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五个四川?

公元965年,北宋将领王全斌率军攻灭巴蜀地区割据势力后蜀,于成都置西川路。后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个行政区,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这川峡四路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盆地+汉中盆地

益州路核心在成都平原(后更名成都府路)

夔州路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重庆▼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四川迎来解放。中央政府依照前例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后随着西康撤省、重庆设立直辖市,四川省内的经济文化区域分布逐渐明确,即: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藏区五分格局。

今天的四川并不囊括全部四川盆地

而西部高原部分占了全省面积的大部分▼

落差

四川五分格局的形成基础在于四川省内部的地理差异。四川省是我国地形最为复杂的省份,处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游平原的地理过渡带,海拔落差巨大,西高东低的特点明显。

在中国第一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最窄处的那个省

应该就是四川省了▼

四川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的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从最高峰贡嘎山到广安市邻水县的御临河出省处海拔仅184米的最低点相差了7300余米。

不仅东西海拔高度十分悬殊,在平原和山地地区还存在着硬分界,那就是邛崃山脉。

这不是在西藏,是在四川

(四川-贡嘎山,图片@石头lsq / 图虫创意)▼

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分割第一第二阶梯的邛崃山脉正位于四川省。该山横亘在横断山脉最东缘,海拔约4000米,是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在这里陡然向下,巨大的落差给四川省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周都是山,邛崃山是紧挨着成都平原的那一个▼

据勘察,邛崃山脉蕴藏水能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占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有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24%,居中国首位。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三分之二,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富矿区”。

不过出于同样的原因

在平原以西的山谷间定居是比较艰难的

而且极易受到频繁地质灾害的影响

(梭磨河沿岸,马尔康附近,图片来自:google map)▼

邛崃山脉向东,就是《蜀志》中记载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成都平原。

而成都平原的丰饶,也离不开西面巍峨高山的作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成都平原,夏季从东南吹向西北的暖湿气流遇到如高墙一般的邛崃山脉受到阻滞,在山脉东坡形成降雨,将水分留在了这里,形成了东部温暖湿润,西部寒冷干燥的气候格局。

如果将四川的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连成一线,就能直观地看到这一差异。

一连串高大的山脉将四川一分为二

而1000毫米等降水线也大致与这条分界线平行

并且山脉东侧形成了四川降水最多的一个区域▼

四川省的西半部占了全省总面积的大半,却只占四川人口的1%,东侧则占了四川省人口的99%。可以说四川将中国东部人口密集西部地广人稀的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线同是也是四川省种植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可以说将四川分成了东西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也是胡焕庸线的一个标准范本省份了▼

天府之国与能源基地

位于四川省中央区域的成都平原,旧称川西平原或川西坝。邛崃山斜列于西,龙门山横拦于东,降水丰沛、河流纵横,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大型世外桃源。

四川盆地很大,成都平原是其中龙泉山以西这一块

龙泉山-华蓥山之间多为平缓丘陵地带▼

自秦朝灭古蜀国,设置蜀郡之后,成都平原就成为了国家主要粮食供给地之一。在汉朝以前,关中的渭河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呼。随着成都平原进一步的开发和长安周围环境的恶化,成都平原的富庶逐渐超过关中地区,从班固在《两汉赋》中说“郊野之富,号曰近蜀”可见一斑。“天府之国”的称号随之转移到成都平原地区。

成都平原一方面是自然条件的优越

一方面是人类社会持续千年的投入与改造(如都江堰)

才能成就天府之国(关中早期也同样如此)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建国后,成都是中国西南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人口分布高度密集的区域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发展,成都市邛崃山与龙泉山之间狭窄区域的发展空间已经到达了极限,四川人对于一个“大成都”的需求日益加深。

土地仍然是那块土地

如今土地上的是一座高度城市化的大成都

(图片来自:lallike / 图虫创意)▼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都市开启向东向南发展战略。伴随着天府新机场的建设,简阳的代管,成都奏响了东进序曲,要翻过龙泉山,开拓发展新空间。三千年的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将演变为“一山连两翼”。

向东发展确实能极大拓展成都的城市发展空间

但城市也并非基建和产业的简单堆积

要消化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基本形成了一个特大城市(成都)、14个中等城市(绵阳、资阳等)、30个小城市、168个新市镇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贡献了成渝经济区近半数的GDP。不仅是四川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部经济最强一极。

省会独大在中西部是普遍现象

成都在其中也是比较猛的一个,而且还会越来越大▼

成都平原城市群之外,四川省还规划建设了川东北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以提升四川省整体经济水平,促进四川城镇化发展。但对于四川省除成都平原之外的其他地区来说,发展之路面临着很多挑战。

包括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和巴中5市34个县的川东北地区,幅员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近八分之一,常住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口密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区域,人地关系紧张。

东北部地区离成都相对比较远,离重庆却很近▼

历史上,川东北5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同时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带动核心和中心,区域内各市之间的协同性和合作较少,是四川省内的欠发达区域。

经济基础是川东北发展的劣势,但川东北依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交通方面,川东北地处川渝陕甘结合部,以兰渝铁路、广渝高速公路和嘉陵江航道等为依托,可以建立沟通成渝经济区和川东北大门的重要通道。其中广元、巴中、达州是川北门户,是连接南北的咽喉,广安、南充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是连续成渝的战略要地。未来如果能形成成渝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川东北会因此受益。

由于高铁的普及

确实使得四川盆地与河南、湖北之间诸多地区

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交通地位▼

此外该地区蕴藏丰富的天然气、煤、石油、苎麻、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大,是四川新的能源储备基地。

同样拥有能源优势的还有川南地区,四川全省现保有煤炭资源量122.7亿吨,主要分布在川南,位于泸州市和宜宾市的川南煤田占到全省70%以上的探明储量。

相对于川东北,川南地区的工业基础要好得多。

川南的自贡号称“千年盐都”,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城市;泸州、宜宾是中国酒业重镇;内江则被称为“甜城”,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之说。

在自贡是很古老的产业了

现在看来盐产品普普通通,历史上长期是战略资源

(图片来自:汪涛摄影 / 图虫创意)▼

有了工业基础、能源优势之外,川南还是中国西南的水运中心,是长江、岷江、金沙江、沱江、赤水河等干、支流的交汇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川南地区连续数年成为了四川省内经济增长第一极。

川西、川东北、川南都被长江及直流水系所连接

不过在航运价值上,川东北是最弱的

从成都至重庆港的水路价值要高得多▼

百里钢城与人域

四川东部发展迅猛,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川西地区仿佛岁月静好、波澜不惊,一如稻城亚丁平静的湖水。但事实并非如此,那座拔地而起的百里钢城就是证明。

(图片@图虫·创意)▼

1965年,在金沙江边一处只有2.5平方公里的山头,来自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职工,在险峻荒芜的河谷中开荒拓地。短短数年之间,在一座年产40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建成投产的过程中,“象牙微雕钢城”攀枝花,从深山峡谷中冒出。数年后,一座百里钢城在金沙江边上崛起。

攀枝花金沙江大桥(其实是一座山城)

(图片来自:alllphoto / 图虫创意)▼

经过几代攀枝花人的努力,该市走过了54年的历程,从最早的工矿区到传统重工业城市,从开发初期的“弄弄坪上七户人家”到如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成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四川样本。

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立起来了

但如何依托已有产业转型升级,是个长期问题

(图片来自:Qiaoye / 图虫创意)▼

与百里钢城相伴的,是西昌航天城的诞生。1980年1月1日建市,几十年间,在安宁河谷,号称月亮城、航天城的新西昌拔地而起。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环境,世界闻名的卫星发射中心,立足于西南边陲。

百里钢城攀枝花,和航天城西昌合称为攀西地区,两座城市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四川制造的人工奇迹,也是四川省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典范。

攀枝花与西昌所在▼

沿金沙江北上,就是四川藏区。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共32个县市,面积24.59万平方千米,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6%,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康巴文化的核心区,也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距离成都也只有一百多公里

就从天府之国到了雪域王国

(图片@图虫·创意)▼

四川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继承了旧西康省大部分的地域,自古少有人涉足此区域。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指的就是康巴地区山川秀丽、人杰地灵。

藏区是四川的神秘后花园,除了每年带来的旅游、地热、风能利润之外,藏区也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天府之国、能源之地还是百里钢城、高原人域,都是外地人眼里的独特的四川印象。四川大地也以其包容的胸怀,给每一个四川人营造了舒适惬意的生活氛围。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点上火锅吃过串串去看大熊猫,比任何无端的争执都有趣多了。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石头lsq / 图虫创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