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居里夫人,你还知道哪些伟大的女科学家?

提起女科学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居里夫人。的确,居里夫人对科研的贡献如此卓著:她发现了两个化学元素,在190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又在1911年成为第一位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女性。

其实,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像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女科学家。她们对科学界同样做出了开创性的、深刻的贡献,只是她们可能并没有居里夫人那样出名。今天,我们想介绍十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

比肩居里夫人的女性科学家其实很多我们也在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女性科学家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科学的世界没有性别偏见。

01

埃米利·杜·查特莱特(Emilie du Chatelet,1706–1749)出身高贵的埃米利·杜·查特莱特在1725年嫁给了侯爵后,生了三个孩子。27岁时,她开始认真学习数学,随后又开始钻研物理学。

埃米利·杜·查特莱特后来,她爱上了哲学家伏尔泰,伏尔泰对科学的热爱也影响了她,她由此更加沉浸于研究,她在家中甚至配备了一个实验室。查特莱特对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她对艾萨克·牛顿的《原理》(Principia)的法语翻译,该版本沿用至今。

02

卡罗琳·赫歇尔(Caroline Herschel,1750–1848)赫歇尔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几乎是个佣人(她后来把自己描述为“灰姑娘”),她的哥哥威廉于1772年带她到英国,她也跟着哥哥进入了天文学领域。

卡罗琳·赫歇尔除了协助哥哥进行观测和制造望远镜外,赫歇尔还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星云和星团。她是第一个发现彗星的女性(她总共发现了八颗),也是第一个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作品的女性。同时,她也是第一位因科学工作获得报酬的英国女性。1822年威廉去世后,卡罗琳到汉诺威继续她的天文工作,编纂了星云目录,使已知的星团数量从100个增加到2500个。

03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玛丽·居里的父母都是学校的老师,她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高中毕业后,由于女性的身份,玛丽未能获准进入俄罗斯或波兰大学。她当了几年的家教,并在业余时间学习物理、数学和化学,直到1891年才被巴黎的大学录取。在此期间,她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位。她也成为第一个在大学教书的女性。后来,她遇到了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皮埃尔·居里,两人在1894年结婚。

玛丽·居里玛丽和丈夫一起研究放射性物质,特别是铀矿石和沥青。沥青混合物具有比铀更具放射性的特性。1898年,玛丽和皮埃尔推断出,沥青中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放射性成分的痕迹,比铀矿石放射性还强。同年12月26日,她宣布在沥青中存在一种新物质。居里夫妇于1902年分离出氯化盐和两种化学元素。他们以居里的家乡波兰命名第一个元素为钋,第二个因其强烈的放射性而被命名为镭(英文radium有放射性的意思)。

04

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1997)吴健雄出生于1912年,她在太仓的一个小镇上长大,11岁时离开家乡,到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她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学习,毕业后,她在浙江大学担任助理,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1936年,吴健雄前往美国就读于加州大学研究生院。在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O. Lawrence)的指导下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吴健雄早在二战早期,吴健雄就加入了曼哈顿项目。她帮助开发了浓缩铀矿石的工艺。1944年,她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做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的研究。该定律被认为是一项基本的自然定律。1957年,吴健雄利用钴-60的原子,发现β粒子最有可能以特定方向发射,这个方向取决于钴原子核的自旋。吴健雄还对导致血细胞贫血的血红蛋白分子变化进行了研究。吴健雄是第一位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并获国家科学奖章的女性。1978年,她成为首位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奖者。

05

格特鲁德·埃利翁(Gertrude Elion,1918–1999)格特鲁德·埃利翁出生于纽约。从年轻时起,她就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15岁时,她就由于出色的成绩被提前保送大学。埃利翁在选择专业科目时非常纠结,因为每一科她都很喜欢。最终她选择了化学,并在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9年,她进入纽约大学攻读化学研究生课程,是班上唯一的女性。

格特鲁德·埃利翁在毕业后,她成为Burroughs Wellcome制药研究实验室的乔治·希钦斯(George Hitchings)的助手,从事嘌呤的研究。在与希钦斯合作期间,埃利翁开始发现基于嘌呤研究的救命药物。她获得了第一种对抗白血病药物purinethol的专利,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获得了45项药物专利。1988年,格特鲁德与希钦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06

丽塔·利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1909–2012)蒙塔尔奇尼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她的父亲是数学家和电气工程师,母亲是画家。利维-蒙塔尔奇尼在年轻时就决定完全独立地生活,终生不结婚。蒙塔尔奇尼师从神经学家朱塞佩·利维(Giuseppe Levi)教授,专长于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1938年,由于墨索里尼禁止非雅利安人从事学术,她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开始研究小鸡胚胎的正常和异常神经发育。她的老师利维也陪同她在都灵郊外的一间小屋里进行研究。

丽塔·利维-蒙塔尔奇尼1952年,蒙塔尔奇尼和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一起分析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蛋白质,被认为是调节细胞生长和沟通方式的一种物质。该项研究在胚胎学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有助于了解老年痴呆症、发育畸形和肿瘤等多种疾病。

07

屠呦呦(1930–)制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一种新的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中草药的她发现,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有一种关于使用青蒿治疗间歇性发烧的说法,而间歇性发烧是疟疾的症状。

屠呦呦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小组从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叫做青蒿素的疟疾抑制物质。她甚至自愿成为第一个测试这种物质的人。自从她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以来,基于这种物质的抗疟药物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凭借这一发现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发现被拉斯克医学研究基金会视为“过去半个世纪中最重要的药物”。她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08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童年时,古道尔的母亲给她一个栩栩如生的黑猩猩玩具,开启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这个玩具至今仍在她的梳妆台上。年轻时的珍妮聪明异常,她跳过学士直接获得了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

珍妮·古道尔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电影制片厂从事纪录片工作,此时一位朋友邀请她乘船前往肯尼亚。在肯尼亚,她见到了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莱基(Louis Leakey)。莱基对她关于非洲野生动物的热情和知识印象深刻,并邀请她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对黑猩猩进行深入研究。在贡贝国家公园,她发表了两项被沿用至今的著名研究论断:一是人类是唯一能制造和利用工具的动物,二是黑猩猩是被动素食者。

09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1948–)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出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她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就对生物科学感兴趣。1975年,她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77年,她在耶鲁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1977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学任教。1978年,布莱克本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工作。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布莱克本对遗传学和生物学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她对染色体端粒(Telomeres)分子性质的发现。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的末端,对遗传信息起到保护的作用。她发现,个体中异常短的端粒是疾病的征兆。根据伊丽莎白的说法,测量端粒的长度可以识别疾病,她也因此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

10

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1964–)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教授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生物化学家,2014年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她也是未来诺奖最佳人选之一。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它通常简称为CRISPR。在造就先前发布的很多演讲和报道就是围绕着这种技术展开的。传送门:基因编辑是什么?它与转基因是不是一码事?为何高中生都能操作的基因编辑,会是诺贝尔级的神器?为了更美、更强、更聪明,你愿意冒死修改自己的基因吗?这项技术诞生于2012年,其原理如同用剪刀剪切DNA,然后插入或重新排列基因代码,随后将产生一系列科幻般的惊人效果:CRISPR能培育出不会传播疟疾的蚊子、肌肉异常发达的猎犬,甚至是体型袖珍的迷你猪。在癌症治疗方面,这项技术正在展开人体试验,方法是提取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然后把携带了“武器”的细胞重新植入人体,以达到捕杀癌细胞的目标。

詹妮弗·杜德纳詹妮弗·杜德娜是CRISPR技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杜德娜在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马丁·伊内克(Martin Jinek)以及克日什托夫·黑林斯基(Krzysztof Chylinski)的协助下,改造了细菌用来对抗病毒的系统,发明了这项备受赞誉的基因编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