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会在夏天消失吗?研究了6篇论文后,我得到了真相...

等到夏天

就能获得解脱吗

新冠病毒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之后,又在欧美国家重新走上了快车道。

每天的爆炸新闻就跟不要钱似的。

不是新增感染人数好几万,就是各国领导人轮番秀操作。

人类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结束这场瘟疫呢?

“世界第一大国”领袖川建国同志告诉我们:疫苗!我们一定要依靠疫苗!

那啥时候才能有疫苗呢?答曰:再等个一年半载吧,没事儿,我们扛得住的,只要股市不崩就没问题。

超模君本以为这就是最快的通关思路了。

直到今天早上超模君楼下的保安大哥一边用测温枪指着我的头,一边信誓旦旦的保证:再过俩月,等天气热起来了,病毒就全都没了。

病毒真的会被热死吗?

其实,最近已经没什么人再提“天气变暖,病毒退散”的事了

可作为一名理工男,超模君信奉的是:实践出真知。

如果一定要在特朗普和保安小哥之间选一个相信,显然每天测上千次体温的保安小哥的话更具备参考价值。

于是,超模君决定求证一下:

看看气温对新冠病毒到底有没有影响,我们有没有可能在今夏迎来全球疫情消散。

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大流行”COVID-19是否真的具有季节性?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是什么导致了病毒存在季节性。

我们都知道,冠状病毒的结构就是一个长满棘突的蛋白质包膜裹着一坨单链RNA。

关键就在于这层蛋白质包膜,这是一层被称为脂质双分子层的“油性外衣”。

这层“油性外衣”会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变硬,有了这层外壳,病毒就可以在人体外存活更久。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21℃-23℃的环境中,在坚硬物体表面存活72小时以上。

而其他一些冠状病毒甚至可以在4℃左右的低温中存活28天以上。

换句话说,某些品种的冠状病毒能在你家冰箱里呆一个月,拿出来的时候依然保持活性。

马德里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Miguel Araujo说:“气候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它会影响病毒在人体外的稳定性。病毒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时间越长,感染他人并成为流行病的能力就越大。尽管SARS-CoV-2已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但主要爆发还是发生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所以严格的来说,病毒传播表现出的季节性,并不是高温“热死”了病毒,而是病毒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存活更久。

除了病毒本身的变化,咱们人类的季节性活动也是提高病毒传染率的一大助力。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在冬季团圆的习俗,像是中国的春节、日本新年、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等。

中国春运潮(图源见水印)

每年冬天,全球超过30亿人会有回家团圆或出门旅游的计划,这种大规模的迁移是现代病毒能够短时间扩散全球的重要原因。

法国卫生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主任Vittoria Colizza说,航空旅行一直是病毒如此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主要途径。

搭着人类的顺风车,病毒在一个冬季繁衍个几千代一点儿难度都没有,甚至他们还能顺带多给你进化出几个新品种。

最后,还有一个目前存在争议的原因:

有的科学家认为,病毒的季节性是因为我们冬天的免疫力会更低。

原因是冬天人们会花更多时间躲在室内,晒太阳比较少。这会减少我们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而维生素D的水平恰好可以影响对传染病的抵抗性。

这种说法目前在学术界有比较大的分歧,信的人把这个奉为解救人类的新方向,不信的人则对他嗤之以鼻。

Duck不必,大不了以后冬天多吃两片儿维生素D就完事儿了嘛。

诶,等等,模友们可别真去囤维生素D啊!

某度随手搜来的医生建议

新冠病毒会消失在夏天吗?

根据《Science》一篇2018年发布的论文,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证实了至少有68中传染病显著具备季节性。

图片来源:Science

英国爱丁堡大学传染病中心也在2010年发表过研究结果:已经发现三种能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显示出“明显的冬季季节性”。

有这些成果在前,新冠病毒当然也极有可能具备季节性!

所以虽然专家们口口声声提醒我们:“不要太期望病毒能够自行消散。”但他们自己却研究的兴致勃勃。

3月12日,一个专业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表了一项研究预测:在世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前提下,热带应该是受影响最小的。

好像确实赤道附近比较少

论文指出,处于温带和寒冷气候地区的国家最容易受当前新冠病毒爆发的影响。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2.20034728

然后马上就有另一个团队在medRxiv上发表研究,分析了来自全球的500起病例。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与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都有关系。

虽然直到论文结束,他们也没说清楚这种关系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6.20037168

不过没关系,一个团队没研究出来,千千万万个团队站起来!

同样是在medRxiv平台上,3月18日另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新冠病毒可能具备季节性”,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呈现出较低的发病率。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8.20036731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三篇论文就像串通好了的一样,分别解答了:

①:发生了什么事?

②:和啥有关系?

③:具体啥关系?

如此默契的研究结果,吓得超模君赶紧确认了一下是不是同一个团队,为了水论文把一篇论文分成三篇发。

幸好不是,这三篇论文层层递进,让超模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看来有很多专家都认为新冠病毒会受季节影响呀!

除了这三篇论文之外,国内的一个实验室也在3月15日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调查了武汉市近2300例新冠死亡病例,并与发生当天的温度、湿度和污染水平做了对比。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5.20036426

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湿度和温度较高的日子里,患者的死亡率较低;在温差较大的日子里,死亡率则会升高。

TEM:温度;DTR:日温度范围;RH:相对湿度;AH:绝对湿度

这么多篇论文看下来,超模君只有一个想法:

稳了,稳了,保安小哥诚不欺我!新冠疫情夏季消散大有希望啊!

为啥新闻里没报道?

玩笑归玩笑,新冠病毒的季节性研究可确实是现在病毒研究中的热门主题:大家都希望能尽早取得结束疫情的关键证据!

但由于病毒从被发现到现在也就短短三个月时间,所以没有不同季节的真实数据。目前,研究人员只能依靠计算机建模来模拟数据。

计算机模拟分析高温与确诊病例关系

比较主流的方法是:根据全世界各地不同气候的地方性病例来推断新冠病毒的季节性。

这就会涉及一个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病毒,即使是研究人员也没办法确定用“地方性”来推断“季节性”的方法到底适不适合新冠病毒。

出于谨慎性原则,因为不确定,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公开场合看到权威的专家言之凿凿地说:新冠疫情会随着夏天的到来而消散。

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研究所的Jan Albert教授说:“如果新冠病毒不表现出季节性,那才真的令人惊讶。最大的问题是,这种病毒对季节的敏感性是否会影响其在大流行情况下的传播能力。我们不确定,但这是有可能的。”

随便乱说话的话,万一传达了错误的消息,给了民众虚假的希望怎么办?这消息要是万一让特朗普知道了,万一又出幺蛾子怎么办?美国人民还活不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能够参考的数据会越来越多,结论也将越来越准确。

也许再过一两个月,我们真的能看到关于“新冠病毒确定会受到季节影响”的新闻呢!

但还是要提个醒: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即使新冠病毒真的表现出了季节性变化,也不太可能像SARS那样在夏季完全消失。

要知道我们熟悉的SARS总共才感染了8000多人,而新冠病毒截止到今天,全球就已经确诊了60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