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冯保是谁?为什么说论权势他在魏忠贤之上?

明朝建立以来,罢丞相、废三省,皇权归于一人。但又不得不用宦官帮助处理繁杂的事务,冯保由此成为十岁天子朱翊钧的严师和忠仆,被太后和小皇帝称作“内相”和“大伴”。

冯保(公元1543—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现桃城区赵圈镇冯家村人,因儿时被狗咬所至长大成了太监,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年间,冯保入宫,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任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

权倾一时。因此受到大学士高拱的排挤,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担任。高拱却推荐了御用监的陈洪。陈洪罢职后,高拱又推荐了不具备掌管尚膳监资格的孟冲补缺,冯保因此特别痛恨高拱。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穆宗病危时,召冯保、高拱、张居正等托孤,穆宗握着高拱的手说:“我走后,天下之事就烦劳先生了。”当时司礼监授遗诏,有二扎,一给太子,一授高拱,其中交代,遇事内阁与司礼监冯保商榷而行。在万历帝朱翊钧的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在御座一旁,满朝文武大为震惊。不久,冯保升为掌印太监,协理李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太后和神宗称他为“大伴”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高拱见冯保权力很大,就授意阁臣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煽动一批大臣上书弹劾他,并托人给张居正带信说:“当与公共立此不世功。”张居正得到消息,立即密报冯保。冯保抓住高拱曾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贵妃告状,称高拱欺太子年幼,想废掉皇上而立河南周王。

皇后和贵妃听了都很害怕,万历小皇帝也闻之色变,便决定驱逐高拱。第二天即召文武百官勤见,宣读皇帝诏令。高拱原以为宣诏是要驱逐冯保,也急忙入宫,没想到是自己,这一晴天霹雳使他“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张居正将他扶起。第二天一早,高拱坐上柴车离开紫禁城,返回了原籍,支持他的一批大臣也被查办。

高拱倒台后,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冯保的配合下,张居正推行了“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矫正颓风;革新税负,梳理财政,拯明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最为富庶的时代。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他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并顺利地施展政治抱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后来冯保花巨资给自己建造了祠堂,张居正还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大加颂扬。皇帝也赐给冯保象牙图章,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揖”“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

万历帝当政的前十年,冯保在内,张居正在外,一同辅佐小皇帝。冯保既是严师,又是忠仆,一刻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张居正曾将内阁的白莲和翰林院的白燕进献给小皇帝,冯保派人对他说:“主上年幼,不可以异物启玩好。”万历帝幼年时曾一度醉心于书法,就是受到冯保的影响。冯保在深宫数载,深知天威不可触犯,但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皇帝的过失。万历帝18岁时,曾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把他废掉。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罚他在慈宁宫跪了六个小时,万历帝因此对冯保、张居正怀恨在心。这为日后二人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冯保在宫内倚杖太后势力,在朝中倚靠张居正的权势,连万历帝也无可奈何。后来太后归政,万历帝乾纲独断,张居正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冯保依然盛气凌人,引起一些朝臣和太监的不满。万历十年十二月壬辰,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动冯保十二大罪状,揭露冯保与张居正的心腹徐爵与张大受在冯、张之间负责联络,朝臣为巴结冯保和张居正,纷纷走徐爵和张大受的门路行贿问题。还有永宁公主选婚,冯保接受梁国柱万金贿赂,明知其子有病,却曲意庇护,结果成婚之时,梁“鼻血双下,沾湿袍袂”,大婚后一个月,竞一命呜呼,造成公主几年后郁郁病死的悲剧。再就是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钱财多者,冯保都封锁其房屋,搜寻其家资,只捡寻常之物献给皇上,而把金珠重宝据为已有。

太监张鲸、张诚也借题发挥,让皇帝责令冯保回乡养老。也许是冯保对万历帝约束太严格了,万历竞胆怯地说:“如果大伴上殿来问这件事,朕该怎么办啊?”张鲸说: “既然下旨将他驱逐,他哪里还敢入宫见您呢?”于是万历帝下诏说:“冯保欺君祸国,罪恶深重,本应处死。念其辅侍朕良久,故从宽发落到南京闲住。”随后发配他到南京孝陵种菜。

冯保是明朝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他从嘉靖年间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朝,起先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笔太监;后又凭借与万历帝“大伴”的特殊关系提督东厂;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用一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领,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风生水起。

冯保又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和音乐家,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

冯保尤其眷恋着家乡这片热土,曾为衡水修建安济桥捐银2500两,大石500丈。他还以自己的号为名,在家乡和北京各建双林寺一所。冯保写得一手好字,金庸小说笔下曾令众多武林高手心驰神往的《四十二章经》,就被冯保刻在北京房山兜率寺内的一面石壁上,至今仍保存着真迹。明史赞扬他“颇有儒家风度”。

冯保同时也是一名奸诈弄权的大贪官,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初,冯保病逝,葬于皇厂(今南京皇厂河路一带)。他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也死在狱中。冯保的家产被锦衣卫查抄,搜出金银百余万两,各种瑰宝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