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为什么总要“自讨苦吃”?

丨多吃苦!有好处丨

▲ 初夏的餐桌,很容易就被苦瓜霸占。图/网络

-风物君语-

自讨“苦”吃

凭啥要我们吃苦?

随着气温的攀升,植物在烈日下愈发蓬勃。与之相反的是,人体却在炎热中易生倦怠烦闷之感。

作为“大吃国”的子民,没有食欲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天气闷热的餐桌上,急需清爽的苦味食物“以苦克苦”,清凉解暑,SLAY全场。

在我国,“吃苦”的传统自古有之。“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在《诗经·唐风·采苓》中,就记载了先民们采摘苦菜的劳动场景。

▲ 苦瓜酿紫薯,甜蜜中略带苦涩,是备受好评的一种小吃。图/网络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至于苦味菜的味道,倒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了。

苦瓜,好苦一蔬菜

夏天是属于苦瓜的季节。

▲ 苦瓜凉拌前,多焯水去除苦味。图/网络

《本草纲目》记载,苦瓜可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作为夏日餐桌的熟面孔,苦瓜简直是食品界的百搭之王,凉菜、做汤、清炒皆宜,几乎没有什么不能与之组CP。

凉拌 |“苦瓜香油”食不愁

凉拌,是“吃苦”的首选。

▲ 凉拌苦瓜,清热又下火,是最受欢迎的夏日家常菜。图/视觉中国

清脆爽口的苦瓜,佐以晶亮的香油,再加入鲜红的辣椒丝调味。夹上一片放进嘴里,苦瓜的清香与香油的香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微苦的口感可瞬间唤醒味觉。香油的醇香和辣椒的鲜辣紧随其后,共同在口腔里炸裂。

▲ 凉拌苦瓜。图/网络

几经咀嚼后吞咽下肚,一股甘甜又随之在嘴巴里蔓延开来。苦尽甘来,回味无穷,是对凉拌苦瓜的最佳注释。

炒|“苦瓜鸡蛋”鸳鸯羡

苦瓜炒鸡蛋是人们餐桌上的熟客。在高温的炙热拥抱中,不少人都食欲不振,蔫蔫巴巴。这时候,一盘苦瓜炒鸡蛋可以轻而易举地拯救你的胃口。

与凉拌苦瓜的清淡不同,苦瓜炒鸡蛋的口感更加醇厚。苦瓜被蛋液紧紧包裹,入锅后,油汁混着蛋液裹在苦瓜表层,使得本就顺滑爽脆的苦瓜更加鲜滑。

▲ 蛋液裹在苦瓜表层,嫩黄翠绿,煞是好看。图/网络

鸡蛋的鲜嫩,勾出了苦瓜的涩甜。表面粗糙的鸡蛋被打通了周身的每一个气孔,氤氲而出的清甜苦味,正是苦瓜真正的迷人之处。

煲 | 苦味菜的“大佬”

当苦瓜遇上五花肉,鲜嫩清爽的滋味,绝对称得上是苦味菜里的“大佬”。

▲ 苦瓜焯水。图/网络

浓白的汤汁浸润着肥瘦分明的五花肉片,青翠的苦瓜为原本不鲜艳的菜色增添了生机,香菇丁静静地漂浮于浓稠的汤汁上,将自己的浓香悄无声息地融入其中。

咂吧几口汤,顺滑的口感瞬间包裹了舌尖,清苦的气息向上蒸腾,触及上颚后又悄悄飘散,化成甘醇的回味,抚平嘴巴里寡淡的寂寞。

▲ 炎热的夏日,来一碗苦瓜煲,解暑又开胃。图/视觉中国

酿 | 苦味菜的谦谦君子

酿菜是客家人常见的烹饪方法。清香四溢的苦瓜,在客家人眼里是制作酿菜最合适的食材。将苦瓜切小段后掏空,肉泥、紫薯、南瓜等食材,都能与苦瓜圈作伴,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

苦瓜有着“君子菜”的雅号,苦瓜虽苦,但它从不把苦味沾染于“他人”,倒是自身的清苦,往往能诱发其他食材的鲜香。客家苦瓜酿多以五花肉入馅,或蒸或煎或烩,苦瓜的清香伴着肉馅的鲜美,总能炎热的日子,送上一抹清凉。

▲ 将鲜肉馅加入掏空的苦瓜圈,苦瓜的脆嫩与肉馅的鲜美交织,是初夏的味道。图/网络

趁着热气尚未飘散,夹一块苦瓜酿送入口中,脆爽的苦瓜撞到牙齿后,炸出爽口的汁液,混入咸鲜的肉馅,齿颊间的味觉被充分调动,层次饱满的脆嫩清爽,顺着咽喉下滑至胃部,舒爽又满足!

苦菜,独得主食界“恩宠”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立夏前后,是苦菜“疯狂”生长的季节,这时的苦菜鲜嫩无比,是尝鲜食“苦”的不二选择。

▲ 苦菜又称苦丁菜,多生长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分布于中国北部、东南和南部。图/图虫·创意

随着地域的差异,苦菜具体所指的植物也有所不同。一般指菊科植物的嫩叶及苦苣菜属一类的植物。

这些植物,因着甘中带苦的滋味,被统一成为苦菜。在喜食面食的北方人眼里,入馅是苦菜的最佳归宿。

▲ 在北方人心中,对一种食材表达热爱的方式,是将其入馅做成包子或饺子。图/网络

将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后剁碎,掺入新鲜的五花肉泥,依次加入香菇、生姜、葱花、食盐、生抽、料酒等辅料搅拌均匀,苦菜的鲜味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腻,又充分调动了肉质的鲜美。

在水蒸气的氤氲下,肉汁浸入苦菜,苦菜的苦甘与肉泥的鲜香充分融合,混着面粉的麦芽香,香味很轻易地就占据了整个厨房。

▲ 苦菜馅大包子。图/网络

当苦菜与玉米面粉、蛋液巧妙地融为一体,人们的早餐桌,便又多了一位“熟客”。

苦菜玉米饼,极易上手。将苦菜剁碎掺入玉米面粉,加入鸡蛋搅拌,上锅锅烙至金黄,一张焦黄酥脆、营养可口的苦菜玉米饼就大功告成了。

趁热来上一口,苦菜的苦涩已化成细密的味觉点,填补了玉米面在口感上呆板的空白,鸡蛋的加入,适当地中和了苦菜的清苦,同时在苦菜的衬托之下显得愈发得鲜美,细细咀嚼,玉米面粉的绵密后来居上,将酥香的饼味最终落脚于甜。

若你也喜欢苦笋,那我们就是朋友

“鳀鱼苦笋香味新,杨柳酒旗三月春。”春末夏初,食苦笋是南方人之间的默契。

此时正是毛竹小露“尖尖角”的时节。春天的毛竹鲜笋有甜、苦之分,通常情况下,苦笋的个头要大上许多。

▲ 苦笋才露“尖尖角”。图/网络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湿润葱郁的峻岭高山是其“撒欢”生长的天堂。苦味食物在大多时候很难得到人们味蕾的偏爱,但脆嫩色白的苦笋,却能从食苦界“出圈”,回甜滑口的滋味,引得不少诗人为其留下笔墨。

苏轼称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陆游烹制苦笋之余,亦写下“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的诗句。

▲ 苦笋是多少“老饕”心中的白月光呢?图/网络

南方人最懂苦笋的脆爽。雨后的清晨,萦绕在薄雾里的苦笋苞,是山野送给人们的绝佳礼物。此时的苦笋最适宜剥壳生吃。冒头的笋尖有着雨露的清雅香,笋苞中间则略带清苦,被埋在土里的部分却又爽滑甘甜。

▲ 新鲜的苦笋,破壳生吃也不失是一种选择。图/视觉中国

“鲜”,是苦笋的同义词。或炒或烧或入煲,苦中回甜的苦笋总能成就一餐佳肴。

煲汤是广东人处理食材的首选,人间滋味,全在一煲汤内。苦笋洗净入煲,是广东客家人对于“吃苦”的定义。苦笋作为主料,配以五花肉、淡菜、酸菜一起煲制,鲜、苦、酸各种滋味相互交织,倒融成一味奇妙的醇香。

▲ 苦笋煲的味道,吃过就忘不掉。图/网络

蒲公英,食苦界的“小清新”

“苦以当茶烘野卉。”作为苦味菜家族里闪亮的一颗明星,蒲公英在花草茶届久负盛名。

▲蒲公英,又名谷谷丁、婆婆丁、黄花地丁。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根茎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图/网络

《唐本草》记载:“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略带苦涩的蒲公英,唤醒食欲的同时,还有解毒消肿的药效。蒲公英茶的涩香清冽,往往能为夏日送来一味清凉。

蒲公英粥是食苦界的“小清新”。蒲公英混入糯米煮粥,消暑之余,也有助于肠胃的消化。糯米熬制得软软糯糯,用它的香甜把蒲公英叶茎慢慢包裹,蒲公英的清香异军突起,恰好调和了糯米的甜厚腻人。

▲ 蒲公英粥。图/图虫·创意

酸、甜、苦、辣,每一味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烦闷的日子,食“苦”,不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