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的这块石碑,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令其他石碑望尘莫及?

有很多人的旅行是因为美景而出发的,也有些人的旅行是因为文化而出发的,前者是很多旅行者出发的动力,后者则是像余秋雨先生一样,以探寻文化为动力。真因为目的不同、境界不同,两者产出的游览感受也就不同,前者很可能就只会产出大量的风景照、自拍照,而后者则会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对美景胜迹的赞美,有对该地历史人文故事的陈述,还有那些深入的拷问与思索,这些的结合,就有了《文化苦旅》这样的大作问世。

河西走廊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是余秋雨这样的文化大师,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去探寻那些破败不堪的文化遗址。但是,借鉴余秋雨先生的旅行方式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旅行方式加以改进,让旅行地的文化古迹也成为我们要去游历的目的地之一。

福建土楼

譬如,去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以美著称,至于它有多美就不用我去用文字描述了,更何况以笔者的文字功底也很难描绘出大理古城的美。凭栏而望,大理古城给人的映象远不止美,其精细之处更有很多令人咋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附着于古城中的文物上面,所以去大理古城有些文物你必须去拜谒,因为它们是这块土地上最具有文墨与人文气息的载体。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块充满故事的石碑,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石碑是极为常见的历史文物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这块石碑并非普通的石碑。

云南

在大理古城,有一些文物古迹你必须去了解,因为它们的背后藏匿的是中华民族形成融合的大事件,藏匿的是中国现在的国土一步步兼并形成的历史脚步。走进古城,我们不仅要去欣赏古城的美景,更要感触古城的历史与人文。再好的风景给人的感受也只是将一幅冰冷的摄影作品三维化了而已,但是那些带有“烟火气”的历史人文景观则不同。在人类奇妙的记忆体系中,即使再优美的风景,它也会在你游历后的一段时间里渐渐褪去,但是有温情的历史人文景观不会,它会以历史典故的方式存储于你的脑海之中。正因为如此,旅行有了新的形式“文化旅行”和“研学游”!

云南

在大理古城外,苍山龙泉峰下,著名的三月街上,这条历经好几个朝代的老街上,立着一块巍峨而又古朴的石碑,每当黄昏时分,古碑在苍烟落照中,显得沧桑而又伟岸,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元世祖平云南碑》。现在的石碑,从外表看已然有很明显地从中间被砸断修复的痕迹,但丝毫不会影响它整体古朴而又精美的碑体纹饰,丝毫不会影响其上遒劲而又俊逸的书法,依旧无法掩盖它身上所肩负的历史意义和使命。

蒙元王朝的奠基者 成吉思汗

对这件碑笔者为何不惜用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词呢?这是因为这块碑在历史上太过厚重,它记载并见证了“六诏”地区正式的归属于中央政权。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一直处于蛮荒地带,当地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时而臣服于中央王朝,时而割据于一方,所以一直以来云南处于一种很游离的状态。到唐朝时,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尽管在表面上六诏地区臣服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六诏地区与宗南(今天的越南)、高丽(今天的朝鲜半岛)这样的藩属国一样,并没有实质性的纳入国土的序列,直到元朝时期这一面貌得到了改变。

全副武装的蒙元铁骑

众所周知,元朝为我国做出了两大贡献,其一是创立行省制度,这种制度沿用至今;其二是蒙元一朝开疆拓土无算,奠定了我国现有的国土的基石,在众多的开疆拓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一、阔端与萨迦班智达在今天武威举行的”凉州会盟“(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二、世祖皇帝忽必烈讨平云南使得云南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省。

蒙元贵族出行壁画

元世祖皇帝忽必烈的一生虽然不及其父成吉思汗声名卓著,但他的功绩也绝非等闲之辈。世祖忽必烈终其一生南征北战,西进东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为巩固和建立蒙元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湖之上的jingzhi

元世祖皇帝忽必烈南行灭宋时,先南下讨平云南,后折北绕道灭南宋。其间讨平云南时行军路线大致为从宁夏入甘肃,翻六盘山, 由甘肃入四川松潘,然后兵分三路入滇。忽必烈亲统中路大军,跨革囊,渡河越江,将六诏之众一路从今天的丽江地区逼退到洱海边上,在蒙元军队的强势攻击下大理国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日本武士的甲胄

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行经之地,纵横万里,常常深入不毛之地,翻越天堑之途,横渡滔天之江河,且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一举荡平了中原王朝数千年束手无策的六诏地区,这种功绩非雄才大略者不敢为。

蒙古族人

于是,蒙元王朝后世之君王为歌颂其祖先之功绩,便于元成宗铁木耳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立石碑以为纪念,其碑文由翰林程文海所撰写。此碑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

饱经风霜的石碑

故此,《元世祖平云南碑》乃是大理古城之中历史意义最为深远的文物,笔者在此劝勉诸位游历大理的旅行者,前往大理莫忘前去拜谒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