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欢迎大家关心肠道,爱护健康。
我们说道路两个字是经常在一起说的,那我们今天讲的“肠?道”的道,是讲道理的道,是舞台,是方法,是我们要讲道德、讲伦理。所以,今天的“肠?道”是我们在一起探讨科学问题的舞台。
我今天和大家谈的话题,是有关“人类的母亲河”。
当我们在沙漠中行进,如果能看到一眼泉水,那当我们走近,就可以看到泉水的旁边具有生命。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尼罗河这些著名于世的河流,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历史、文明的摇篮。那么它们为什么是历史和文明的摇篮呢?是因为这里哺育了无数的生物,这里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在我们人体中,有消化系统、有呼吸系统、有循环系统、有泌尿系统、有神经系统等等。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超级生物系统、一个超级生态系统。
让我们看一看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我们都很熟悉,可以从口腔开始算起,食道、胃、小肠、大肠,还有肝脏、胰腺和胆道。
在目前的三级学科的分类里头,我们知道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内科、外科,三级学科——消化、心血管等等。消化系统是最大的三级学科。那么消化道是什么呢?就是只有消化管道所组成的系统,肠道则包括了小肠和大肠这两个部分。
消化道正是我们自己身体里真正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还在外面,还离我们有着很远很远的距离。如果河水没有进入我们自己这一条母亲河,那么外面的这条母亲河,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让我们看一看人类真正的母亲河。它的长度大约是10米,我们90%的营养和能量要由消化道、要由肠道来提供。
我们人的一生,每一天都要进食、都要饮水。每天的循环水量大概是9升,我们用葡萄糖瓶子去想象一下,需要18-20瓶这样的一个容量。
我们一生大概需要5万升的水,如果按照75岁的年龄去计算的话。5万升的水相当于多少呢?相当于50吨,需要十几个卡车去载它。
除了水之外,我们还需要蛋白质的饮食,需要肉食。如果按照目前的进食标准去算,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样的不同的比例去算,每一个人一生可能需要5000-7000公斤的不同肉食,大概是需要10头牛这样的一个体积。
实际还有很多的蔬菜、很多的水果,我都未计在其中。
这只是说我们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入的物质的一些数字,实际上消化系统每天还要排放着大量的气体,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粪便。
粪便里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体外、和土地、和我们饮食里很多的肉食和素食进行着生物的交换,我们很多时候都疏忽了这一点。
排放的气体重要吗?非常重要!
世界上大概有70亿人口,有一个发达国家3亿人口,每年要吃掉100亿头的动物。100亿头动物的肠道我们想过吗?把它连接起来从地球到月球是几十个来回,它是我们今天温室气体效应重要的来源。
这就是我们消化道的影响和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产业和生物链。
让我们走进肠道,让我们走进科学。
我们说,在历史的不断的进步中间,农业是最早的科学,一切都在围绕着这件事来进行。因为“民以食为天”,因为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因此我们要研究它,我们要不断去探索这方面的科学。
让我们再看一看我们的母亲河——消化道。当然,肠道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是消化道中具有最大面积的一部分。有多大呢?
我们先看右下角,是我当时给病人做肠镜的时候看到的小肠的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光光滑滑的,没什么特别,我们天天都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因为我是一名大夫。
我们再看看第二张照片,是什么呢?像麦浪一样的,这是什么呢?
这是在很多年前,当时中国刚刚有了能放大的小肠镜,我拍的一张小肠里面的图片,我现在讲课还经常用它。这上面有很多指状的突起,医学上把它称为绒毛。
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结构,如果把这个面积去进行立体计算的话,大致是200-300平方米的大小。
我们的皮肤面积和我们的身高米数基本是一致的。我是1米7的个子,那么我的体表面积,大致标准的面积就是1.7平方米。而我的肺泡展开的话,大致是80平方米。
消化道有多大呢?一个10米的管道,里面就有着巨大的空间,大概有着200-300平米的面积。
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给我们了很大的潜能,当然也意味着每天去接触很多已知的和未知的风险。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疾病是在消化道所产生的。
消化道还有什么呢?还有着我们身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还有我们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我们身体70%的免疫系统在哪里?是在消化道、在黏膜层。
除此之外,消化道还有自己的神经系统。它重要吗?它非常重要,大概有1亿个神经细胞。
当我们心里很难受的时候,当我们遭受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说我心里很难受,你可能摸着的是这个位置(注:肚子)。但你很少摸着你的头,说我的神经系统很难受。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进化先有了消化道,再有其他的系统。还因为生存的第一条件是要有消化系统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化其他的系统。可以说,中枢神经系统是消化系统不断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消化道还有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最近杂志上说,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我们在以往疏忽了。是什么呢?是肠系膜系统。我们都很熟悉肠系膜系统,但很少把它想成是一个新的器官。
但现在再想,它可能确实具有着很独立的一些意义和科学的奥秘,我们还不太清楚。
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母亲河是消化道,那么这个消化道的灌溉系统又是什么呢?我的猜想,只是我个人的猜想,也许肠系膜系统就是人类母亲河这条河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灌溉或湿地系统。
我们前面谈到了消化道有很多的奥秘,那让我们再走近这个系统,它还包含一个巨大的系统,是什么呢?是我们身体里的微生物。
当然在临床医学上,我们更常叫它微生态系统,是因为把微生物和人体这两件事情同时来看待。
这个系统很了不起,除了皮肤,除了其他器官之外,胃肠道的微生物系统大概占到了有80%这样的一个体量。
它有多少细菌呢?
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算,包括有细菌、病毒、真菌、其他的分类。我们常常叫肠菌,实际上我们是用肠菌代替了肠道微生物这个名词,应该说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系统。其中的细菌数目大致是我们自身细胞数目的10倍,它有多少基因呢?今天我们都非常关心基因,它大概是我们自身基因数目的100-150倍。
它有这么多的基因,有这么多的数目,它一定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一定在编码着很多蛋白,一定在产生着我们还不太清楚的、远远超过我们认知的很多生理机能,或者疾病的原因。
让我们进入这个世界,当然我们仅仅应用粪便微生物,只是看到了沧海一粟。
我经常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我要走到长江口,我走到黄河的出口,然后我打了一网鱼,我说这就是长江的鱼,这就是黄河的鱼,大家肯定觉得不以为然。
消化道的每一个部位——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都有自己的微生物的居民,它是不一样的。要走近它,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它。
现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主要是最近这三年(注:指的是2017年之前的三年)的时间。实际在三年以前,我们了解的还很有限。
我们现在知道了,消化系统很多的疾病,是它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谢性的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等,它也在发挥着一定作用。
曾经我们还不清楚的一类疾病,我们说它叫免疫性疾病,实际叫自身免疫性疾病。怎么回事呢?我们自己的免疫细胞不识别我们自身细胞,结果把我们的细胞当成了敌人去攻击。
那时我们的认识是这样的,现在呢,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的免疫系统的紊乱和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微生物的系统,具有着一个非常长期的进化和合作的整合关系。
当然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还有其他的疾病,也都有研究提示,具有着与微生物的密切的联系。
让我们再看一看消化系统。
为什么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常见的?是因为它就在消化道。那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母亲河最容易出问题呢?
这条母亲河上长出了新的东西,这条母亲河上出现了溃疡,不就是漏洞吗?这条母亲河上发生的出血、炎症等等问题都是最常见的。我们的一生,我相信每个人最起码都会有过一次急性胃肠炎。
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疾病,例如像溃疡性的结肠炎。过去这个疾病比较少见,但现在我们国家和亚太地区得病人数都上来了。
过去我们说,这个病可能和遗传有一定关系,主要是免疫的机制不好,难道这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基因都突变啦?都突变成容易得溃疡性结肠炎啦?没有啊,我们还好好的呀。
什么问题呢?肠道的环境在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系统也在改变。它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视野,和崭新的研究方向。
说到了母亲河,肝脏是我们消化系统的一个部分,我们把它叫“附属腺”,那么它的主子是谁呢?可能我们很少去想。它的主子就是胃肠道,它只是起帮忙作用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肝脏可能还没有胃肠道重要,对吧?也许应该是这样,因为它是后来进化的,它是后来功能特殊的需求不断地进化出来的。
我们母亲河消化道的问题,吃的各种营养,各种微生物的代谢,各种免疫因子等等,第一关要去哪里呢?门静脉系统。
我们大家都熟悉,门静脉系统回流直接就到了肝脏。所以肝脏是我们身体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保护的门户。解毒、合成等等这些功能,都要靠肝脏去完成。
那么肝脏的疾病,过去我们说病毒性的疾病,是占主要的。大家都知道乙肝,也知道在它的基础上发生的肝硬化、肝癌、出血一类的事情。
但是最近20年中间,在发生着一个悄悄的变化——病毒性肝炎慢慢悄悄地向后走了。第一个变成是什么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它是哪里来的?我没有喝酒,为什么得了这么一个脂肪肝,得了这么一个肝硬化呢?是因为我们的肠道在变化,是因为我们的饮食和饮食所造成的微生物系统也在改变。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和我们的肝脏的关系。
那我们都知道,在心血管系统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等这样的问题。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书上讲了很多原因——高脂饮食、代谢问题、血管壁问题等等。
还有什么呢?最近这1到2年的研究逐渐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到了肠道之后,通过微生物系统转化之后,沉积到了血管壁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为我们未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前移的途径!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很少去发生心肌梗塞,很少再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希望未来不要再去做冠脉的手术,也希望未来去做更少的支架。为什么?这些已经都太晚了!
前面我说了,消化道占着人体免疫系统的70%。现在很多的免疫性疾病,过去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现在知道,这个免疫系统很可能跟肠道微生物是有关的。
我前面已经提到溃疡性结肠炎这件事情,现在打出照片让大家看一眼。
几年以前,一个一米八五左右的军人来到了我们科。他患结肠炎大约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走遍了很多医院。应用了常规的治疗,包括大家都不太愿意用的激素,包括免疫制剂也用了,后来就是不能好。
他入院的时候,每天的血便大约在15-20次,一米八的个子瘦到了80多斤的体重,在床上没有办法起来,对他的前途非常悲观。我们经过会诊,按照常规的治疗去进行外科切除的手术是唯一的途径。
但是我们跟他去谈一个新的疗法,就是肠道微生态的移植。他接受了,那么发生了什么呢?他的全结肠都是溃疡,烂得非常厉害。我们移植完之后,忐忑的进行观察。
三天,五天,奇迹发生了。逐渐,逐渐,逐渐,他的大便变到了正常。大约十天以后出院了。又隔了两个月,他来了,我们的护士和医生,好多人一眼之间没有认出来他。
为什么?他的变化太大了!他在家里面和孩子踢球,疾病得到了控制,体重增加了很多,体力增强了很多,对生活也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期待。
这是一个实际的例子,使我们确信肠道微生态研究这件事情是多么重要,多么具有意义,微生物系统就是这么神奇。
不像我们原来对它的理解,我们原来说益生菌、益生元,用了以后可用可不用,临床上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现在仍然是这样。
但是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我们现在已经基本知道了肠道微生物到底在做什么,它到底影响着什么,到底影响着什么样的通路,这是科学的研究了。
这张幻灯是在谈肠道微生态系统和神经系统。
过去我认为这两个系统还是离得很远的,因为毕竟有一个肠道还有血液屏障,还要进血脑屏障,我们知道不少物质要通过三个屏障才能到达大脑。
这个案例也是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这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家庭。母亲和父亲带着孩子,通过我们儿科主任知道我做这方面的工作,才找到了我。
母亲见到我说:“谈起这个病,我家里和我本人都有血泪史”。想起她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到现在心里还是非常难以抑制它带来的震动。
后来我们跟她谈了,根据我的理解,当时还没有人去做临床,只是说研究发现可能是和肠道微生物有关系。
有关系不等于可以做临床实践,有关系不等于能够去验证。因为这是人体,这是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这有一个鸿沟的问题。
我们怀着对它的理解进行这项科学研究,就给她做了个肠道微生态的移植,当然是有很好的伦理审批。
这个孩子的奇迹也发生了!
家长很快地跟我说,孩子在一个星期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尿尿的问题。原来尿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要去一次卫生间。为什么呢?她的发育有很大的问题,功能不健全。
孩子之前没有办法去幼儿园,然后就是这项工作解决了她马上去幼儿园的问题。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情,融入了社会啊!
后面这两张图片给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呢?是她妈妈两个月以后带她到游乐场去玩。说这孩子听到音乐自己就往那跑,过去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她妈妈就害怕她跌倒,害怕她出事儿。结果她一股脑就跑上去了,又是攀爬、又是跑到一个很高的滑梯,一下自己就滑下去了,家里人非常惊喜。她有了自信,能够进行语言交流的改善,特别是她的运动能力有了很大改变。
这件事情激励了我的团队继续进行新的工作,后来我去了不少的自闭症康复中心做科普工作,我们也在做一项规范的临床研究。
再看一下,我们说目前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许多。仔细看一看这两条曲线,两个都是从80年代之后上来了,前边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再看一看另一条曲线,80年以后,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进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动物脂肪、奶、鱼类和肉食方面,无独有偶,这条曲线也是在80年以后上来了。
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要提醒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人需要多少蛋白质,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比例是多少。有很多人摄入的蛋白质或许还不够,有很多的又超过了自己的量。
超过了范围,是因为我们对科学的理解还不够,是因为我们对肠道的重视还不够,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有很多的疾病原来是和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今天想吃这样,我们今天又想吃那样的东西,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美味的诱惑,是因为我们要不断参加一些聚餐一些活动。但是我们身体需要不需要?可能我们回答不出来。
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我们肠道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我想问大家,问每一个人,我们为我们肠道的进化准备好了吗?实际没有。
所以我们把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摄入了进去,污染了或者是超负荷对待了我们自己的这条母亲河,当然它就要出现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当然就是健康的代价、疾病的代价。
我们前面说了几个重要的方面,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的肿瘤,肝脏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这些是重大的慢性疾病,影响的人群巨大,代价巨大,时间巨长,社会负担巨大。
它们是哪里来的呢?肠道的营养、肠道的微生物,这两个东西和我们身体自己形成了三角的关系。
我们在说自己健康的时候,是什么在维持着我们?我们在说肠道微生物的时候,还要想到是什么在影响着微生物。同样,健康的饮食是怎么样和它们相互作用的,这是个三角的关系。
这是最近几年,人类在认识方面、在研究方面取得很重要进展的领域。那么这些领域都在验证着什么呢?
实际上,不同的专科做着不同的工作,中间似乎并没有联系,现在我们把它联系上了。联系到哪里了呢?都联系到一件事上,就是消化道是人类疾病最主要的来源。
它的贡献率大致在65%左右——对整个人身体的各种各样疾病的贡献率,这验证了四个字,叫“病从口入”。
这四个字不是说我今天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了,这才叫病从口入。你每一天不知不觉吃的其他东西,都在缓慢地影响着你的身体,影响着你的健康。
那么要做好预防疾病这项工作,就是要管理好我们的肠道,保护好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真正的母亲河。这件事比我们保卫黄河、保卫长江更重要更艰巨。
饮食和微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两大外界环境,还有很多科学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还有一句名言叫“不脏不净,吃了没有病”。大家有可能问我,说杨大夫你是医生,这话对么?这话非常对。以前我还不太敢回答,今天我非常自信地回答:不脏不净就是吃了没有病。
为什么呢?这是反映了一个平衡的理念。把这句话再翻译一下是什么意思呢?太脏太净都会有病,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原来对微生物的世界了解得太少,它也是刚才跟大家说的我们赖以生存的三角关系中的一角。
我本人是做消化医生工作的,看病、会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大家说你今天来到这个场,你有那么多重要的工作、手术,有那么多重要的会诊不去,你今天来到这里?
我感觉到我自己的力量太微薄,需要看的病人又太多,而且我看的速度永远跟不上疾病增长的速度。
怎么办?科普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感谢新华网(注:本期演讲由热心肠研究院联合新华网主办)、感谢热心肠先生,只有我们全民的意识提高了,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加强了,健康中国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这是这场运动中最有力的途径和方法。
肠道科学的华章还会不断地书写、不断地诞生,母亲河的故事也会永远地源远流长。
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一个短暂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团结起来,为保卫母亲河而战斗!
谢谢!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