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扬言,中国想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要“被殖民地三百年”。这种谬论虽然正常人类一听都会嗤之以鼻,但是真的曾经被英国殖民过的印度,对此可是真有发言权的。当年在日不落帝国时期的1757-1815中,英国掠夺了印度财富高达十亿英镑,算下来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两中国白银(这还是按后期折算),最高峰时一年从印度的搜刮曾经达到了4400万英镑,折合白银近3000万两!英国人这举动让印度饿死数以千万级人口,但是却让印度感恩戴德,这是怎么回事?
英国人和印度土地公们在一起
据统计,在十九世纪末英属印度年净收入4400万英镑,其中1600万英镑税款汇回英国。按《辛丑条约》确定的折算标准1两合0.15英镑,英国在印度净收入合29333万两,其中10666万两汇入英国本土。而且要知道这4400万镑不是总收入而是净收入,英属印度一年半的财政盈余就相当于一个庚子赔款。在1837~38年度,英属印度财政总收入2086万镑,支出只有1755万镑。换而言之哪怕鸦片战争前,即便按当时白银价格较高的汇率折算,英属印度年收入相当于同期大清的两到三倍——而大清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无疑比英属印度大。对比一下,十八世纪后期孟加拉的统治者,每年征收田赋也不过80万英镑,而英国人接手后三十年里每年征收则达到了268万镑这个吓人的数字。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区别。同样是赔款,普法战争法国佬的赔款比庚子赔款更多,但也没有让法国佬财政崩,三年还清。庚子赔款就上大清伤筋劳骨,元气大伤,差战要了老命。英国在印度建立的各级官僚体制对印度的各种资源的有效动用远远超过了封建时期的土财主们的税收。当然,这种利用的副作用,就是把从印度到孟加拉的各种财产搜刮的天怒人怨。在后来的印度大饥荒中,英国人发扬了自己当年对爱尔兰的“减丁”精神,丝毫不降低税收,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印度人被饿死。以至于当年有人惊呼:“恒河平原都被印度人的尸骨染白了”。
饿得皮包骨头的印度人
如此残酷的剥削,换别的国家早已民怨沸腾。神奇的是,整个英国统治期间,印度造反次数却相对很少。这一点就不得不说英国统治水平高超了。在印度,英国更多是利用印度当地土地王公来进行统治教化,尽可能让当地人搜刮当地人。与此同时,英国人十分重视教育,培养出了一个亲英国的“高等土著阶层”,尽可能让这个阶层过的体面一些,以此来吸引当地人的精英集团。这一套不仅在印度,甚至在中国的南方某些地区,英国的策略都相当成功。
加入英军的印度人
八国联军中也有印度士兵
对于英国来说,印度成为其统治体系关键中的关键并不是夸张,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其他地方的扩张,基本没花本土一毛钱,全是由印度买单的。二战期间丘吉尔也放话,哪怕打到最后一个印度人,英国也决不投降。由此可知,在英国人眼里,印度再可爱,也不过是一群可以肆意搜刮的狗子,至于某些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渴望被人家殖民,只能说这种人足够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