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迅速二次爆发国家,新加坡为何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早在1月2日的时候,新加坡就已经就启动了疫情管控机制,严控人员入境。1月29日,新加坡禁止14天内曾前往湖北的旅客及持有中国湖北签发护照的旅客入境或转机。2天后,该国政府宣布,将入境禁令延伸至所有过去14天曾到中国大陆的旅客。而对从中国大陆入境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者,启动强制休假计划。

从2月18日至3月3日,新加坡全国陆续有884家诊所加入了PHPC的COVID-19病毒防疫响应体系。

PHP其实指的是新加坡应急防疫体系下面的指定社区全科诊所PHPC,全称Public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公共卫生防范诊所)。凭借着外松内紧的防御政策,新加坡感染人数一直得到了有效控制。

截止到3月11日,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总共只有178例。然而到了3月底,4月初,随着外部输入病例越来越多,重新感染本国人口,以4月4日为例,新加坡新增75例,其中输入只有6起,剩下69都是本地。其中居然有29例未知来源,4月5日,新加坡第一次突破三位数,120人,仅有4起输入病例,剩下全是本地,截至目前,新加坡总病例数累计达1309例。

在4月5日的新增病例中,在新增确诊病例中,只有4例有近期旅行史,大部分新增确诊病例来自大量外籍工人居住的劳工宿舍。其中一个宿舍住户13000人,确诊63人,另一宿舍住户6800人,确诊28人。这些劳工大多数为来自南亚地区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

要知道,新加坡面积约相当于上海市区(781.04 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64万,人口密度7915.7人/平方公里,北京的人口密度为1261人/平方公里,人口如此高密度,这也意味着新加坡一旦外部输入病例感染本国人口,新加坡将很难控制病毒扩散。

新加坡的疫情防控目标一直着重在追查外部输入病患,以及追踪密切接触来隔离人,新加坡早期看似还不错的局面,是因为外部隔离做的早,但是对民众却没有什么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的封城令中看出端倪,理发店可以剪头发,但是不能烫头。宠物店和宠物医院可以买狗粮看病,但是不能给狗美容。修车行可以修车,但不能保养。咖啡店、小贩中心、食阁、快餐店和餐馆会营业,可以打包和外卖。超市、菜市场、杂货店、眼镜店、洗衣店、自助洗衣店、邮局、Watson's和Guardian也有开,甚至奶茶店也不会关门。还可以叫水电工,也可以去公园散步。

这种封城令基本上根本无法对人口进行有效隔离,这也表示新加坡一旦本国民众被感染,那么以新加坡现有的防控措施根本无法有效进行追查隔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新加坡的本土环境有关,新加坡国土面积太小,没有什么资源,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岛国。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即实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取代“进口替代”。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国家,缺乏缓冲地带,又因为非常依赖周边(尤其是马来西亚)国家的劳动力而无法封国,新加坡90%以上的粮食进口,而马来西亚是其主要供应国,物资严重依赖其他国家。

因此,新加坡一直没有完全杜绝人员入境,只是杜绝了一些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申请,这也导致了新加坡无法杜绝外部输入病例。

在一个多月的记录里,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新加坡【确诊缓慢增加——新增基本稳定减少——外部输入逐渐增加——外部输入成为主要病例来源——终于分步骤封国——外部输入病例逐渐减少——本地病例增加——劳工营出现确诊,本地新增大幅度增多】的过程,新加坡二次爆发已经很难避免。

而且因为早期的防控有效,新加坡人对疫情的警惕心大为下降,最近这几天,本地多家超市再次出现抢购潮,购买干粮和必需品,就连瑞典家具公司宜家(IKEA)也大排长龙。

目前,新加坡也开始加强内部的防控,开始宣布从7日开始关闭所有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但是外部输入已感染国内人口,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清除,也是一个问号。

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难题也是外部病例输入问题以及如何对待外部输入患者,外部输入一旦控制不住产生扩散,本地病例再次出现后就很难遏制二次爆发了。我们一定要紧守最后关头,不要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