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天然屏障,改变了华南气候。那么,在蒙古高原上人工打造高墙,就能隔绝西伯利亚寒流吗?
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有本质上的不同
应该很多人都并不清楚,其实,就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蒙古高原的形成应该跟印度一欧亚板块的碰撞密切相关。简单点说,也就是蒙古高原大概率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副产品”,只不过蒙古高原隆升的时间就没有作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更早。
原本就有4000米以上平均海拔的青藏高原,再加上位于高原南巅边缘、多座山峰海拔超过735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天然屏障导致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其阻挡。但是,华南地区也因此而免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
我们大可不必提出什么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的荒诞想法,因为太平洋暖流也足以帮助华南地区获得足够的降水量。然而,蒙古高原的名字里虽然也有“高原”二字,但它的平均海拔却只有1580米,这个高度已经比青藏高原的海拔低了一半以上,而且也不存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样的高海拔山体。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西伯利亚寒流入侵的时候总是对我国的北方地区带来重大影响。那么,倘若我们在蒙古高原上建起一座400米高、3000公里长的墙,西起甘肃省酒泉市、东至黑龙江省伊春,这会让东北和华北的气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要在蒙古高原上建立超高超长墙体,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多高?
相信只要是关注气象信息的人,都不会对西伯利亚这个词感到陌生,而与其相关的关键词一般总是与遥远、寒冷有关。仅仅是我们这些被西伯利亚寒流波及的地方都会冷得打哆嗦,又何况那些生活在寒流中心的人。
之所以会有人提出在蒙古高原上修建超高墙体,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阻挡西伯利亚寒流。首先,要修建3000公里长、400米高的超长墙体,对人力和资源的消耗可想而知。但是,如此高的墙体如何保证不会垮塌?要知道,400米不是一个几层楼的高度,而是几百层的高度,不管是风的大小,还是雨水的冲刷,都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
即便是上海中心大厦也就六百多米,但人家的地基修筑就耗费了很大的功夫,而且还要借助阻尼器和流体外观造型来减缓风力。也就是说,即便有人真的实现了在蒙古高原上建造这样的墙体,但也很难保证它的使用时间有多久,固然西伯利亚寒流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它同时也带来了降雨。
而且,要对寒流进行阻挡,400米的高度依然无法和青藏高原数千米的高海拔相比,再加上流体可以跨越普通障碍物,修筑一面墙甚至根本无法减缓寒流的入侵,又怎么可能跟山脉阻挡寒流的有效性相提并论!简而言之,山脉这样纯天然的隔离屏障,如果我们通过人为造墙就能实现相同的作用,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岂不是变成了笑话?
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可能同源,但却拥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被称为第三极、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原本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亚洲内陆高原,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这里的气候特征总体上来看日照偏多、辐射较强、但积温少导致气温比较低;每天的温差都比较大,夜里多雨且干湿分明;夏季冰雹多,冬季大风多。
由于高原上的温度和本身的高度、以及维度的变化有关,所以,高原上的年平均温度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并由东南20℃左右的平均气温,向西北逐渐递减到-6℃以下。同时,位于南翼的部分则是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不仅降水量可以达到1000到4000毫米,这里最热的月份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8到25℃。
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蒙古高原就不同了,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左右,最热的月份平均温度能达到16℃,最冷的月份温度却低至-31℃。蒙古高原全年最冷的时期是一月,有时候甚至可以突破-40℃,这里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当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都是冬季时间。
简单来说,风大和天气变化快就是蒙古高原气候最大的特征,在这里形成降水的水汽大多都来自于北冰洋,并呈现出了由北往南、逐步减少的趋势。当然,由于这里的温度低,所以水的蒸发量就相对笑了很多,这也让当地的气候在感知上还是比较湿润,因而将其在气候上的分区定性为半湿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