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这个情绪复杂的季节,我们惶惑不安,紧张于体温升高的每一度,也焦灼于唤醒生活的热情,期待春暖花开的一天。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群人决心回归生活里必须的专注,用对职业的热情雕琢细节,将外界的纷扰置之度外。他们用心与行动,找寻到了一片精神的避难所。
艰难夜拍,只为定格真实的人间
我常在夜晚拿起照相机,记录夜幕下的城市。母亲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在白天去?”
夜拍的缘起,是在夜晚的河边遇到一个女孩。她一袭白裙,双手抱头在默默哭泣。过去我总追求定格人物“一瞬间”的状态,但那次,我像被什么惊慑住,没有举起相机,只是远远看着。女孩哭完后,从包里掏出小镜子,认真补了妆,若无其事地离开。
人在白天的努力、坚强以及快乐,或许都是掩饰自己的面具,真实的柔软和脆弱只在夜色下发泄出来。那之后,我常常夜晚出门扫街。我看到走进便利店的人不一定是为了买一瓶水,只是想进去看一看;一对年轻的情侣凌晨三四点还在夜幕下漫步;下着雨的街头,白发的爷爷带着老伴出来吃一碗馄饨面;一个年轻人绕着环城路夜跑,像在找寻什么。
夜色昏暗,拍照比白天困难,我的变焦镜头无法拍照,定焦镜头有时无法灵活地放大缩小……我还是喜欢在每个夜晚出门,真正去理解生活在这都市里的人,去寻找生活中稍纵即逝却值得被铭记的一些瞬间。这些,都远超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欢愉。
图|深夜便利店
声音背后,藏着主播的秘密
搭档有段时间嗓子发炎。插播广告的几分钟空档,他迅速喝口水,然后将嘴巴移开麦克风几公分,干咳几声,确保切换回来时声音恢复如常。
在海口的这家广播台,我是一名入职2个月的代班主播,搭档则是我们这档节目的总监,从业已有十年。这份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不管前一晚失眠还是生病,只要对准麦克风,呈现在电波里的职业状态都必须是轻快、活跃的。
第二天如果有节目,我一般都会早点休息。搭档的工作任务比我重得多,常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工作。但在我无法独挑大梁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好新人,还是会坚持同我一起直播。
直播时需要对话,有时我接不上茬。搭档总是鼓励我,这是因为我人生阅历不够,只有不断地输入,将这些输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不断地输出。我心悦诚服,日常坚持看《十三邀》《圆桌派》《奇葩说》等谈话节目,留心在谈话间隙输出的观点,观察嘉宾们自如的状态;我也会大量地阅读,希望能在直播时输出新鲜的观点。
虽然联系听众的只有电波,我也要呈现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声音。
图|在广播台
二泉 浙江 生态学专业 大四学生
做科学研究,一点点误差都不行
本科期间,我曾和同学一起开展实验,需培养几种细菌作为实验材料。我们将菌种从超低温冰箱里取出,在培养箱内培养几小时,取出接种到培养基上,再放入培养箱内约10小时后取出,在培养液培养直至菌液达到标准浓度。每一步都得严格遵守程序和时间要求,反复尝试十几遍,我们才终于培养出合格的细菌,能进行下个环节。差不多一年,我们才将实验部分做完。
对立志做科研的我来说,耐心和严谨是基本功。
今年1月份,我随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的老师们一起去鄱阳湖观鸟。唯有找准最佳路线,才能在观鸟时节约时间。我和师哥师姐严阵以待做路线规划,晚上录入统计数据,清晨五六点钟又爬起床。
那天,我们像往常一样抵达观测地点。专家组的一位老师先从望远镜里发现正在栖息的雁群,兴奋不已,让我们轮流观察。我小心翼翼地凑近,看到一大片黄褐色草地上,白色的是天鹅,灰色的是大雁,加起来能有数万只,很是壮观。
那一天,我们观测、统计了十几种大雁。我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得了。
图|在望远镜里看到的鸟群
演出前,提前到场同舞台无声交流
我对表演的热爱要追溯到初中。母亲看我敏感内向、不太敢和同学打交道,特意给我报名了一个表演培训班。一次上课,老师带我们做感受力训练,她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让我们趴在地上,假装自己是一颗种子,渐渐长成大树,后来又留下一地种子。这种经历非常奇妙,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被打开了,渐渐变得外向自信。
我自然地喜欢上表演,后来通过艺考考上艺术学院。大一时,学校要求出早功,我每天6点半出发去学校的南湖练功。过了一个学期,已经没什么人再去南湖了,我依旧每天坚持。
大三时,我第一次在大戏阿加莎的《无人生还》里担当重要角色。我找来《无人生还》的3个版本,一遍一遍反复观看。正式排练后,我早上9点钟进剧场,一直排练到晚上10点半,不断地背台词、练形体。大四排练毕业大戏《荒原与人》,那场戏的背景是知青下乡,为融入角色,我把蓄的头发推成了卡尺。
每次表演,我都会提前到场,同舞台无声交流,以便提前进入剧情氛围。我很享受在舞台表演完一场戏后酣畅淋漓的成就感。现在快毕业了,我希望能留在高校做老师。这样,也能在舞台度过一生。
图|《无人生还》表演
手工定制精巧银饰,传承故乡的银饰锻造技艺
根据客户展示的虎爪图案,我选择最细的花丝进行勾勒,在双向板上焊接——整整做了一天半,交到客户手上,他很满意。
作为老家麻料村苗族银饰的传承人,我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定制的活计费时费力,几天才能出一个产品。一个女孩曾经给我留言:为了生计,她的母亲多年前卖掉了自己戴了很久的手镯,希望我能帮忙定制一个送给母亲,弥补从前的遗憾。我答应了,不少客户都是怀抱着隐秘、特别的愿望找到我,我也试着帮他们了却心事。
手工制作的银饰更有温度,花费时间细细打磨的工艺,也比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更精巧。不过,收入也更少,有时候我忙活一周入账几千块,而工厂批量生产一两天的收入就能上万。
2018年,我听说故乡的银匠多出走或者转行,不忍看这门手艺失传,便返乡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招了两个学徒,接一些手工定制的订单,同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所学传授给他们。
小儿子今年3岁,见我在工作室敲敲打打,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这些银子刚才是大大的,又变得小小的,现在又像头发这么细?”3岁的他观察到大银砖变成细银丝,看得如此细致,我觉得他有做手艺活的天分。希望他以后能接受系统的美术学习和训练,和我一起将故乡的银饰技艺传承下去。
图|在工作台
尹乐 河南 玉器雕刻师
匠心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
去年冬天,有阵子我每天12个小时泡在工作室,对照设计稿用雕刻机给玉石“雏形”。玉石实际的硬度超越钢铁,需要不停浇水才雕得动,冬天温度低,手冻得厉害。下班后,腰、背部、脖子都是酸疼的,心情却很愉悦。
三年前,我和朋友共同组建了这个工作室。两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工作时常因理念不同而争吵,但都是为了作品呈现出更理想的效果。后来,雕刻行业浮躁起来,工费降低,客户却越来越挑剔,还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高质量的作品。朋友试图改变运营策略,雕刻更大众化、更讨巧的作品,毕竟生存第一。
我不同意,觉得哪怕市场再不景气,也不能降低标准,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掉。对于原则性问题,我一直和他据理力争。
我很享受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和玉石、雕刻机黏在一起磨细节的时光。玉石摸起来冰冰凉凉、沉甸甸的,握到手中,却有一种踏实感。
图|我的雕刻台
一支90秒的短片,如何呈现有温度的豪华?
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一生一刹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有限的时空里,容纳无限的精神,是全新雷克萨斯LM蕴含的哲思。
为了最大程度呈现它的精神气质,超百人的主创团队花费三个月以上,数次会议、加班,辗转多地拍摄短片。这群人不仅本身追求卓越,也将这辆车的一切推向了“至善”的深处。
广告片构思之初,主创团队来到观复博物馆寻找灵感。怎么把真实、自然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大家?为此,观复艺术品商店主理人郭杨杨花了不少心思。几轮精心筛选后,她决定“玩儿的尽兴一点”,用一批千年的器物“创作”了一张极致的茶桌。
正式拍摄前,郭杨杨给演员们进行了茶道培训,因为不知道演员手的大小,她细心地准备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盖碗 。
而摄影棚内,搭建茶室的制片组已紧张地工作了两天。历经数小时“搏斗”,才把直径40cm的香樟树、4颗桂花树、15平米竹子、120平米草皮......2只小鸟移植进棚内。
镜头里,两位男士对坐,茶汤浸润宋盏,疏影横斜,一斟一饮间,天地万物相连,器物之美巧然浮现。
导演孔玟燕十分感动,当场决定追加镜头,临时更换幕布,一小时后才替换完成。回忆起历次加班,主创意许老师说:“在孔导眼里,专业只有对和不对,没有麻不麻烦。”
一般来说,车内镜头的移动和表现非常有限,但孔导这次有了不同的感受,全新LM的后排设计营造出的私密感和开放感,给了他更大的创作空间。
他说,展示豪华的细节往往容易破坏气氛,但在细致地相处下,他发现全新LM是内敛的,有温度的,有东方禅意的,这也是这个品牌一直以来给他的感觉。
把身体交给一杯茶,把头脑交给时间,或者把时间交给车窗外变换的风景。为了更精确表达这种放松感,他反复调整镜头,指导演员表演,1秒的镜头常常要反复拍摄几十次。
撰文 | 崔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