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都会,就是学不会“认错”

以前我是一个不爱认错的人,明知是错的,因为碍于面子,就为自己找各种托辞辩护,总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挽回自己的尊严。其实,在当事人看来,他只需要你一个道歉,就能圆满的化解当下的事,其余再多的狡辩都是借口。

在一些欧美国家,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一犯错,就会说“I’m sorry”。但是在中国,认错就如同低头,就好像是拿刀子砍了自己的颜面,愧对祖宗三代似的。中国的父母常言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知书达理、要彬彬有礼,才显一表人才。我往往看到的场景是两个孩子在吵架,双方的父母不是争相让孩子认错,而是互相推诿、互相指责,最后各自愤愤不平的离去。回到家后,父母也并没有厘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先问孩子:“有没有收到欺负”,只要没被欺负就行,无论这件事情孰是孰非。最后,导致孩子弄不清这件事情的是非,只会顾及到自身是否有受到侵犯,而不去考虑事情的起因。一个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从父母在为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开始。

我们看到这一代的很多孩子在公共场合都特别有礼貌,谦辞、敬辞也用的挺恰当,但是,经常到了关键时刻,需要道歉和认错的时候,却摆出一副蛮不讲理或俨然没发生过的样子。为什么懂礼貌的人,却不懂认错?礼貌的付出是一种增加自我意识的熵增行为,所以,大部分人会愿意向别人示好,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好的回应和感受。而,认错的付出是一种自我意识的熵减行为。认错的前提是你犯错了,而且你意识到自己发错了,并且要对这种行为负责。认错的行为付出,是一种代价,是一种精神衰减、是一种尊严损失,所以,很多人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装作不知道或者一走了之。很多父母本身就没有认错的意识,所以他传递的价值观里面,必定缺少了认错的观念和思维。只要发生争执,遭受损失,通通都是别人家孩子的错。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了职场,只要自己一犯错,他会把结果全部归咎于企业的错、主管的错、同事的错,就是自己永远没有错。

最近,王朔的视频在网上的播放量挺大,其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王朔在很多谈话中除了谈到关于意见、社会、圈子等范畴,还特地强调了他虽然经常批评他人,但是他也常常批评自己。我看到很多圈子里的人物犯了大错,证据确凿,但是他就是打死也不承认,更不用提认错了。他们拼命掩盖,套上一层层面具,就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就等着看他会不会悔改,而他却还在遮遮掩掩,茨口雌黄。不懂得认错的人,永远也背负着罪名。

前不久,有个人经常给我群发微信信息,我告诉他不要再给我群发了,而他却说他没有群发。为什么我敢确定他是群发的呢?因为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收到了他的群发信息,而他就是死活不承认他是群发。后来,我把他删了。因为我无法和一个不懂知错、不懂认错的人活在同一个微信世界里。也许,在他的思维世界里,从来就没有认错的意识存在,更没有知错的意识存在。其实,原本只要他认错了,我们还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合作伙伴,可他偏偏视“认错”为人生大忌。一个不懂认错的人,永远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知错是一种觉悟,认错是一种态度。认错,不仅是表明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损失或伤害,并且要承担相应的代价,而且要用尽一切方式弥补对方的伤痛。很多人不敢认错,一方面是要证明自己始终都是正确的,并且维护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不愿意收拾犯错后的结局。只有在万不得已,或者成为了众矢之的才承认他有错,但是这时他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早已荡然无存。

一个人非凡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眼光,还要有认错的勇气和胆识。敢于抬头,更要勇于低头。认错是成长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矫正自己的过错,也是给予别人的一种态度。

有人说:“我和他之间,只差一句:对不起,我错了”。

欢迎到我的公众号:yuedushare(点击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小憩一下,嚼着文字,听听音乐。

孤另另/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