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究竟可不可行?其实历史早就给过我们答案

近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等人先后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说法。所谓“群体免疫”就是指生物群体大规模感染某种传染病,待康复后机体将自动产生对该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确保这种传染病在将来不会再大规模暴发。那么群体免疫的想法究竟靠不靠谱呢?其实历史早就给过我们答案,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一件发生在五百年前的群体免疫事件。

欧洲在历史上曾饱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黑死病”,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鼠疫。但影响最深远,造成累计死亡人数最多的却不是“黑死病”,而是天花。

天花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天花病毒曾反复在欧洲肆虐。由于古时候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因此当人们面对天花疫情的时候往往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自身抵抗力以及简单的隔离措施来与病毒作斗争。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5.5%。不过,如果被感染者有幸能够痊愈,那么他将获得对天花病毒的终身免疫力。因此随着欧洲人口的不断迭代,到了16世纪,人们虽还是对天花病毒无能为力,但也摸索出许多长期与之共存的办法。大量欧洲人在小时候就感染上了轻度的天花,由于护理措施得当,所以他们的治愈率很高。这些人在痊愈后终身都不再受天花病毒威胁,而且他们一般也不再具有传染性。因此,当时的欧洲人在某种程度上对天花产生了“群体免疫”,天花在欧洲逐渐从流行病变成了地方病。

除了天花之外,麻疹、斑疹伤寒等传染病也曾对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经过长时间与疫病的抗争,欧洲人逐渐摸索出了对付这些传染病的“群体免疫”办法。虽然期间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在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下,人们也只能接受“适者生存”的法则。

1519年,西班牙冒险家埃尔南·科尔特斯带着一支600余人组成的队伍来到美洲,并入侵了当时统治着数百万民众的阿兹特克帝国。虽然西班牙人在武器装备方面拥有较大优势,但双方军队人数相差太过于悬殊。因此按照正常逻辑,科尔特斯的冒险行为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区区几百人的西班牙军队却彻底征服了整个阿兹特克帝国,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科尔特斯的冒险行动之所以能获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秘诀并非是西班牙人以一抵万,而是他们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从欧洲大陆带来了一种“秘密武器”——天花病毒。

早在1518年时,天花病毒就被欧洲人带到了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岛,由此造成当地大批印第安人受感染而死亡。当科尔特斯向阿兹特克帝国展开近乎疯狂的军事行动时,天花病毒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了阿兹特克帝国,并开始疯狂传播。当时的阿兹特克人并不明白这是传染病,也没有相关的防护知识,因此在病毒肆虐下只能祈求上天庇护,但祈祷并没有给他们减轻任何痛苦,他们身边的同伴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而那些入侵的西班牙人因从小就得过天花,所以病毒对他们毫发无损。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阿兹特克人的传统信仰彻底坍塌,他们以为西班牙人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使者,所以只能无奈地放弃了抵抗,盛极一时的阿兹特克帝国就在这场病毒的侵袭下迅速土崩瓦解。

此后,天花病毒又向南扩散,于1525年或1526年侵入印加帝国,其造成的灾难与阿兹特克帝国并无二致。另一位臭名昭著的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仅率领一支不足200人的队伍就征服了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

天花夺走了美洲大陆约3000多万印第安人的生命,但苦难却并没有就此终结。在天花疫情过后,从欧洲带来的麻疹、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又反复在美洲肆虐。与世隔绝的印第安人对这些来自旧大陆的传染病毫无抵抗能力,结果只能成批成批地死去。据统计,当时传播到美洲的传染病共计造成约九成的印第安人死亡,很难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副人间惨剧。

看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感到疑惑。本文的标题写着群体免疫究竟可不可行,可是说了半天光扯美洲传染病是几个意思呢?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

在几百年乃至更早以前,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群体免疫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旧大陆的传染病虽然在欧洲人中产生了群体免疫,但这些疫病被带到新大陆后却对没有免疫力的印第安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由此可见,群体免疫其实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在当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英国人和荷兰人提出的群体免疫观点可能是照搬旧有思路,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即便你英国人、荷兰人甘愿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来换取群体免疫,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不具备免疫力,如此一来,全世界的小伙伴们今后谁还敢跟你英国人、荷兰人玩呢?因此,与其整天琢磨这些不合时宜的办法,还不如多将精力投入到研发疫苗上来。毕竟只有疫苗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实现对病毒的群体免疫。

参考文献:《瘟疫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