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有着优秀的计划生育传统的社会来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无异于在抚育下一代上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换……坚守只生一个好的家庭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数以万计家庭和适龄妈妈纠结于生还是不生。但是我们生孩子用来做什么呢?
在人类摆脱了生存是为了繁衍和传递基因这个自然界的第一规则后,在考虑孕育一个生命的意义和责任之前的任何贸然决定似乎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孕育生命的意义
基因的传递
中国数千年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家财万贯也抵不过儿孙满堂是古训,断子绝孙就是最用心叵测的诅咒——从生物学上来说,生物的成功就是成功的传递基因,传递足够多的基因:两个够本,多一个赚一半(有丝分裂和受精让孩子继承父母各一半的遗传信息)。国家层面上来说,终于出了一个让你赚够本的政策,真让人感动!
文化的传递
但人毕竟已经跨越了纯粹的动物本能阶段。我们面对更多的是,如何传递文化,如何发展文明,如何让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得到更好的更有意义的生活。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教育承载着不可能估量的作用,无论是来自父母或者家庭,抑或是来自社会;无论是科技,抑或是人文……
对父母的意义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过程,基因组里早就设定了程序,和触发的时间……现代社会创造各种的经济手段来完善社会制度来帮助每个社会成员,各种的福利制度,医疗制度,保险制度,养老金计划……让我们的未来看上去是那么的平静美好,老有所依看上去也并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梦想……
我们说养儿不再是防老,而是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通过参与这个过程,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爱和耐心,更多对待生活的智慧,更多希望世界更好的期待……通过孩子我们自己甚至更快的成长。
在撇开人动物性(如果我们相信政府真的能完善社会制度,而这些完善的社会制度真的能解决我们生理上的各种困难),人还有着复杂的心理:即使你在衰老的时候能由养老院替代儿女护理,却不能由社会机构替代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这大概就是失独父母最难过去的坎儿。
2.我们对孩子所负的责任
说到责任,大部分的现代父母会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不错。确实,我们关注孩子的健康,心理,教育,吃喝住行事无巨细……我们倾尽一切,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起跑线在胎教的时候就要开始,(答:不对,备孕的时候就要开始)。而在充当父母这个角色上我们真正的目标和责任是什么?
培养责任感——人只有对自己是完全有责任的
我们正真应该期待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是什么?塑造一个人:白纸一样摆在你面前,你孕育ta, 抚养ta,教育ta,ta按照你的设想,教育,长成你想要ta变成的模样……你简直能成为上帝;——现实往往相反:我让你做作业你为什么要去玩?(同学都在学习,不学就完蛋了);你为什么发脾气?(情商那么低以后怎么交朋友);你为什么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是的,你不是上帝;教育不是雕塑;而父母,更不是孩子的模具,来锻铸孩子的人生。
那还能做什么: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你想让ta成为的人。——即使要求孩子比要求自己简单得多,我们也得努力成为理想的自己。孩子才能明白:努力成为理想的自己,是毕生的责任;生活的权利永远不会在别人手里。
培养孩子适应性——学习能力,其中包括好奇心,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以及通过信息转化为认知并调整行为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健康快乐生活的心态;
i. 学习能力培养:授人以鱼or授人以渔
所谓唯一可以确定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适应性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前提。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和知识数量级增长……传授知识已经不是问题本身,问题的本身是怎样才能在这些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学习者的姿态,甚至变成促进增长那些活跃的因子;
基础教育非常重要,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摄入是一个通过听说读写转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但这个并不是教育的终点,更重要的是怎样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富有创意思考的能力、以及富含爱和同情心的问题解决能力。而我们通常在没有到达后者之前就过于沉溺在具体知识的题海战术之中不能自拔,学生失去自由阅读,自由思考的时间(答:对,我暑假要上8个补习班,一天要完成20张试卷)。而在基础教育向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失去目标,变得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意识。而更可惜的是,教育是终身的,大部分孩子在步出校园时,就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如果栽跟斗时生活狠甩给你的那计耳光不算教育的话)。
ii.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人具有群居的社会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雏形。人际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生活质量,职业发展,身心健康……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发展。从婴儿和母亲的互动,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儿童和外界其他孩子,以及教育机构的老师,社会其他成人的互动中得到基本的印象和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处理关系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就是看待事物最基本的方式(或者说我们愿意看到和相信的事物)决定了人基本的思维,社交和问题解决模式。
父母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通过言传身教——你期望孩子爱读书,自己就不要刷手机打游戏看肥皂剧;你期望孩子爱运动,自己就不能睡懒觉躺沙发一整天不出一趟门;你期望孩子遇事冷静沉着分析——你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要在孩子失态时大发雷霆……你让孩子热爱生活——你自己呢?找到那个 I f*cking love mylife 的时刻了吗?
iii.健康快乐心态的培养
你要问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这东西就跟鬼一样,说的人多,真正了解的人几乎没有。而如果非要找个答案的话,健康快乐的生活应该不会是一个错得离谱的答案。相信大部分家长也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平静而又健康快乐的生活,那么哪怕不是普世观点下的成功,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而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跟性格和阅历有关系。随遇而安有可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是看尽世事后的豁达。而作为父母,保证自己不焦虑,无条件的爱大概就是孩子坦然面对生活一切难题那种自信的来源吧……ps: 名词解释 无条件的爱:尽管你有缺点,你会犯错而我也会批评你,但是依然爱你。
母亲的角色
在现代社会,女性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向男性一样进入职场;另一方面要孕育生命并给予抚育和教养。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担当者家庭的责任:既要有耐性面对持家之琐碎,又要有智慧和力量面对育儿之艰难;在女性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尽管消费主义的观点和舆论,企图囚禁女性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女性在外表,年龄和异性认同方面产生焦虑。而事实上,女性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不囿于生活之琐碎,努力经营生活的同时努力经营自己,放开眼界和思想,以一种更加广阔的心胸和生活态度去赋予孩子更有远见和气度的教育。
父亲的责任
如今中国许多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的缺失非常普遍,原因无非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认为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为家庭争取资源是主要角色,而育儿操持家务是女性的任务。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女性进入社会体系,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变化,要求父亲的角色同样多元化,特别是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父亲代表的探索、理性、坚强、独立这些品质也不应该只由母亲传递给下一代。
谁都不是生来就是合格的父母,父母也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唯一因素。但是有责任的父母应该有做合格的自己的期望和意志。生,还是不生,实在不是什么问题。生完如何教养才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为之一直努力探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