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德国统一,为什么法国压制其400年?

1870年7月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连战连败,一个半月后,拿破仑三世率领近9万残兵败将,在色当向普鲁士投降,俾斯麦继续扩大战果,向巴黎进军。半年后,新成立的法国政府,与普鲁士签订了停战条约。其实,法国失败是注定的。

首先,从军事准备上说,法国令人失望。尽管他们雄心壮志、豪气冲天,誓将普军打败,但是他们的战争动员能力却很差,开战2周了才动员了26万人,队伍集结十分混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甚至连一张普法边境地图都没有。

反观普鲁士,常年的战争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动员和后勤保障体系,战备库存储着大量的被服、武器弹药。更值得一提的是,普军十分重视铁路对军事的作用,有着发达的铁路网,拥有很强的机动性,以至于普军开战当天就出动了45万人。

其次,经济实力方面,普鲁士强于法国。由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主导的“关税同盟”,极大地改善了工商业的发展,加上出台一些有利于己的政策,普鲁士的经济增长很快,十年几乎翻了一倍,综合国力超过法国。

开战当年,两国的工业产值在全世界的占比分别为:普鲁士占13%,法国占10%。比如煤炭、钢铁、铁路长度都超过了法国,尤其是军事工业,随着大批火炮、后装枪装备部队,普军的武器效能和战术思想都远超法军。

更重要的是,普鲁士十分注重教育的作用。他们最早施行强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惊人的97.5%。人才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发明层出不穷,在战场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战斗力。

而称霸欧洲400年的法国,尽管为了维护统治,摆出一副温和的霸权主义,但在处心积虑、咄咄逼人的普鲁士面前,无论是政治外交,还是综合国力,都不能与之相抗衡。再加上拿破仑三世比起他的叔叔,既无勇,也无谋,失败是迟早的。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统一。

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法国政府被迫签署停战协议,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高涨。同时,失去奥地利和法国庇护的原德意志联邦,纷纷投向普鲁士,俾斯麦为了防止出现“同室操戈”的悲剧,同意几个较大的邦国拥有独立的权利。

至此,除奥地利外,所有的德意志邦国加入“联邦”,对外统称为“德意志帝国”。由于排在罗马帝国之后,所以又称为“第二帝国”,也是二战德国自称为“第三帝国”的原因。随后,威廉一世加冕为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帝国宰相,德国统一。

然而,“德意志帝国”并不算是真正的统一。它只是因为普鲁士“一家独大”,各邦国才拥戴其国王为皇帝,其实他们都保留着不同程度的独立性。说白了,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头”,带着兄弟们打打杀杀,打完了各回各屋、各干各的事。

它并没有像中国历代皇帝那样,采取的是中央集权的模式,所有的权利归皇帝一人。中国的皇帝更像是家庭中的“家长”,所有的孩子都要听“家长”指挥,不听就有可能受到“惩罚”;而联邦制则不然,一同出去做事,还要看个人心情,不好就不去了。

所以,也就有了威廉一世并不太愿意当什么皇帝,相比起来,他更愿意当普鲁士国王。倒不是他怀旧,而是这个皇帝当得有点“吃力不落好”,“有福可以同享”,可真到患难时,就不一定“共患难”了。说白了,还是没有集中权力。

好在,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德国中占据着国土的2/3,人口占3/5,军队更是占到了2/3,拥有绝对的地位,而普鲁士实行的是独裁统治,这就让“德意志帝国”的国体,成为中央集权制和联邦制的混合,并成为日后对其影响非常大的政治框架。

不管怎么说,德国的统一是欧洲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打破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不仅削弱了法国的实力,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作为昔日霸主,法国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更加依赖英国和俄国的势力,来抗衡德国。

俾斯麦尽管深谋远虑的,没有彻底征服法国,但是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国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相对于“温和”的法国,其盛行的军国主义更显得具有侵略性。从此,欧洲进入了一个更加动荡的年代,成为一战、二战的策源地。

为什么民族间的矛盾最不容易缓和?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