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进化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应该从智人算起,大约十几万年前出现的智人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可以说人类仰望星空十几万年,漫天星辰没有变化还是“昨天”的样子,但是人类这个物种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化大脑,发展出智慧文明,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次飞出地球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出发,在地球轨道上绕行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最后安全返回地球)
现在79年过去了,人类发射了大量的行星探测器分别对水星、金星、火星进行探测,对于土星和木星也发射了专门的探测器,同时四颗星级探测器最初的任务也是探测四颗气态巨行星。而现在正在向着太阳系外飞行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最初的目的是探测冥王星(发射的时候冥王星还没有降级),2015年飞掠冥王星继续向深空飞行,2019年元旦飞掠天涯海角行。
人类进行大量的太空探索任务,也是希望寻找新的宜居行星。虽然地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人类的唯一家园,但总归有一天地球上不再宜居,因为太阳走向死亡变成白矮星,地球也会被吞噬。可以说人类文明可以一直发展延续下去,未来必行之路就是进入外太空。
那么人类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外太空繁衍后代,很显然外太空的环境比较特殊,首先就是失重环境,人类无法完成羞羞的动作,其次小蝌蚪也不能完美的着床。第二点就是外太空中有着强于地球上的辐射,因为没有大气层的过滤作用。就是因为微辐射的环境,所以太空实验中才会选择一些植物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基因突变得到更好性状的后代。那么同样的道理,人类进入外太空同样也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基因突变的概率会高很多。
至于说进化成别的物种到不至于,只不过人类未来如果一直生存在外太空,那么必然会逐渐的适应环境进化,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被生存环境所选择。在外太空的环境中很多行为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人类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未来人类如果需要长时间的在外太空航行,可以给太空飞船加上旋转结构,离心力充当重力来模拟地球的环境,同时尽量的隔离外太空的辐射。
可以说未来在外太空生娃还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会更难一些,但是只要生存物种发展,这就是必不可免的一个环境。因为宇宙太大了,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高跨越长远距离非常浪费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