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第426位讲者 张冉
科幻作家
第24、25、26、27届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得者
第四、五、六、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得者
科幻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
我是科幻作家张冉,接下来我们花点时间来讨论一下,地球是怎么毁灭的?
这个事情特别适合科幻作家来干,因为科幻作家没事干时都在想,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毁掉的;想各种办法来毁灭人类,这是我们的趣味。
我们来想一想,人类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所有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复杂系统里,人类社会是最复杂的一个。这个社会是一个无限纠缠的整体,每个人都通过各种关系跟其他人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工作关系、学习关系、家庭关系,乃至其他的社会关系,通过交际、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紧密地结合着。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崩溃。人类社会肯定是一个“只要有一个细节出问题,就会崩溃的”复杂体系。
拯救过世界的两个苏联人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苏联人曾经拯救过世界。
第一位,叫瓦西里·阿尔希波夫。他什么时候拯救了世界呢?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有四艘苏联潜艇到达了古巴海域,其中有一艘就是这位瓦西里同志所在的b59号潜艇。
当时美国海军的舰队在古巴湾游曳,发现了这些苏联潜艇的踪迹。于是,美军的驱逐舰向水下发射了威慑性的深水炸弹。是威慑性,不是真的攻击,逼迫这些潜艇浮出水面投降,接受检查。
其他三艘潜艇全部浮上了水面。但是b59号潜艇的舰长——不是这个瓦西里同志,是另一位苏联同志——拒绝了这个请求。他认为,美军向我们发动攻击,我们要还击。
问题是,这艘潜艇上携带的鱼雷是核鱼类,装有核弹头的鱼雷,每一枚的威力都比当年广岛和长崎爆炸的核弹威力要大;也就是说,一旦这艘潜艇决定用核鱼雷还击,就意味着核战争的到来,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时苏联方面规定,如果要发射核武器,必须有三名高级军官的同意。舰长同意了,另一位高级军官也同意了。这位瓦西里同志是舰上的大副,问到他意见的时候,他说,我觉得美军的攻击可能只是威慑,在我们不能确定的前提下,不能贸然发动核攻击。
这一举动拯救了苏联,拯救了美国,也拯救了人类。
这段历史一直秘而不宣,直到瓦西里因为辐射病去世之后,事情才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公诸于世。后来还拍了一部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讲他是怎么拯救了世界的。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
第二位苏联人叫斯坦尼斯拉夫·彼得洛夫。
这位斯坦尼斯拉夫什么时候拯救的世界?1983年。
这个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
他是当时苏联导弹预警系统的一名高级军官,负责监视雷达屏幕。
有一天他当值的时候,发现有5个不明飞行物体掠过苏联领空,向苏联的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坠落,当时他研判雷达认为,这是美军发射的核导弹。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美军向我们发动核攻击了,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发动核报复打击;如果按下按钮,苏联的洲际导弹打向美国,没问题,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且可能是最后一次。
但是他,斯坦尼斯拉夫,这位同志在按下核按钮前思考了一下说,我们现在不能确定这究竟是误报,还是一次真实的打击,因为误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必须先核实,不能贸然摁下按钮。
他的这一决定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这确实是一次误报。
这位1983年导弹乌龙事件的当事人在后来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还被西方颁发了和平奖,用以表彰他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苏联人的事迹,也就是说,地球可能有很多面临灭绝的、面临死亡的时刻,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而已。
人类曾经历过多少次“世界末日”?
回顾一下人类生存到现在的历史,我们进化了100万年,100万年之中我们可能遇到过多少危险?
比如说75,000年前,当时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印尼的多巴火山爆发。
多巴火山爆发过四次,每一次都是灾难性的,而这一次尤为暴虐。
火山灰飞到了31,000米的高空,在地面上堆积了60公分厚;地球的平均温度下降了5摄氏度,部分地区下降了20摄氏度以上;地球进入了冰川时期。
当时的人类,在75,000千年前,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这样突如其来的冰川期,差点灭绝。
当时还剩下多少人类?历史学家估计,可能就剩了几千人。全部人类的火种在那个时候差点就断掉了。
剩下的几千人繁衍至今,成了如今几十亿人的大家庭,容易吗?不容易。
黑死病,就是鼠疫,最厉害的一次爆发是在14世纪的时候,从亚洲大陆,准确的说是从中国,通过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
这次疾病在黑暗的中世纪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笔,导致50%的中国人、60%的欧洲人和百分之十几的非洲人死亡。
就是说,那个时代地球上的人类几乎灭绝了一半,保守估计死了7500万人,往高了估计,2亿人。
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有人、都有理由相信,地球的灭绝一定会到来。
比如19世纪后半叶的诗人波德莱尔觉得,巴黎在沦陷,我们的世界在崩塌,他很绝望,于是写下了诗集《恶之花》,描述了我们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场景。
在此之前,诗歌都是美好的东西,从他开始,诗歌开始混乱扭曲、描述死亡,算开创了一个流派。
再往前100年的法国大革命,英国人觉得,贵族完蛋了,皇城完蛋了,欧洲社会完蛋了,欧洲一完蛋,世界就完蛋了,担忧。
再往前推1000年的中世纪。瘟疫、死亡、压迫、宗教、愚昧,一切都阻止着我们向好的方向想,我们就觉得这个世界该接受审判了,对不对?
更不要说玛雅人相信的2012年世界末日。
事实证明,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但是我们是有理由担心的。
科幻和人类命运有什么关系?
大家对未来有担心,这非常正常;我们科幻作家自己也会担心未来。
那么科幻小说跟人类命运的关系是什么?
黑暗未来是科幻中极有价值的主题。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大家熟悉的科幻作家刘慈欣说的。大刘在一部作品里专门阐述了科幻和未来的关系。
他说,为什么科幻总有黑暗未来的主题?
因为科幻作家在思考未来的时候,黑暗未来比光明未来更加有看头。
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所有人每天一睁开眼就享受富足的生活,生产资料大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那小说还有什么可写的?
只有黑暗的未来才有戏剧性。从科幻诞生的那一刻起,科幻小说奠定的基调,就是对未来的黑暗想象。
比如《三体》。外星人要来打我们,这就是黑暗的未来。
比如《流浪地球》,有一天地球要毁灭,我们必须开着地球到20多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寻找我们新的家园。
回首一百多年的科幻小说发展史,我们如同走在一条黑暗灾难和恐怖组成的长廊中,看不见光明。
但是大刘同时说,科幻不应该是一块冰冷的石头,无情地打碎人类的所有梦想,而应该是一支火炬,在寒冷的远方给人以希望。
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几位美国科幻大师,比如大家熟悉的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
为什么叫黄金时代?
因为那个时候人类的科学一日千里,我们对生活充满着科学的想象力和信心,我们登上了月球,我们发射了火箭,我们上天下海,对吧?
所以那个时代的小说有着鲜明的特征,就像是一支火炬——我们相信未来有一天人类无所不能,我们可以在星球之间自由来去,我们能征服外星系,把人类的触角延伸到整个宇宙。
多么伟大的想象!
现在这样的小说还有没有?有,但是不多了。
科幻如何预言未来?
科幻作家是怎么看未来的?
科幻作家通常是半路出身,有文科、有理科、有工科,都有。但是我们在预见未来方面通常有一定的前瞻性。
克拉克在1945年写了一篇小说,说我们将来有一天在地球上放一个卫星,放多高?36,000公里。
放得这么高的卫星会跟着地球同步旋转,与赤道旋转的角速度一致。所以呢,它可以保持在地球上空固定不动的地方。
20年之后,这条轨道被NASA的工程师证实,叫地球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科幻作家预言了一条真实存在的卫星轨道,并且这条轨道最后以他的名字命名。
又比如《2001太空漫游》,一部六几年的科幻片,里面就出现了iPad的雏形。
当苹果发明iPad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三星出了他自己的Galaxy Pad,被苹果告上了法庭,说三星侵犯了它的专利权。三星上法庭的时候拿出了这张剧照:60年代电影里面就有平板电脑,不是你苹果发明的,所以证明不是你的专利。这是科幻作家的功劳。
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1982年,全美国的电脑加起来也只有那么些,谁能预见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多少台电脑?我们有多少台能接入互联网的设备?
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们应该拥有500亿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其中每一台设备的运算能力都比当时阿波罗登月的飞船上的电脑性能要高很多倍。
这就是科技发展的速度。科幻作家能预言这个吗?很难。
预测长期未来非常简单,比如说100亿年以后,对吧?太阳毁灭了,地球没了,没问题。
预言10年之后呢,你能说出谁是下一个共享单车吗?谁是下一个共享汽车?太难了。
我们最担忧的未来,不是天灾,是人祸
人类的历史,如果放眼放到那么远的未来,预言没有意义,放在很近的未来,又很难断言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视角集中在一些人的身上。
事实证明,历史是从人和人之间不断相互产生的关系中诞生的。
1913年的维也纳可能是人类命运的交叉点。
弗洛伊德在这儿,铁托在这儿,薛定谔在这儿,阿道夫希特勒也在这儿。
所以呢,大家设想一下,假使当时的中央咖啡馆发生了一场斗殴,导致很多人伤残,历史可能有什么样的改变?
往小处说,可能精神分析学不会诞生。因为弗洛伊德心灰意冷,不想搞这行了;
有可能南斯拉夫联盟没有出现,因为铁托被打服了,没有这股傲气了;
也许量子力学的发展被延后了很多年,因为薛定谔没有继续投身研究;
也许苏联跟纳粹德国没有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人类现在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现在讨论人类的未来,最远的未来,没有意义,跟我们根本没有关系;最近的未来,无法预测,处于混沌系统当中;但是中期的未来,我们最担忧的未来是什么?
不是气候剧变,不是臭氧层空洞导致的全球变暖,不是地震海啸,不是太阳太闪,不是流浪地球,不是天灾,是人祸。
为什么这么说?前面说了,几个小人物可能决定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人的历史就由几个关键节点上的人物的判断所创造。
大家想一下每段历史,都是人物的历史,刨去这个人物就没有历史。
所以,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最危险的时刻可能是由人导致的。
这幅插图是我一部小说的插图叫《太阳坠落之时》。小说讲的是,未来有一天,地球的表面同步静止轨道——克拉克轨道上悬浮着三个天基太阳能电站。
那么这个电站通过什么方式把电传回地球?我的设想是用激光,激光是一种高效率的传输方式。
设想一下,太空中有一个巨大的电站,用非常大功率的激光传输回地面。如果它被正确的使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量产生器;但是如果它被恐怖分子占据,被怀有不良用心的人夺取,那么它成为了什么?威力巨大的武器。
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事情。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从枪炮的发明、炸药的发明到核弹,我们一次又一次给5岁小孩的手里塞了一把手枪,有时候人类不知道怎么使用它。
就像奥本海默第一次在美国的沙漠当中试爆核弹之后说:“now we are all bitches”。
我们发明了核弹,现在人类还掌握不了这项技术,我们总有一天会毁灭自己。
现在过了这么多年,核威慑变成了一个常态,那我们一定会发明更强大的武器,一定会找出更厉害的方式来毁灭自己。
当这个方式真的出现,并被少数人掌握的时候,那可能就是地球的另一次危机。这才是我们所担心的事情。
人类不会消失,Don’t Panic
为什么我们总在说这些不好的未来?因为我们心底深深的相信,地球的未来应该是好的。
因为人类是一个非常顽强的物种,在历史上我们逃过了多少次灭绝到今天。
现在只有智人这一属,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种人类,山顶洞人、直立人,还有尼安德特人。
在那个时代,不同的人类亚种之间展开生存竞争,不同的部落在打仗。
当时尼安德特人比我们高大,比我们俊美,比我们肌肉发达,比我们脑容量大,是比我们还高级的人类,为什么他打输了?
因为偶然性地,他没有学会火的使用,导致他输掉了战争,但是尼安德特人失败了吗?没有。
他们的DNA留在了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当中。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面都有一小撮——大概2%到3%,是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当时我们不光击败了他们,我们还跟他们交换了基因。
也就是说,人类想要灭绝是非常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以进化者的姿态继续生存在这片大地上,我们的基因里就始终保存着自远古时代以来所有的进化记录。
人类不会消失,最多是换一个形态生活。
Don‘t Panic,这是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一句话。
在重型猎鹰火箭送马斯克那辆红色特斯拉跑车上太空的时候,跑车的屏幕上就写着这句话:Don‘t Panic——不要慌张。
尽管能预见到有很多危险存在,但是我们相信,不必惊慌,人类总会找到出路的,因为我们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