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都有固定发情期,而人类365天都可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草原上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这是赵忠祥老师《动物世界》中经典的开篇词,在70后、80后、90后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动物都拥有着固定的发情期,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才去交配?而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同了,一年365天都可以交配生娃?

生物的交配行为可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最本质的因素就是基因的影响,其次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就是基因突变(变异)和自然选择。一个生物它们选择去交配这项既耗精力又耗体力的行为,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当然人类比较特殊可以除外。那么既然是付出就需要有相应的回报,希望后代诞生之后可以平安无事的长大。

但是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从来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弱势群体”,一般来说“老弱病残孕”往往都是这个种群天敌的首要目标,并且它们也是最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的群体。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希望在孕期以及娃娃诞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安全平稳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食物量充足,其次就是环境适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这些条件会更加的有利于新出生的宝宝可以平安的长大,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这种周期性的繁殖期就形成了。

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它们看起来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一般都是在幼狮长大或者夭折之后随时进入发情期,但科学家统计一般每年在东非动物大迁徙的期间过后小狮子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动物的大迁徙给狮子带来了充足的食物,这会让狮子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整它们的传宗接代的任务。

狮子这销魂的小表情

为什么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期,而是一年365天都可以?

对于这个问题最先也要说到环境的影响,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更安全,后代也更容易长大,并且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有科学家曾统计一些国家幼儿的出生率,发现相对来说在10月份或者11月份孩子的出生率较高,那么这可以说明周期性吗?其实产生这个差别的真正原因科学家认为是在当有长久假期的时候,怀孕的概率要高,从而十月怀胎诞生宝宝,一般长久假期就是春节以及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等。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文章中提出了疫情期结束之后在今年的10-11月份孩子的出生率一定非常高,并且离婚率也相对来说会高,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科学家针对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周期,还有两种假说,都要从两性竞争开始说起。

首先就是“后代投资”假说,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物种繁育后代都是由雌性动物来完成,一般雄性动物都只是在交配期提供完自己的精子后,它们繁殖后代的任务就完成了,并且是付出了最小的代价,之后它们还会去寻找其它发情期的雌性进行交配,可以用“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风险性最低”的理论来理解。

但是人类这个物种不像是一些大型的掠食者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况且由于人类的发展进化,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学会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而直立行走还会带来很多的弊端,最常见的就是腰椎、脊椎病,同时还有产道变窄,大家都是早产儿。因为人类都有一颗大脑壳,不早产也生不下来啊,因此小孩的脑袋都是在生出来之后逐渐变硬的。

那么就需要亲代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照顾孩子长大,现代的法律规定孩子父母必须要照顾孩子到18周岁成年哪,而真实情况更严重,到成年也没有结束到成婚也没有结束。因此说在远古时期如果是父母双方共同抚养,孩子的存活率会更高。因此雌性进化出隐藏排卵期,这会让雄性一直陪伴左右,因为雄性无法判断雌性是否已经受孕,那么就一刻不能离开,避免喜当爹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假说,这种隐藏排卵期或者说没有固定发情期的情况,还能避免雄性的杀婴行为。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都是群居生活,一个狮群中会有1-2只雄狮、5-6只雌狮。雄狮都是靠着武力当上狮王的,因此会时常受到流浪雄狮的挑战,总会有一次失败丢掉自己的东西王位。这个时候新王登基,它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狮群中繁殖自己的后代,那么它会选择杀死上代狮王的后代,从而让雌狮尽快的进入发情期。

而如果没有一个生物没有固定的发情期期,那么雄性就很难判断出后代是否是自己的种,那么毫无顾忌的杀婴行为也就不可能存在。例如灵长类中的倭黑猩猩它们会长时间的保持发情期,更更多的雄性交配,这样也达到了相同的目的,那就是让雄性难以分辨后代,这样就减少了杀婴行为,这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最后可以总结成无论是哪种繁殖方式,都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形成,都有其背后的目的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