就会被保留;反之如果某种基因对生物有害,则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其实并非如此,还有一些基因,既对生物没有明显的好处,也没有明显的坏处,比如:毛发的颜色。这些基因被称为中性基因。
1968年,日本科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他认为一些不影响生物生存的基因不会受自然选择影响,也就是说这类基因即可能被生物保存下来,也可能没有保存下来,这种基因被保存下来的概率是50%。因此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的“遗传漂变”的结果,而与选择无关。
比如:原本生活在同个地方的物种,由于大河的阻拦被分割在河两岸,生活在河两岸的生物面临的环境都相似,生态圈也一样,但由于它们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此河两岸的生物会积累一些中性基因突变,最终导致这两个生物产生生殖隔离。
从这里可以看出,河两岸的生物基因都没有经过自然选择,但却累积了不同的基因,这些基因就是中性基因。
老虎和猫在进化时,除了一些有利的基因积累,还积累了大量的中性基因,由于这些基因是随机出现,并不会被自然选择,所以老虎和猫拥有的中性基因并不相同。
因此,即使猫无论如何演化,也不会演化成老虎。其实不仅猫无法演化成老虎,即使老虎自己再沿着自己进化的路线重来一次,也肯定不会演化出今天的样子。
生物进化就是这样,看似必然,又带些随机。
总结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进化论都有种误解,认为进化有着必定的方向,比如: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的,然而很多人认为只要演化的时间较长,猿一定会演化成人,这导致人类在巴拿马看到当地的猴子学会使用石块获取食物,认为巴拿马的猴子进入了人类的石器时代。
其实并非如此,生物演化是没有方向的,是适应环境以及中性基因积累的结果,由此可见无论澳大利亚的野猫演化多久,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