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中,亚历山大如何变成了“受诅咒者”?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即我们所熟知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古代西方的文献中,他一直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另一个语境中,也就是在被他击败的波斯文化中,他却形象不佳:阴柔、阴险、喜怒无常。亚历山大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西方和东方对他的评价天差地别?我们先从与他的形象捆绑在一起的马其顿大军说起。

马其顿和希腊的渊源

马其顿人究竟是什么人?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有人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希腊人,而更接近色雷斯人,或者是一些受到希腊人影响的巴尔干民族后裔。不过,马其顿人至少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代受到了非常多的希腊影响。在希腊人的对手波斯人看来,马其顿人是正儿八经的希腊人,还给他们起名“戴帽子的希腊人”。所以,波斯人并不喜欢一身“希腊”气息的马其顿人。

尽管马其顿人可以被认为是最不接近希腊的希腊人,但希罗多德最终给了马其顿人一个希腊身份,把他们当做跟希腊同源的族群。从马其顿人自己的身份认同来看,他们将自己认作希腊人,这就解释了为何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都特别热衷于征服“希腊”的敌人——波斯。

马其顿征服波斯

腓力二世突然去世后,亚历山大继续实践父亲的计划,他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迅速平息了忒拜的叛乱,随后在公元前334年挥师进入小亚细亚。他在格拉尼库斯河战胜了波斯军队,随后兵锋继续东进,征服了爱奥尼亚沿岸的各城市,这其中也包括波斯人在这里的战略要地萨迪斯。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击败了大流士三世本人,亚历山大作为伙友骑兵(hetairoi)的领袖,亲自参与了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

伙友骑兵(hetairoi)

此后亚历山大向南进军,拿下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城市,并征服了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德里亚(Alexandria)。公元前331年,他再次向东进军,在高加米拉(Gaugamela)击溃波斯联军,大流士从战场中逃走,之后,这位波斯君主死在了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Bessus)的手上。

波斯波利斯

亚历山大没有停下脚步,他将征服之旅推进到了巴比伦、苏萨,并最终来到了波斯波利斯。他在波斯波利斯举行了数星期之久的盛大宴会后,于公元前330年将其付诸一炬。与人们过去猜测的原因不同,亚历山大并不是在醉酒的状态下鲁莽地烧毁了这座波斯都市,其实这场破坏行为,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作秀,以波斯波利斯的毁灭向人们展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灭亡。

亚历山大的野心:两个文明的融合

通过波斯波利斯的毁灭,亚历山大从此转变了身份,他不再是一名仇恨波斯的希腊复仇者,而是一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任者。波斯人的巴比伦和苏萨总督均得到留任,以此为标志,马其顿大军开始有意的波斯化,亚历山大还鼓励马其顿士兵在波斯娶妻生子,落地生根。

琐罗亚斯德教标志

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亚历山大本人还娶了几个波斯公主,包括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丝塔提娅(Statira)和一名波斯督办的女儿罗珊娜(Roxana)。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四分五裂,比起国土的分崩离析,亚历山大理想的崩溃更加令人惋惜。

亚历山大有一项宏伟的计划:让希腊人的文化影响波斯,让波斯人的文化影响希腊,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兼收并蓄的文明。这个宏图志向,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一部分,但终究随着他的英年早逝而失败。即便波斯被马其顿军官塞琉古(Seleucus)及其后裔统治了超过100年之久,塞琉古的国王们用更加波斯化而非希腊式的风格治国,可波斯最终还是不接受希腊人。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并非伊朗历史上最后的外来征服者,虽然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一些曾经的希腊士兵,并且渗透进了一些希腊文化,但毕竟亚历山大的统治太短,他的努力如过眼云烟,希腊的影响终究浮于表面,并且很快就消散殆尽。填补波斯文化空白的,还是本土的琐罗亚斯德教,这种坚韧的信仰坚持了下来,并且巩固了地位。琐罗亚斯德教似乎起到了一种提醒作用,让波斯人始终铭记对希腊人和亚历山大的敌视与反感。

琐罗亚斯德文化对亚历山大的敌意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看到的有关亚历山大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完整的,这些信息的作者主要使用的是二手材料,而且他们的立场也不够中立,一定程度上对亚历山大抱有敬畏态度。我们看到的关于亚历山大的正面记录几乎都来自西方,而在波斯当地,亚历山大的形象却很差,堪称腌臜不堪。

波斯战士

在琐罗亚斯德教的故事中,亚历山大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人物,这揭示出了历史的另一面。在西方的史料中,很少有关于他建立或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手段的记载,但是在琐罗亚斯德教的记录中,亚历山大阴险,且心狠手辣,他不仅烧毁了波斯古经——代表琐罗亚斯德教精神的《阿维斯塔》(也称《阿维斯陀》),还杀死了许多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和教师,很多圣火寺中的圣火都被他强制熄灭了。

亚历山大一方面想让波斯希腊化,一方面努力让希腊波斯化,他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对于这个计划来说,第一步就是让波斯人忘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琐罗亚斯德教无疑是最大的阻碍,因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阶层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有权有势的人,他们的宗教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基础,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是抵抗活动或叛乱的策源地,因此也成为了亚历山大弹压行动的目标。

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火焰

从烧毁波斯波利斯开始,一直到焚毁《阿维斯塔》,亚历山大企图从精神上磨灭波斯的文化印记,但这几乎不可能,想磨平一块石头容易,想抹平人心中的沟壑难上加难。

不论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伊朗人都不太可能像后来的西方历史记录中提示的那样,虔诚恭顺地同意亚历山大的讲和政策,接受他提倡的文明互融计划。在后来的琐罗亚斯德教文书中,亚历山大是唯一一个和黑暗恶神阿里曼(Ahriman)共享“guzastag”头衔的人类,此头衔的意思是“受诅咒者”。这个名称仿佛盖棺定论的判词:亚历山大在波斯人精神层面的征服行动,彻底失败了。