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塞尔维亚?

提到塞尔维亚,除了关注体育的朋友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它的前身南斯拉夫,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肯定就会想起那些年看过的电影《黎明前到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想起那些年美国大使馆呼啸而过的砖头和墨水瓶。

不久前,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红着双眼请求中国援助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网络上走红,这个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再次回到中国人的视线当中。

今天的塞尔维亚与当年的南斯拉夫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又与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南方的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顾名思义,意思是南方的斯拉夫人。有关斯拉夫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将欧洲北方的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并称为三大蛮族。

罗马帝国的核心利益在环地中海

向北方的不断挺进可以拓宽其安全边界

但边界外民族的流动性难以掌控,并最终摧毁了帝国▼

公元5世纪以后,发源于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逐渐向东、向南迁移,在新的土地上建立居民点。这一过程持续了数百年,到公元10世纪,原始的斯拉夫人已经分化为多个民族,主要分为三大支系:

中欧地区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为西斯拉夫;东欧地区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为东斯拉夫;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为南斯拉夫。

虽然同出斯拉夫一脉,但之间关系并不好,尤其是西扩的俄国人,与乌克兰、波兰有着长期恩怨,而与“南斯拉夫”之间隔着其他民族。所以俄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往往是三方关系

(保加利亚文化是、血统不是,波黑血统是、文化不是)▼

这其中南斯拉夫的情况最为复杂。东正教是绝大多数斯拉夫人的信仰,今天的斯拉夫民族国家多实行东正教历(也称俄历),通用西里尔字母。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因为地理的阻隔,与拉丁世界相互交融,早在9世纪就接受了天主教。塞尔维亚和马其顿人则保持东正教信仰。

事实上如今整个西斯拉夫都是天主教地区

南斯拉夫西北端也是(也是南斯拉夫最富庶地区)▼

除以上四个斯拉夫民族之外,巴尔干半岛上还有两个与斯拉夫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国家。保加利亚人的祖先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入主巴尔干半岛后与当地的斯拉夫人相融合,接受了斯拉夫的文字——西里尔字母,以及斯拉夫民族的宗教信仰东正教。

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看上去是不是很拜占庭)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naskopi)▼

另一个特殊的民族是波斯尼亚,波斯尼亚人原本是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公元1354年奥斯曼土耳其开始入侵巴尔干半岛,随后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组成联军联手抵抗,但仍然不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战败的塞尔维亚失去了其原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科索沃,而波斯尼亚则全境被奥斯曼占领。

在控制了东地中海之后

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扩张方向就是多瑙河流域

帝国的进入使得半岛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

也为之后持续不断的巴尔干战争埋下伏笔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奥斯曼占领了波斯尼亚及科索沃后,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对当地斯拉夫人采取同化政策,规定知识分子如果皈依伊斯兰教就可进入上层,农民皈依伊斯兰教可以免除捐税,这一时期波斯尼亚人大量伊斯兰化。

波黑-萨拉热窝,国王清真寺(建于15世纪)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原本只是地理概念

但宗教信仰却生造出一个民族来(波斯尼亚)

(图片来自:Andocs / Shutterstock.com)▼

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科索沃地区的人口构成悄然发生了变化,塞族人被赶到北方苟延残喘,同时大批阿尔巴尼亚人进入了科索沃,为以后科索沃的分离主义埋下了伏笔。

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崛起的奥匈帝国开始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巴尔干半岛,不仅占领了独立的塞尔维亚王国,还控制了奥斯曼占领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地。

在奥斯曼逐步退出巴尔干的过程中

一方面是此起彼伏的民族主义

一方面是企图取而代之的奥匈

正是奥斯曼和奥匈的解体,决定了今天的巴尔干

(奥匈帝国极其复杂的构成)▼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新占领的萨拉热窝访问,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对塞尔维亚的争夺引发欧洲大国一个接一个参战

最后发现,这场刺杀以及一战的最大赢家

居然是坐收渔利的塞尔维亚人

(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图片来自:wikipedia@Karl Tr?stl)▼

一战过后,奥匈帝国解体,南斯拉夫地区获得独立。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站起了一个新的巴尔干大国

这可以说是塞尔维亚民族最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二战期间南斯拉夫被纳粹势力侵略,战后在铁托的领导之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

静静的多瑙河

虽然南斯拉夫是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斯拉夫民族国家,但是随着千百年的演化,斯拉夫人的认同感早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民族和宗教的划分。

关键在于新的南斯拉夫能否创造一个新的国族认同

当然,现在我们称其为前南斯拉夫了▼

铁托依靠在二战期间组织领导打击纳粹势力的战争,以及其个人的强势拉拢南斯拉夫各派势力的手腕,在战后积累了极大的声望,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选为终身总统。

铁托毕竟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在,就稳

但他终归有一天是要不在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但在外交上并没有倒向苏联,而是奉行东西方均势的国际交往政策。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组织的社会主义国家,铁托本人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在美苏之间独善其身,铁托也是真的头铁▼

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与不听其指挥的社会主义国家反目成仇,称中国为“教条主义者”,而南斯拉夫也被冠为“修正主义者”的称呼。

铁托与美国卡特总统

(图片来自:wikipedia@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趁着苏联对东欧放弃高压控制的间隙,对东欧及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注意,此时铁托已经去世(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铁托墓)

(图片来自:Catay / Shutterstock.com)▼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1999,不战而胜》中规划了其和平演变东欧的四步走战略,西方的媒体优势,成为那一柄割开南斯拉夫民族团结的锋利刀刃。

当年谈笑风生的时候就想好怎么不战而胜了..

(铁托与尼克松,图片来自:wikipedia)▼

首先是宣传西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称南斯拉夫所有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都在选举制度上。这一说法得到了常年接触西方的南斯拉夫高知分子大肆鼓吹,并很快成为社会风向。

1990年南斯拉夫通过了《政治结社法》,实行多党制,一时间一个南欧小国党派林立,两千多万人口拥有200多个政党,整个国家陷入党派纷争的内耗中。

类似的做法今天仍然屡见不鲜,在一个民族、宗教甚至部落相互冲突的国家搞民主

结果就是各种内部矛盾都被快速暴露并扩大化▼

而这些新兴党派为了获取选票,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煽动民族对立情绪。在铁托执政期间,南斯拉夫各民族本来已经淡化了民族观念,自称南斯拉夫人,在一个推行共产主义的国家,宗教观念也已经沉寂许久。但短短几年时间,媒体的宣传就改变了民众的认知,民粹主义风行,克族人、穆斯林、阿族人抱团反对主体民族塞族的趋势愈演愈烈。

1991年南斯拉夫民族状况,确实相当复杂,铁托时代为了淡化民族观念,其实削弱了克族的优势,但现在这种削弱反而使得分裂更难避免

或许铁托政策再坚持几十年,就能避免之后的惨剧▼

由于西方媒体的推波助澜,在当时的南斯拉夫社会上谣言四起,经常有传闻称发现塞族人屠杀克罗地亚族、阿尔巴尼亚族的秘密坟地。到了1991年,在克罗地亚聚居区塞族和克族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南斯拉夫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已经不可避免。

从谣言到事实,盲目的情绪把整个国家卷入其中,再将其撕成碎片(在萨拉热窝公墓哭泣的塞族妇女)

(图片来自:wikipedia@Mikhail Evstafiev)▼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原本的南斯拉夫的各个部分各自建国

塞尔维亚人当时勉强保住了黑山和科索沃▼

南联盟继承了南斯拉夫的大部分遗产和国际地位,在西方的针对下,后来该国也放弃了“南斯拉夫”的名称,该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

《上帝请给我公正》

分裂意味着动荡,这在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例外,尤其是在巴尔干半岛这么复杂的民族构成之下。

新分裂出南斯拉夫的波黑,其境内穆斯林、塞族和克族为了争夺地盘爆发了大规模内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开始寻求内战的“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大有拉偏架的意味,经济制裁、美国的空投、北约禁飞区、5国安全区、北约最后通牒和空袭等,都主要针对塞族和他们背后的塞尔维亚势力。最终,大批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塞族人退出了波黑地区。

1991年波黑族群分布:

波斯尼亚人(绿)、塞尔维亚人(蓝)、克罗地亚人(黄)要把这样一个国家强行搞出一个优势民族,那只能是把某群人赶出去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Lilic)▼

波黑最著名的城市,就是萨拉热窝,当年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地点。原南斯拉夫共和国称普林西普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民族英雄。而在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委派的巴尔干问题特别代表霍尔布鲁克在该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普林西普称作恐怖分子。

只要开战,一切恐怖行为仿佛就能合法化了(战争中的大屠杀遇害者)

(图片来自:wikipedia@Adam Jones adamjones.freeservers.com)▼

塞黑终于失去了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控制权,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分裂塞尔维亚的步伐并未停止。

塞尔维亚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科索沃,前文说到在奥斯曼占领时期,塞族人背井离乡离开了科索沃地区,而信仰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族大批进入。因此塞族人和阿族人都认为科索沃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如今科索沃地区90%的人口都是阿尔巴尼亚族▼

在1989年以后风云突变的南斯拉夫情势下,阿族人也在争取科索沃的独立,冲突逐步升级,到了1998年,因为该地暴力案件频发,南联盟政府派遣军队协助警察维持秩序。

这一行为被北约成员国渲染成对阿族人的恐怖屠杀,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称:“如有必要,将削弱塞族人对阿族人发动战争的能力”。

民主美国的战斧随时准备捍卫盟友的自由

(图片来自:wikipedia@U.S. Navy)▼

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造成数千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发射使用三枚导弹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战后塞黑的塞尔维亚部分被严重破坏,而黑山部分相对损失较小,塞尔维亚和黑山的经济差异被拉大,导致了2006年塞黑分裂,如今的塞尔维亚版图确立。

在当年被炸的中国使馆旧址前,塞尔维亚政府竖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Catay / Shutterstock.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