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白银转移战争,要不是抢运及时,中国军队打仗都得用大刀长矛

战争打的是人口、工业与财力。其实说到底打的还是财力。在抗战之前,正是大量资金和现银转移到后方才让中国军民能够有钱买武器。不然,对于工业能力薄弱的中国,基本只能用大刀长矛上战场了。

先说说中国的资金问题。一开始中国是银本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银元宝。但是经过政府的法币改革后,中国开始使用纸币。而作为交换,就需要将各地银行中的银换成法定货币法币。而此时已经是1935年,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华北已经被日本势力渗透。

1935年底日本强迫华北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把华北给独立了起来。为了阻止华北白银外流,华北一帮亲日分子就阻挠白银流向上海兑换法币。时任天津市长的萧振瀛把外商银行的白银给挡在了天津海关,然后还指责上海把白银运走会造成金融动荡,人心无法安定。别看萧振瀛说的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指使的。日本要侵略中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国民政府把现银都运走了,这对于日本侵略中国肯定会加大困难。为了让国民政府用大刀长矛上战场,日本人开始阻挠白银南运。

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处于劣势,所以也不敢贸然与日本撕破脸。所以只能做出让步,要求华北地区外资银行现银兑换就在华北地区进行。看到国民政府示弱,华北地方更进一步要求外资银行现银兑换到河北省银行。在国民政府和华北政府谈判下,终于同意中央和河北一起兑换外资银行现银。

除了华北,青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青岛一直都是日本的势力范围,老蒋马上要求青岛市长沈鸿烈将青岛的白银转移到济南。1936年10月27日,一千万元银币从青岛中央银行在韩复渠重兵押运下前往济南。虽然是秘密押运,还是惊动了日本人。日本大使马上打电话要求沈鸿烈停止将白银运走。沈鸿烈撒谎说押运白银的车辆昨天下午就已经出发了,这算是躲过一劫。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现金的抢运更加重要。为了抢运现金,前线也算是分秒必争。到了7月29日,国民政府从各大银行转移现金11698万元,这个数字超过了银行储备的50%都多。要不是抢运及时,等到华北和山东相继沦陷后,损失就更多。

虽然抢运了大量的现金与现银,但是当初天津挡住的那部分已经存在天津租界的很多资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日本与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存在租界的中国银行21870406元,交通银行26417979元,河北省银行4248049元资金就全被日军给扣下了。好在大量的现金从全国各地运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又抢运到香港。最后部分运往后方,部分运往国外。整个抗日战争初期,法币汇率稳定,这跟大量白银与现金抢运有极其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