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趁胜进军德国,而是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7月9日晚,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这堪称是盟军的一大历史性壮举,毕竟之前盟军长期在北非被轴心国打的抱头鼠窜的历史终于结束了。盟军攻入的意大利的领土,瞬间击碎了墨索里尼的所有幻想,他再也不可能恢复所谓的“罗马帝国”了。

但是问题也就此而来,盟军既然已经打到了意大利,为何不一鼓作气“北伐德国”?偏要费劲的从法国登陆再向德国进攻呢?看地图就知道,从法国登陆似乎比从意大利登陆也差不了多少,直线距离意大利可能还更近一些。而且从意大利进攻德国可以有“围魏救赵”的效果,法国就自然地被解放了。

不过看起来这么完美的策略,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好用,对于盟军而言,登陆了意大利也是绝对不能从意大利进攻德国的,这背后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

上图_ 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

英国人的难处

在三巨头之中,斯大林毫无疑问是最希望开辟第二战场的。毕竟苏军独自面对德军的绝对精锐,四百万德国陆军的主力都在东线战场,虽然说自从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人基本上转入守势,但是苏军不论哪一次大规模作战都要付出几十万生命的代价。尤其是强渡第聂伯河战役,苏联更是伤亡百万,所以苏军急迫的需要开辟第二战场来减缓压力,加速德国的覆灭。

其实罗斯福也是很想开辟第二战场的,其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是可以加速德国投降,那么日本也就独木难支了。

其次就是美国可以趁机接管欧洲,成为全球霸主。

最后可以避免苏联独自战胜德国以后成为欧洲霸主,到时候美国可就难以抵挡了,毕竟在美国眼里,苏联和德国基本上一样危险。

上图_ 1941年丘吉尔访问英国受轰炸的教堂

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问题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首先,在丘吉尔看来,苏联当时已经可以独自顶住德国的进攻了。至于说死多少苏联人,那不是他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在意大利登陆,英国势必会作为主要的后勤基地和军事来源,到时候英国要穿越地中海的漫长补给线必然导致被德国潜艇无限攻击。虽然丘吉尔称意大利南部是“鳄鱼柔软的下巴”,设想过从意大利南部进攻。

但是罗斯福表示了反对,罗斯福深知从意大利南部进攻对于美国而言不利,而且从意大利南部进攻,美国势必得把主导权交给英国,然而英国嘛。。。并不能胜任。

从二战开始以后,英国的局面其实就一直很糟糕,不仅被德国无限轰炸了不少城市,伦敦千疮百孔,还遭遇了潜艇的无限进攻,一度丘吉尔都懒得看损失数,只看下水了多少货船。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去意大利运输物资,八成就会导致英国的战争潜力损失殆尽。

上图_ 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

意大利的坑爹地形

相比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补给方便(只用通过英吉利海峡),能够大范围调集部队,同时便于机械化展开的优势。意大利明显就是一个死胡同一般的存在,亚平宁半岛多山多丘陵,同时河道纵横,对于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是非常麻烦,同时德国人修建了一条非常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贯穿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中部地区。

这条防线的防守设计来自德军名将凯塞林,这个人的防守功力在德军中与曼德尔元帅不相上下,他设计的这条防线中部是卡西诺山,居中瞭望,可以左右坚固,两翼部署的德国师都是可以依托地形节节抗击,盟军占领意大利南部之后强攻了四次才突破这条防线(而且还是德国人因为兵力不足主动放弃的)。

所以说盟军从意大利南部北伐面对的后勤问题和军事问题,都十分的严重,难以解决。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前的修道院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后的修道院

1944年1月-5月,盟军光突破卡西诺山发动卡西诺战役,伤亡就超过了十万人。还被迫轰炸了欧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卡西诺修道院。

结果炸之前以为德国人把这个修道院当观察所,炸完以后才知道德国人根本没有进入修道院,反而是盟国炸完了以后德国无所顾忌,直接把修道院废墟当掩体,增加了不少麻烦。

盟军倾尽全力发动的第三次卡西诺战役之中,德国居然直接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了伞兵一师,这个师堪称德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这帮亡命徒到了卡西诺防线之后就遍地布雷,结果盟军参与攻击的人员大部分战后都缺胳膊断腿。

最终还是靠着波兰喀尔巴阡师和新西兰军团的勇猛发挥(就是靠人命前进),盟军才算突破了防线,德军被迫放弃这条防线,但是盟军也清醒的意识到,要是这样下去这辈子恐怕也看不到莱茵河,毕竟前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对自己的威胁更大。所以在其它地方发动进攻势在必行。

上图_ 卡西诺战役

时不我待,万事俱备

对于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时间是一个更关键的杀手。

当时苏军已经在大踏步的收复失地,如果苏军进入柏林,欧洲必然被苏联主导。而且当时英美都清楚,对于自己而言,如果战争拖得越久,那么国内的各类矛盾增加就会越多。且1944年的德国已经遭遇了各种战争欺诈被骗的晕头转向。

为了实施“霸王行动”,英美情报机构进行了多年的战略欺骗。从传递到加莱登陆的假情报,再到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迷惑德军,比如说用电影布景来伪造登陆部队的集结地点,再到搞一个虚假的“第四集团军群司令部”,结果弄得德国还派飞机过去轰炸。

上图_ 法国诺曼底登陆

同时英美还大幅度的调动法国的德军分散到各地。比如“卫士计划”就是将德国人调集到匈牙利去清理他的“叛徒盟友”。“北方坚忍”计划逼迫德国在挪威部署了十三个师来避免盟军登陆。结果这十三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派上用场。

这些手段让盟军坚信对法国的登陆是十拿九稳,于是法国诺曼底登陆的实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登陆诺曼底》《最长的一天》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