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汽水和可口可乐是个什么关系?

如果提到橘子味汽水,大家一定会想到“芬达”。至今,可口可乐推出的芬达其他已经有上百种口味,但让人印象深刻,至今都是橙色的橘子味汽水。

然而你知道吗,芬达其实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产品,而且原因是因为可口可乐原料短缺,不得不使用水果的残渣等原料,制作出的替代方案。

1923年,罗伯特·伍德拉夫(Robert Woodruff)担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他是将可口可乐,推广到全世界的最重要的推手,通过设立外交部门、授权其他国家建造自己的装瓶厂、以及在1928年,赞助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让可口可乐的商标,迅速在整个欧洲传播,并来到了德国。

在德国可口可乐负责人雷·鲍尔斯(Ray Powers)努力下,可口可乐在德国的销售量从1929年的6000箱激增至1933年的10万箱。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上台后,宣告第三帝国的统治正式展开。鲍尔斯与其助手德国人迈克斯·基思(Max Keith)当时仍以可口可乐的繁荣为首要任务,并凭借赞助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等在本地化的经营策略,让可口可乐在德国连年创造出全新的销售纪录。到1939年,可口可乐在该国拥有43个装瓶厂和600多个分销商,甚至可以年销售300万箱可乐。

但好景不长,1938年鲍尔斯因车祸去世,基思接任成为德国可口可乐的最高负责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参战,并宣布与德国为敌,按照对敌贸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全面切断对德的供应。基思完全失去了所有可以制造可口可乐的原料来源,但他不愿意放弃。

德国可口可乐停产后,基思让研发人员着手开发全新的替代性软性饮料。最终他们将其他食品业中产生的残渣,包括乳酪的副产品乳清、苹果酒压榨后剩下的苹果纤维等物制成一种全新的饮料。由于基思在要求研发人员研发时,要求他们全力探索自己的想像力,因此这款饮料取德语的“Fantasie(幻想)”中的“Fanta”命名。芬达因此诞生!

由于当时德国完全没有其他软性饮料存在,芬达成为了德国人唯一的选择,仅在1943年就卖了300万箱。有趣的是,一些家庭主妇买回去根本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调味或炖菜,因为当时国内糖的供应量也很短缺。

战争期间,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可口可乐公司同样遭遇原料短缺的难题,基思分享芬达的配方与品牌供他们使用。但两国采用的配方原料并不相同,荷兰以接骨木的浆果为主。

直到二战结束前,可口可乐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总部始终不知道基思究竟是为公司工作、还是为纳粹工作,因为彼此之间根本没有沟通的渠道。因此在战争结束后,随着德国与荷兰可口可乐分公司经营权回归,芬达因此停产。

随后,可口可乐公司委托调查员查清基思是否与纳粹有所关联,最终报告表明,基思从未成为纳粹的一分子,虽然被迫为纳粹政府工作,但他让可口可乐德国工厂在战时也能运作,并确保所有公司内部人员都能活着。由于他努力维持着公司的利益,让可口可乐几乎在战争结束后就可以立即恢复在德国的生产。

除此之外,在战争最终阶段曾有纳粹将军命令基思改掉公司名称,意味着基思本可以将德国可口可乐分公司改为自己的公司,让自己发大财,但他不只拒绝了,更在战后将二战期间获得的利润与产品配方都交回给总部。

虽然最终确知,基思并非纳粹份子,芬达的诞生也并非纳粹所要求研发的,但芬达仍然停产了10年。直到1950年代,由于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开始积极的打广告,推出了好几款新饮料,让芬达得以有机会重新推出。

1955年,可口可乐重新推出芬达,但已不是最初以水果残渣或接骨木浆果为主的版本,而是以意大利拿坡里(Napoli)产的柑橘制成,也就是我们如今最为熟知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