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日军司令靠树根充饥,海军为什么不管不顾?

1942年11月,日本陆军今村均中将担任第8方面军司令,指挥整个南太平洋战场,当他赶到拉包尔基地时,遇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岛上几万日军陷入断粮的绝境,而被打怕了的山本五十六,全然不顾岛上日军死活,就是不派护航舰队。

按照日本大本营的计划,在岛上的第17军团坚决守住防线,为下一次总攻建立登陆场。可是,守没有问题,但没有粮食,如何守?今村一面给百武保证“粮食很快就到”,一面亲自找到山本做工作,但他以舰队需要休整为由,拒绝派兵。

其实,山本真正的拒绝理由是生气和失望。要知道,为了报中途岛海战的仇,他首次与陆军合作,与美国海军进行捉对厮杀,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一度掌握了瓜岛的制空、制海权,为瓜岛上的陆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不争气的陆军,不仅三番五次的推迟进攻时间,而且连攻7次都未能突破美军防线,致使反应过来的美军频频出击,给联合舰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山本看来,日本海军的优势渐失,都是无能的“陆军”造成的,难怪他要拒绝。

更让今村失望的是,就连“东京快车”也停止了夜间运输,这预示着维持岛上日军1/5的补给量也没有了。说白了,第17军团将得不到一粒粮食。今村不得不派出陆军空军进行空投,但大多是有去无回,岛上的日军陷入了灭顶之灾。

身强力壮些的人靠着野菜、草根充饥,四脚蛇成为唯一的佳肴;受伤的、染疟疾的人只能躺在那里慢慢等死。成批的日军饿死,因为没有人有气力去掩埋尸体,很快成为岛上动物的“美味”。此时的日军更希望美军进攻,宁肯战死也不愿饿死。

但美军似乎并不愿意“乘人之危”。他们一边严防死守,不许一粒粮食运给日军,一边将大量的兵员和装备运抵瓜岛,不仅有可口、丰富的食物,而且连士兵的生日蛋糕都能运来。在他们看来,更愿意看到日军“自生自灭”,根本不用进攻。

瓜岛上的日军已经饿得昏天黑地,每天一大早就有许多士兵在睡梦中饿死。百武晴吉的求救电报一封接一封,今村一次次地向日本大本营反映情况。在他看来,必须一次性将37万吨物资运抵瓜岛,否则,日军将不战自垮。

经过大本营做工作,陆、海军双方同意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铁桶运输”。就是将粮食等物资装入铁桶,但不装满,可以使其在水中能够浮起来;并将这些铁桶穿成串,由驱逐舰运抵瓜岛附近投入海中,再由岛上部队派出汽艇拉回。

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快速通过美军的封锁,将物资运往瓜岛,另一方面不需要停留卸货,从而避免遭受美军的袭击。也就是说,用“东京快车”的方式快进快出,利用美军的反应时间差,既可以运送补给,又能做到自保,一举两得。

于是,日军准备了1100个铁桶,用6艘驱逐舰实施援助计划。但和以往一样,美军获悉了日军的大规模增援行动,哈尔西命令包括5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的第67特混编队前往截击。从实力看,美军力压日军。

这天深夜,美军通过雷达发现了日军的“东京快车”,首先发起了进攻。遭到攻击的日本舰队,慌忙扔下“铁桶”边打边撤。“送到嘴边的肉,岂能不吃”,美军“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突然,前方发现大量“水雷”,舰队紧急刹车。

让美国人大惑不解的是,日本人为什么在开阔的海域“布雷”?于是,小心翼翼的靠近开始“排雷”,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根本不是水雷,而是日军装粮食的铁桶。眼看着日军逃走,美军将怨气全部撒在铁桶上,日军的补给全部沉入大海。

至此,日军的“铁桶运输”计划破产。美军的“封岛”战术初见成效,岛上日军彻底处于坐以待毙的境地,就连第17军团司令部都断了粮,百武也只能以香蕉、树根维持生命,更不要说普通士兵了。对日军而言,瓜岛真正成了“饿岛”。

在美军作战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后勤制胜。在瓜岛争夺战中,暂且不谈双方的军队实力谁更强,但就后勤保障来说,美军已远远超过了日军,成为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当然,美军的“封岛”,以及日军内部矛盾,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凡用兵之法,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两千多年前的孙子,早就告诫后人,战争的消耗巨大,必须准备好物资粮草,才可以发兵。大家熟知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