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螨治螨”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提起螨类,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潜藏在我们的衣物、被褥、甚至身体毛发中的有害螨虫。其实,螨类是一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体型微小的动物,体长一般小于1毫米,肉眼几乎不可见。它们有的潜伏在我们周围,还有的则靠植物汁液为食,是标准的农业害螨。

生活中常见的螨虫(图源见水印)

 害螨席卷全国 ?

最近20年来,螨类在我国农业产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造成了大量农作物的减产现象。

例如,棉叶螨(又称棉红蜘蛛)是一种著名的害螨,可使棉花、大豆、玉米、瓜类、果树、花卉等相当多作物的叶片出现类似火烧的黄斑、红叶、落叶等症状,进而使作物大面积减产和绝收;

柑橘全爪螨(又称柑橘红蜘蛛)主要在我国柑橘产区危害柑橘、杨桃、桃、无花果等作物,可使果实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茶黄螨则主要在我国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危害黄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瓜类、豆类、芹菜等蔬菜作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棉叶螨(图源:农业技术服务网)

柑橘全爪螨及受灾的叶片(图源: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 捕食螨横空出世 ?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大范围地使用了农药进行防治,但害螨仍然肆虐各地,这说明害螨已经逐渐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所幸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专以普通害螨为食的捕食性螨类,比如智利螨、钝绥螨、畸螯螨等。这些捕食螨类和害螨具有一致的栖息环境,因此可以精准追踪害螨。目前,科学家们选育出了许多具有抗药性的捕食螨类,可以实现出色的害螨防治效果。

其中,福建农业科学院的张艳璇教授在捕食螨的引进和产业化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课题项目《天敌捕食螨产品及农林害螨生物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因此获得了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捕食螨的投放(图源见水印)

德氏钝绥螨(图源:互动百科)

害螨成灾为哪般?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难道大自然中原本没有足够数量的捕食螨吗?为什么需要人工养殖捕食螨再进行投放呢?

实际上,害螨成灾只是近二十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正是由于广谱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害螨的爆发。广谱农药是一类没有针对性的农药,面对广谱农药,无论你是害螨还是捕食螨都活不了。不幸的是,目前来看害螨的生命力更顽强,产生了大量具有耐药性的种群;而捕食螨的抗药性则较弱,无法起到捕食全部害螨的作用。喷洒农药本来是为了防虫,结果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虫害,真是得不偿失。

由此看来,“以螨治螨”其实是在修复被人为破坏了的生态平衡。

常见防治害螨的农药(图源:淘宝)

 生态平衡不可破?

我们所处的自然界处于一种微妙的生态平衡之中,不同物种在食物链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一旦这个链条中的某一环被破坏掉,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以螨治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期人为破坏了虫类之间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后期就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进行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意或无意间破坏生态平衡的案例层出不穷。还记得“鹿和狼的故事”吗?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的生存而大量捕杀凯巴伯森林中的野狼,结果导致鹿群泛滥成灾。为了控制鹿害,又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引进了更多野狼。近几年,日本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泛滥的野鹿啃光了树林、草地和农作物,而越来越多的黑熊出现在居民区附近,这些也都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野鹿对日本森林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图源:nippon.com)

山形县饭丰町,从居民区庭院中的树上爬下来的3只黑熊。(图源:读卖新闻Aflo)

现在,“以螨治螨”技术不仅在我国逐步推广,更成为了其他作物虫害生物防治的学习案例。笔者认为,与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如找到生态失衡的症结所在。为了在日后的技术推广和政策施行时,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请对生态平衡心存敬畏吧!

参考文献:

[1] 张艳璇等,捕食螨大量繁殖、 贮存、 释放技术研究,植物保护,1996

[2] 中国捕食螨防控农业害螨推广应用迈向标准化, 农博网

[3] 石弘之, 野生动物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