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浏览新闻时,大多数人判断不出真假?

世界越来越复杂,骗术越来越高超,你的防骗能力是否也在与时俱进呢?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不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越来越容易上当受骗了。

我们不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越来越容易上当受骗了

01 年龄越大,表现越差?

过去,大家都认为,我们知道的越多,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越好,就越难让我们相信不真实的东西。按照这样的逻辑,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应该充满智慧,很难被人愚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哈佛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丹·卡汉(Dan Kahan)对这个问题也充满疑惑,进行了一项长达数年的跟踪实验。

实验中,每个受试者都被要求回答一系列问题,如“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安全的威胁系数有多大?”、“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吗?”……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考察了受试者的科学素养和理解定量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回答诸如“一根球棒和一个球的成本”等问题。在之后的5年中,受试者每年都要回答同等困难梯度的问题。

结果显示,从横向来看,来自纽约、芝加哥等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城市的受试者表现相对较好,超过了那些来自吉姆索普、塞多纳等小镇的受试者。但即使如此,他们的优势也只体现在知识性问题上,在需要判断力的问题上表现并不突出。

从纵向来看,问题就很严峻了。虽然知识性问题的得分在逐年上升,但绝大多数人——约89.4%的受试者,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判断力是逐年下降的。

受试者年龄越大, 表现越差

丹·卡汉教授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远远超过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很多信息甚至是彼此矛盾的,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

即使你知道一些信息是错误的,但长期接触此类信息,还是会在你的大脑中留下印记。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会改变我们的大脑,有时这种变化甚至是永久性的,除非我们有时间和认知能力来反思这些遭遇,然后决定是否要怀疑它所带来的想法。

荷兰尼梅根拉德布德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在发表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的智商没有下降,相反,比起我们的父辈来说还有所提升。但是,我们却不是那么情愿去运用它们。越来越多的碎片化信息使我们更乐于接受网络喂给我们的信息,而非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02 世界太复杂,我不想思考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以前大火的甄嬛体,来重温一下。

甄嬛体: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

人话版总结:我要好好学语文。

明明是同样的意思,但前一句话就是让人不明觉厉。

科学家们表示,把一些简单的东西,用一些高大上的概念包装起来,使之看起来深奥复杂,是因为这样能使受众因为过于复杂的解释、生僻的概念而望之生畏,从而可能会放弃思考,直接接受。

斯坦福大学的大卫·兰德(David Rand)教授在接受《连线》(Wired)杂志采访时表示, “这是因为大量复杂、陌生的知识会导致精神上的懒惰。当我们发现信息难度超过平时接收的信息时,如果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可能会选择去相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思考。”

接受是一种被动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而拒绝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会破坏最初的被动接受。例如,一个人被告知铅笔对健康有害,他/她必须立即相信这种说法,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她才可能采取积极措施最终决定不相信这种说法。这些积极的措施需要认知能力,如果某一事件阻碍了认知能力,那么他/她可能会继续相信铅笔是危险的,直到这个认知的工作完成为止。

兰德认为,社交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这种懒惰。“我认为社交媒体让思考变得尤为困难,因为社交媒体的许多特性都是为了鼓励非理性思维而设计的。”

社交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这种懒惰

Facebook、Twitter或Instagram上的新闻推送并不会使我们深入思考——毕竟我们玩社交媒体的初衷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而不是阅读那些会挑战我们、迫使我们思考或鼓励我们采取行动的内容。

03 比起真相,我们更愿意传播谎言

人类诞生之初,夸大的故事、恶作剧和谣言就随之而来。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各种印刷的小册子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向公众传播着耸人听闻的报道。

1611年,一份小册子报道了一位荷兰妇女14年不吃不喝的生活;

1654年,加泰罗尼亚的一份小册子称发现了一个长着山羊腿、人的身体、7条胳膊和7个脑袋的怪物;

19世纪,新兴的报纸迅速加入了这个造假党。最著名的恶作剧是1835年由《纽约太阳报》(The New York Sun)发布的一篇关于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的长文。报纸称,他用一台望远镜观察到月球上居住着巨大的蝙蝠人,他们养着蓝色的山羊,用蓝宝石建造庙宇。

……

为什么这些小册子和报纸要刊登这些耸人听闻故事呢?当然是为了提高销量,这些假新闻往往很受欢迎。例如,在月球人的故事之后,《纽约太阳报》的发行量从每天8000份飙升至19000多份。

如今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谎言肯定会比真相传播得更远。

虚假新闻是怎样传播的

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追踪了2006年至2017年期间推特上发布的12.6万篇新闻,并根据来自Politifact或Snopes等各种事实核查组织的信息,将它们归类为假新闻或真新闻。他们发现假新闻比真实新闻传播得更快更远,尤其是政治新闻。

Buzzfeed回顾了2016年美国大选前三个月的Facebook帖子,发现前20名最受欢迎的虚假报道获得了超过870万次分享和评论。相比之下,来自可信新闻网站的前20个最受欢迎的报道只获得了730万次分享和评论。

是什么让谎言比真相更受欢迎?

研究人员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谎言和虚假报道的新奇性。他们发现假新闻比真新闻包含了更多的新信息,人们对此感到惊讶。新奇的事物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也倾向于更多地分享新信息——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可能对他人有益,也可能是因为它让我们看起来像是在了解某种秘密。

显然,有趣才是最重要的,故事是真是假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然而,我们仍需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很难识别一个虚构的故事,而其他人很快就会认为它是假的。研究人员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之前的观念,它影响了我们听到或读到的信息。但这是否是根本原因,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许多人担心各种因素已经扼杀了我们辨别谎言的能力。但是不管大脑有多容易上当受骗,我们都拥有控制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控制来自于我们的思考。

我们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决定:我们是想只摄取世界抛给我们的东西,不辨真假,还是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寻找真相。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什么,开始动脑思考,辨别能力get?

那你不妨来猜猜看,这篇文章是真是假,这些看起来有理有据的结论是不是也在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