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上正经生活,找个正经工作怎么这么难?

【阜新往事20年】向红:过上“正经”生活,找个“正经”工作怎么这么难

写在前面:

在东北话里,“正经”这个词颇有意味。“正经”吃饭意思是吃正餐,不吃零食;“正经”面料意思是质量上乘,不粗制滥造;“正经”工作是收入稳定、体面的工作。尽管国企改制的下岗风波,已经是二十年前发生在小城的事了,但追求一份“正经”工作依旧是小城人的执念。

向红出生于70年代,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化轻厂的职工。少年时代的向红无心读书,一心只想早点上班。在她的印象中,一大清早带着盒饭,骑着自行车飞驰而去,是件非常有“排面”的事。

1987年,初中毕业后,向红就到化轻厂上班了。她没有专业技能,就负责打包、过秤、开票这种小活。每月的工资除了贴补家用,剩下的钱,就拿去烫“大波浪”、买时装、纹眼线、画眉毛了。“臭美”的向红一时成为化轻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晃七八年过去,向红结婚生子。可是,生活没有越来越红火,反而不知不觉走起了下坡路。化轻厂作为单独核算成本的大集体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效益亏损问题逐渐显露。起初工资推迟几天,再慢慢地变成了几个月才能发一次,大家叫苦不迭。

2002年,一纸没有任何说法的下岗通知,让向红彻底绝望了。工厂没有固定资产,亏损已久,早已是空无一文。向红失去了十五年的工作,她不但没能从厂里要到一分钱,还被欠了大半年的工资和保险。

没有了工作,这可怎么办呢?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的向红,愁得一下就老了好几岁。形势逼人,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她决定给别人家里搞卫生作为谋生手段。

向红学着电线杆上的“牛皮癣”,也给自己做了小广告,取名“安安家政”。她走遍市内所有的高级楼盘,挨栋去贴。好多楼房装了对讲门,外人不能轻易进入。她就蹲在一边,等到有人进出之时,再趁机跟进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向红的“活”渐渐稳定了,有了一批常客。

张姐是一家银行的中层领导,房子有150平米。擦玻璃、拖地、清洗油烟机……只用一天时间,向红就能让这里焕然一新。私下闲聊时,张姐常打趣道:“大妹子手脚利索,一个月可不少挣吧”。向红叹着气说:“过日子是够了,可惜这也不是啥正经工作啊!”。

向红忽然想起那些年在化轻厂的日子,每天固定时间上下班,定时领工资,虽然钱不多,但也从不犯愁。跟别人介绍自己时,说句化轻厂,心里也是堂堂正正。现在呢?一天不做事就没有收入,贴个广告还要偷偷摸摸的,一点也不“正经”。

2014年,向红“奔四”了,除了搞卫生,她还在装修队里刮腻子、刷油漆,做着男人们的事。人到中年,赚钱已经不是向红唯一的目标。她的理想是希望儿子能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再找个“正经”工作。

然而,她盼到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考上了大学的儿子小强,在大学期间迷上了玩游戏。毕业时,小强不想找工作,只想在朋友圈里卖游戏周边产品。向红苦口婆心劝儿子考公务员,说这是“正经工作”。但小强根本听不进去,第一次大声喊道:“能赚钱就是工作,还分什么正经不正经呢?”

如果儿子没有“正经”工作,走自己的老路,那真是太丢人了,读大学还有什么意义?看着小强整日盯着手机,无动于衷。她再也无法忍住怒火,对小强破口大骂,把他的手机和电脑摔了一地。

小强也很生气,不再理她,母子俩开始“冷战”。向红整日以泪洗面,小强则继续忙自己的“事业”。过了差不多一年,小强竟然妥协了。在向红的安排下,小强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虽不是铁饭碗,但好歹也是个“正经”单位。向红突然觉得心情开朗多了。

这一年的七夕,小强晒了一条朋友圈:我交女朋友了!向红又惊又喜,赶紧给小强打电话:“她多大了?在哪工作?”“哦,比我大两岁,在地下商城开了家美甲店。”

“什么?没有正经工作?”向红气得几乎要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