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向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所在的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发起偷袭,从而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序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果极为辉煌,短短几个小时内,美军太平洋舰队就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在此后半年时间内,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向无敌,连强大的美国也对其无可奈何。不过,当时美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世界头号强国了,其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日本。在经历了短时间的劣势后,美国战争机器全面启动,很快就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并最终给日本造成了致命打击。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在实力明明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却向美国发起挑战,它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日本人当时准备如何应对美国的报复呢?
要解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首先就要来说说当时的背景。1941年中旬,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禁运。日本本土资源匮乏,许多重要战略物资都需要从海外输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美国对日本的禁运举措对日本而言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因为一旦运输渠道被掐断,日本在消耗完储备物资后,国内工业生产就将陷入停滞状态,其对外的军事行动也将不攻自破。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日本尝试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进行协商。但美国提出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的要求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于是日本最终决定孤注一掷向美国发起挑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多重目的:一是通过摧毁美国海军有生力量,从而使日本可以在太平洋地区称霸;二是夺取爪哇、苏门答腊的油田,以及马拉西亚的橡胶、锡矿等资源,使日本国内获得充足的战略物资供应;三是切断各国向中国输送的物资补给线来削弱中国的抵抗力。
日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理想,但现实情况却是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超日本,日本对美国发起偷袭无论结果成功与否,势必都将会同美国全面开战。因此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无疑就是在“玩火”,它又准备如何应对美国的报复呢?
事实上,当时日本人在应对美国报复方面也做了精心计算。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期,轴心国几乎支配了整个欧洲大陆,苏联也正遭到德国的猛烈攻击,无暇顾及远东事务。按照日本人的计划,只要现状得以保持,他们通过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可以称霸太平洋地区,从而建立起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西南至缅甸,东南到所罗门群岛的同心防御圈。将来美国在试图突破这个圈子劳而无功后,就不得不承认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既成事实。
然而令日本人万万想不到的是,美国的生产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从1941偷袭珍珠港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美国共建造了24艘重型航空母舰、10艘轻型航空母舰、113艘护航航空母舰,总计航母数量达到了147艘。而同期日本新建和改装的航母只有6艘。更令日本雪上加霜的是,德国在欧洲战场上也很快陷入了困境,这又导致日本承受的战争压力极具扩大。
因此即便日本没有在后来的中途岛战役中遭受惨败,也无法改变它最终战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