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彼得·舒尔茨的名字在媒体频繁出现在媒体之上,柳智宇的名字也开始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31岁就斩获了数学界诺奖“菲尔兹奖”的彼得·舒尔茨,仅靠一篇博士论文就成为了世界一流数学家,他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perfectoid space)概念,它们的定义受到方丹和温唐贝热关于伽罗瓦理论一个经典结果的强烈启发,把之前由法尔廷斯等人开创的一系列基础理论系统化。
而他一生唯一的一次小缺陷,就是在2004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仅拿了银牌,此后不甘心的舒尔茨连续三次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斩获了三枚金牌,其中一次,舒尔茨更是凭借42分满分夺得了金牌。
之所以中国媒体会将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2006年第47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双方均拿到金牌,但柳智宇是满分,柳智宇在竞赛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也让他被誉为世界级的数学天才。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数学界正有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柳智宇是一个天赋卓越的人,记忆力甚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他仅看了两遍《离骚》就能背了下来,高一时候曾写过一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引起不小轰动,据他同学说《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研究的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提出的数学难题。
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到我们科学院(指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柳智宇16岁时任该院院长——编者注)评审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在几页A4纸上,充斥着各种我见都没见过更别提理解的字符,以及看上去似乎是中文、但却完全无法领会其意义的文字。在一片沉默之中,这篇论文拿了一等奖。
柳智宇对于数学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做题机器。
柳智宇曾经做过的一道难题,解法十分精妙,它不仅简单,而且很好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对于a×b棋盘,其中gcd(a,b)=1,如果将对角线ab等分,则红线段长度比蓝线段长度恰好多一个等分单位。
2006年4月1日,中国奥委会主席王杰教授宣布中国国家队6人名单,柳智宇入选,成为华师一附中首位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随后柳智宇参加了47届国际奥数比赛。
在47届国际奥数比赛上,第六道题便是一个组合几何难题,全世界仅有3人做对,而他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协调组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他的解法比标准答案还要漂亮精彩。
可以说,柳智宇解法与思路赢得国际奥委会的最高评价。在那一年的竞赛里,获得满分拿下金奖的仅有三人,其中剩余两人分别是俄罗斯的Magazinov Alexander,摩尔多瓦的Iurie.Boreico。他们最后都成为了有名的数学家。他们三人在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的闭幕式上s更是被单独颁奖。
柳智宇因为大赛满分金奖保送了北大,在北大期间,柳智宇就显露出了对佛学的爱好,柳智宇入学不久,就加盟了北大禅学社,长年坚持吃素,在衣着上倒没有什么特殊。
参加完北大毕业典礼一天后,柳智宇给麻省理工学院教授Gigliola Staffilani发了邮件。“很抱歉地通知您,我不会成为MIT的学生了。”他放弃了一年7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来到了龙泉寺出家,这个行为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和媒体报道的父母不理解,甚至与柳智宇不再联系不同,他的父母都表示尊重他的选择,如今他的父母在整理他高中时期的文集。
在龙泉寺8年,自己的师傅学诚法师出事之后,他也选择了下山。在8年之后,他也罕见地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且透漏了自己出家的原因:
小时候想当一个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够让人不会死亡的药物或者相关的技术。后来觉得好像不太现实,就想做一个数学家。高中的时候,我想数学家又不够,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好像太局限了。我希望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能够有所帮助,所以其实数学只是我的一个切入点。我当时觉得,做一个数学家可能是最没办法的事情。其实我是想从数学进入,把整个人类的文化做一个梳理。我觉得后来选择出家,其实跟我一贯的思路是相通的,它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选择。
如今的柳智宇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佛学心得,在此次疫情中,他也积极组织募捐,因为母亲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国际催眠师,柳智宇也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帮助人做心理咨询。
或许和成为一个大数学家相比,现在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吧,正如他自己所说: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了。我们有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美国比肩,我们生产的无人机翱翔于世界各地,我们开发的支付宝、微信为全球人民提供方便。我觉得传统文化的研究这块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然后才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