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不教“日语”的日本大学
——日本教育国际化大观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西西,于2019年8月在东京横滨举行的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上。
说到教育,中国的各位父母,特别是中产阶层的父母总是充斥着各样的焦虑。比如,在北京上海,只有40%-50%的初中生会进入高中学习。上海的父母早已在诸多前辈经历中总结出“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四大高中名校——清北交复”的升学路线,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数学、语文、编程,只要是热门的,就一个都不能少。这些父母一边抱怨着自己养了一个或几个四脚吞金兽,一边又趋之若鹜地研究着再给孩子报点什么课程。
我国教育部为了达到教育均衡,多省已经开始实行民办学校摇号政策,促使学生回流到公立学校。这又加剧了公立学校的竞争。在上海多区实行五年一户政策的情况下,为了上个好的小学,哪里还有“孟母三迁”的时间和机会,有的孩子还在肚子里,准父母们就已经开始物色学区房,提前五至七年做一个关系到全家生活质量的重大决定。如果放眼整个东亚文明,也许内地的父母会流露出一丝羡慕。台湾地区的大学,已经可以零分录取。台湾地区学生只会烦恼选择上什么大学;而台湾地区的私立大学则在担心生源不足,收支不平衡,面临着破产的风险。而在日本,高中的入学率达到了98%,2019年的大学入学率达到53.7%,创历史新高。
“引进来”只是第一步
日本国内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年轻人数量下降明显。就日本的初中生数量来说,短短的20年间,下降了23%左右。而有趣的是,日本全国有近1300所私立高中,基本与人口高峰期的数量持平,甚至过去的20年间,日本的研究生院数量不降反增。整个教育体系中,人口数量和学校数量的此消彼长,引发了各层次学校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如果入学人数持续不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就会越来越严峻,特别是私立学校。为了学校能够生存下去,必须要寻找新的生源。这也意味着——日本教育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对学生来说,想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全球化的人才,最好的学习环境是可以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学习。于是日本的教育体系,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
“引进来”,就是学校经营者通过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发布招生广告等形式,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前来就读, 并将学校的重心放在为学生创造全球化的环境上。海外学生的增加,使得一个学校具备了国际化环境,既给海外学生带来实惠,反过来也有助于吸引本国学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现在,日本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研究所和高中都在加速吸引海外留学生的行动。
各个学校的招生广告立足于吸引眼球,卖点多多。有的学校宣传自己位于主要都市圈内地段好,有的学校宣传自己的住宿条件好,有的学校直接宣传临海而居的校園环境,有的宣传自己的教育质量。大家各显神通,吸引海外学生。位于福冈县柳川的柳川高中, 制定了“柳川全球学校计划”,已经在中国、老挝、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开设了分校,并设立了招生办事处。该校计划将留学生的比例提升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千叶县鸭川市的文理开成高等学校,也在我国江苏省设立了招生办事处。有的学校的海外学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地学生的数量。
日本的高等教育注重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强与海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国际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明显的提升。30年前,来日本留学的国际学生仅有1万人,现在已经增至18万,2020年的目标是提升到30万。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为鼓励学生来留学,还会为留学生提供了最多30%的学费减免。这种优惠政策在私立大学(含大学院)、短期大学的留学生,基本都能享受到。
“走出去”绝不是简单粗暴地教日语
而“走出去”,首先是“学生走出去”,鼓励日本学生海外留学。日本政府自2012年推出“日本走出去”项目开始的一系列政策,通过扩充奖学金等举措来推动日本人到海外留学,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日本赴海外留学人数提升至12 万人。
其次是“学校走出去”。通过合作办学、开办分校和附属学校等形式,在国外推广日本教学模式——这是更为高层次的“走出去”模式。“走出去”的日本高校更加注重“所在国”培养人才的本土需求,把自己定位成“工具提供商”,更多提供的是模式和平台,尽量少涉及语言和文化内容,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输出本国文化。
埃及-日本科技大学(E-JUST)是日本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所大学。它最初酝酿于2003年9月于东京举行的首届“日本——阿拉伯对话论坛”,2009年日埃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建校协议。201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正式建校,首名学生入学,当年6月举行正式开学典礼,2012年首批硕士毕业生离校。现有工程学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下设四个系,一个研究所,在校生两千余人。这所学校并没有设置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例如日语专业。该校的定位是以工程类学科专业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拥有高标准的教学体系,培养高标准的毕业生,目标在十年内进入世界500强大学,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校。
日本之所以选择埃及建设海外第一所大学,主要是因为埃及年轻人口数量相较于埃及高校数量僧多粥少,而好学校的数量更是相对较少。学校创立初期只开设了工科硕士以及博士的课程,通过科研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进行口碑建设,以期通过好的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就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了课程和教学的国际化、学术项目的国际合作、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国际借鉴,意在培养可以输送至学术以及产业界的高端人才。因此,在埃及公立的29所高校、私立的43所高校中,选择该校就读的学生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学校的竞争力很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更加需要可以通行全球的理工科人才,所以该校非常实用地选择英文授课,不教授日语课程;硕、博课程也全部设置为专业技术课程,无任何人文社科内容。虽然校名上有“日本”二字,但是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强调多少日本特色,而是加强了两国之间学术机构的合作和能力建设。该校凭借着日本在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坚实基础,研究日本最新科学技术以及应用,主要是进行对工业企业相关标准的应用型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埃及国内国际高端商务人才的紧缺,该校又新开设了英文授课的国际商务专业,使得毕业生就业面更加广阔。由于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能力,该校的毕业生不太会担心就业问题。很多在校学生表示进入该校学习,学习的课程能够对接国际一流的内容,毕业后前往英美国家继续深造也不会担心语言和能力的不适应,该校的教学质量比较受国际认可,自己对未来信心十足。还有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去日本深造,给日本本土学校继续交学费。
虽然日本高等教育走出去也是为了缓解本国生源不足,但是埃及-日本科技大学并没有“赔本赚吆喝”,其学费比照私立国际大学,也是一个贵贵贵。埃及-日本科技大学是标准的精英教育。平民老百姓想读,难度自然是不小,入读该校的学生可都是家境不错的学生。埃及内部的精英阶层进入其中学习,毕业后从事着国家建设急需理工科的工作,拿着较高的工资,巩固了自身的阶层,也能维持自己及家庭在主流社会中的地位,能够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强的影响。而让这种代际传递成为现实的就是埃及-日本科技大学。毕业生自然会对该校形成很强的认同感,进而对日本存在了诸多好感。钱挣了,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毕业生对日本充满了感激之情,日本的小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响。
走着走着就走出的“好感”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援助一国的教育产业,无疑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对加强两国感情是最好的选择。基于埃及-日本科技大学的合作良好,2016年2月,埃及和日本建立了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埃及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双方约定埃及赴日留学生和培训生平均每年递增150%,同时埃及引进日本的教学模式,日本在埃及援建日本学校。所以日本教育“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人数而招收海外留学生, 还要满足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引国际知识移民和推广日本的教育模式。
埃及—日本科技大学里的精密科学仪器,是由埃及政府出资,日本政府提供安装以及科学技术的授课指导。
“日本學校”是埃及-日本教育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项目。与埃及-日本科技大学针对的精英教育不同,“日本学校”面向基础教育,涉及更多的埃及中小学学生。“日本学校”中实行的是日本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日本式全童教育”。2015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将教材编订、学校食堂、学生值日、教师职业培训、课外辅导等内容系统化、制度化,包装成了“日本式全童教育”,并从2016年开始向海外推广。目前,日本已经在沙特、越南等地推广该模式。
“日本式全童教育”只是一个工具性的平台,它只是传递了日本的教育理念,在教材编订、学校食堂、学生值日、教师职业培训、课外实践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但是——不教授日语,也不涉及修改教学内容。2018年4月,埃及教育部选派一批埃及的本地教师,接受“日本式全童教育”的免费培训,学习日本的教学方法,培训完成后进入“日本学校”担任教师。文化祭、休学旅行、饲养小动物等这些经常在日本校园出现的课外活动,将先被引入埃及的“日本学校”,并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埃及中小学中去。由于不涉及教学内容,像日本“文化祭”这类的活动,并不是埃及学生穿着日本和服看烟花过日本节日,而是埃及学生自己过自己的文化节日。
它还提升了教师职业培训的系统化、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化,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它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了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收入,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埃及本地的教师对进入日本学校也是兴趣满满。2018年4月,报名参加 “日本式全童教育”免费培训的教师就超过了两万人。很多被选上的教师都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没选上的教师也表示下次继续报名。由于日本学校的制度化口碑较高,家长也踊跃报名。第一批日本学校开放报名后,在短短5天内报名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而最后核准入学的只有1800多人,其录取率不到9%,比我国国内的一流私立学校的录取难度还要高。
埃及教育部部长海格茨明确表示,埃及的中小学将主要从该模式中“学习科学以及数学的教育方法”。日本的教育“走出去”是非常实用的,强调的是传授技术和工具性的平台,尽量避免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不适应,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师生的欢迎。
日本瞄准的是中东地区的教育洼地,不仅挣到了钱,还走出了“好感”,至于日后两国在政治领域,能源交流,军事合作等方面是否还有计划,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